上個月月底,有一部神奇的電影在韓國上映了,它的名字叫《玉子》。「玉子」不是一個女人的名字,而是一頭豬的名字。這部以豬的名字命名的電影,講了這麼一個故事:食品公司用轉基因的方式,研發出了一種超級肉豬。因為轉基因食品一直被黑,所以食品公司決定為轉基因豬洗白。
他們的洗白方式是這樣的:他們把豬幼崽交給農民養大。10年後,等豬長出了特別多的肉之後,他們這麼解釋:這豬能長出那麼多肉,真的不是轉基因的原因!是這些農民的原生態養豬法太尼瑪厲害了!所以這豬肉安全無害,快來買!
可是10年後,養豬的女主和她養的超級豬「玉子」產生了感情,於是不肯把超級豬還給食品公司。女主:你們這些虐待動物、人面獸心的傢伙!食品公司覺得很無辜:那本來就是我的豬,憑什麼不還給我!於是兩方陣營就超級豬的生存和歸宿展開了一場拉鋸戰。
《玉子》的導演奉俊昊曾經執導過《雪國列車》,他用四年時間磨練出這部《玉子》。在這部電影裡,他想表達的東西其實很多,主要圍繞著動物保護話題。但是大部分人領會到的觀念都很簡單粗暴:反正導演就是不讓我們吃動物,尼瑪的我吃肉怎麼就妨礙你了!可能是我想像力比較豐富,所以我老覺得,其實導演表達了很多東西。
在我的腦洞裡,其實《玉子》表達了兩個系列的觀點:那些被我們視為口糧的動物,其實是有感情的,我們應該善待它們在這部電影裡,可以很明顯感覺到,超級豬玉子其實是有感情的。這並不是導演的意淫,其實史丹福大學早就有實驗證實過:哺乳動物跟人類一樣,它們也有自己的感情,也會因為居住環境不良而弭患抑鬱症。
現代養殖場非常可怕,就像《食品公司》揭露過的:母豬擠在一個小小的籠子裡,畢生維持躺著的姿勢,連轉身都做不到,只能不斷地懷孕和繁殖;因為雞胸肉很暢銷,所以小雞被注射了各種化學藥劑,造成胸部的肉畸形脹大,它們無法正常站立,只能讓胸部拖在地上。
我們假設這些動物沒有感情,但其實它們有,它們也會痛,會哭,會悲傷。所以《玉子》中的女主和動物保護陣線的人認為,這麼對待動物是不對的。但是一邊吃著肉,卻一邊說保護動物的人,也太虛偽了吧。
《玉子》的女主和動物保護陣線的人很善良,但是食品公司的人覺得他們就是閒著發慌。食品公司的人覺得自己研發出了超級豬,是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其實他們也沒有說錯。
在現實生活中,關於動物虐待的問題,有一個養殖場主人這麼回答過一個記者的問話:我們確實虐待動物,但我們並沒有做錯。上世紀還有人因為吃不上肉而營養不良,民眾說肉價太貴,讓我們想想辦法,這就是我們想到的辦法(虐待式養殖)。你要解放它們也可以,反正我們賺夠錢了。但代價是更少的人吃得起肉。
這其實是一個兩難的選擇。人活著本來就要吃肉,這是很自然的事情。如果你可以控制食慾,總有其他人需要吃。而且有些人只不吃特定的肉,但是豬也有感情,牛也有感情,為什麼只有狗例外?僅僅因為它的長相符合人類的審美觀嗎?如果這麼想,也未免太偽善了吧。
其實這部電影槽點很多,但是導演並沒有下一個定論。無論持哪種想法的人,他們的想法都有自己內在的邏輯。至於具體的內容,大家調戲客服小姐姐,免費獲得片源,自己去鑑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