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們一直在篩選NASA費米伽馬射線太空望遠鏡積累的多年觀測數據,因為他們在距地球約15,000光年的系統中檢測到異常的節奏模式或「心跳」。
科學家發現了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宇宙氣雲發出的神秘伽馬射線心跳。
西班牙空間科學研究所(IEEC-CSIC)的DESY Humboldt研究員Jian Li和ICREA教授Diego F. Torres領導的小組進一步研究表明,天鷹座中的雲團正在與鄰近的黑洞的節奏同步地脈動,暗示兩個對象之間的連接。
該小組還邀請了來自德國DESY,ICE(西班牙),南京大學(中國),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美國)和紫金山天文臺(中國)的科學家發表了他們的報告 「由伽馬射線驅動的伽瑪射線心跳micro quasar SS 433 「於8月17日發表在」 自然天文學 「雜誌上。
科學家在研究所謂的微類星體時,已經從NASA費米伽馬射線太空望遠鏡獲得了超過十年的數據。
後者是類星體的較小版本 -恆星黑洞周圍的緊湊區域,其質量是其伴星的幾倍。
當物質從伴星被吸走時,在黑洞周圍形成吸積盤。
團隊觀測到的名為SS 433的系統位於銀河系約1.5萬光年。
它的巨型恆星約為我們太陽質量的30倍,黑洞的質量約為太陽質量的10至20
由於兩顆行星在13天內相互環繞,黑洞從恆星中吸取了物質。
據劍立說,在它掉入黑洞之前,這種材料就積聚在一個吸積盤中,該吸盤像水一樣盤旋,然後滑過浴缸的排水口。」
這位科學家說:「但是,其中的一部分並沒有從排水口掉下來,而是在兩個狹窄的噴口中以旋轉的方向分別在旋轉吸積盤的上方和下方以高速射出。」
噴氣機的高速粒子及其強大的磁場會產生X射線和伽馬射線。
因此,研究表明,碟片像「傾斜在桌子上的陀螺」一樣搖擺。
黑洞噴流的這種「進動」持續約162天。
半人馬座南部星座中活躍的星系NGC 3783中心超大質量黑洞的周圍
分析表明,與微型類星體的噴氣機相距較遠的區域發出的伽馬射線信號處於「同步」狀態,同時發出。
科學家將其稱為Fermi J1913 + 0515,該區域將研究小組引向了氣體雲,該氣體雲的脈衝發射似乎由微類星體驅動。
「通過計時發現如此明確的連接,距離微型類星體約100光年,甚至沒有沿著噴射方向,這都是令人驚訝的意外……但是我們尚不清楚黑洞如何為氣雲的心跳提供動力,」李說。
建議的解釋是噴射機直接進行定期照明,因此不太可能。
另一個想法是基於在噴頭末端或黑洞附近產生並注入雲中的快速質子的影響。粒子撞擊氣體時會產生伽馬射線。
還建議質子可能是快速顆粒從吸積盤邊緣流出的一部分。
由於需要隨後的觀察來解釋該系統怪異的伽馬射線心跳的起源,因此研究小組希望,這可能為他們在未來幾年中「宇宙射線在微類星體中的產生和傳播」的思想提供試驗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