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和本報記者昨先後在廈金海域和集美大橋附近拍到極似「 龍吸水 」的圖片
●氣象部門稱,根據昨日觀測數據,理論上不足以形成這一氣象奇觀,但不排除有小尺度「 龍吸水 」形成
昨日上午10時07分左右
五緣灣附近
像一條蜿蜒的巨蟒,從低沉的灰色濃雲中探出身形,直撲地面。 (本報記者 黃曉珍 攝)
昨日上午7時50分左右
廈金海域
低垂的鉛雲和海平面之間,有一條斜斜的水柱相連,水柱上粗下細,上端呈漏鬥狀。
本報訊 (記者 殷磊)昨日上午10時07分左右,廈門日報攝影記者黃曉珍在集美大橋北端附近往島內方向,拍到了海面上酷似「 龍吸水 」(也稱「 水龍捲 」)的景象。在此之前的兩個多小時,不止一位市民在廈金海域也看到了疑似「 龍吸水 」的現象。一個上午廈門不同的海域竟然兩度出現氣象奇觀「 龍吸水 」,這可能嗎?記者昨日採訪了市氣象部門的專家。
網友「麥一映像」在微博中發布了他認為是「 龍吸水 」的照片,這是他昨日上午7時50分左右在廈金海域拍到的。照片中,低垂的鉛雲和海平面之間,有一條斜斜的水柱相連,水柱上粗下細,上端呈漏鬥狀,場面十分壯觀。黃曉珍拍到的更像是一條蜿蜒的巨蟒,從低沉的灰色濃雲中探出身形,直撲地面。根據黃曉珍的觀測,這條龍捲的下端應該在五緣灣附近。這兩次很像「 龍吸水 」的景象存在的時間都很短,兩三分鐘就消失了。
網友和記者拍到的是不是「 龍吸水 」呢?記者請教了市氣象部門的專家。專家指出,從昨天上午的 雷達回波 圖上,並沒有觀測到強度非常強的 雷達回波 ,按道理不足以形成 水龍捲 ,不過近期我市水汽旺盛,氣溫偏高,容易形成強對流天氣,昨天上午也確實有積雨雲生成,因此不排除有小尺度的 水龍捲 形成。
【專家說法】
形成 水龍捲
需具備三條件
「 龍吸水 」是民間的俗稱,其實就是 水龍捲 。它是一種偶爾出現在溫暖水面上空的龍捲風。它的上端與雷雨雲相接,下端直接延伸到水面,一邊旋轉,一邊移動。 水龍捲 的形成需要具備三個條件,首先空氣必須具有高溫、高溼,第二要有旺盛的積雨雲,第三是上升氣流和下沉氣流間的切變要很大。從昨天上午的 雷達回波 圖上,並沒有觀測到強度非常強的 雷達回波 ,按道理不足以形成 水龍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