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宣益民、祝世寧兩位院士獲我省首個基礎研究重大貢獻獎 基礎研究...
日前揭曉的2019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獎首次增設了基礎研究重大貢獻獎,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宣益民,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教授祝世寧獲得該獎項。在科學探索的道路上,他們披荊斬棘數十年,取得一系列國際領先的研究成果,為我省在基礎研究領域作出了突出貢獻。
-
祝世寧院士榮獲江蘇省基礎研究重大貢獻獎
日前揭曉的2019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獎首次增設了基礎研究重大貢獻獎,以表彰在基礎研究領域和應用基礎研究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我校祝世寧院士獲此殊榮。祝世寧院士作為主要完成人之一完成的「介電體超晶格的設計、製備、性能與應用」項目獲2006年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祝世寧院士還積極把基礎研究優勢和國家重大需求結合起來,他承擔了我校第一批「卓越研究計劃」項目,設計並成功實現了全球首次基於無人機的全天候量子密鑰分發實驗,加快了實用性量子通訊的進程。
-
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棘手宣益民獲江蘇省基礎研究...
近日,江蘇省政府發布《關於2019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決定授予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宣益民基礎研究重大貢獻獎。這是江蘇省首次設置「基礎研究重大貢獻獎」。南航在此次評獎中再創佳績,獲獎種類和數量均創歷年最好成績。
-
中科院院士、南大物理學院教授祝世寧 嚴師的另一面是可愛老爺爺
在前不久頒發的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中,祝世寧獲得了首屆「基礎研究重大貢獻獎」,但他卻說,希望認出自己的人越少越好,「這樣我才能安安靜靜的做事情。」祝世寧院士的辦公室,位於南京大學鼓樓校區唐仲英樓的一角。在這棟充滿科技感的大樓裡,物理學院、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的師生來來往往,和你擦肩而過的任何一個學生,都有可能是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過論文的「牛人」。
-
南大13項成果獲2019年江蘇省科學技術獎,祝世寧院士獲首屆「基礎...
揚子晚報網6月10日訊(記者 楊甜子)2019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於6月10日下午舉行,南京大學祝世寧院士獲得江蘇省首屆「基礎研究重大貢獻獎」。 南京大學共獲得4項一等獎,4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1人獲江蘇省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
新華網名校公開課|今晚19:30,祝世寧院士談光學微結構研究與南京...
5月12日(今晚)19:30-20:30,南京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祝世寧將帶來線上報告「光學微結構研究:回顧與展望」,與你一覽基礎學科的魅力,快來解鎖今日份的名校公開課吧!內容介紹四十年前,南京大學從研究非線性光學晶體中鐵電疇結構的調控開始,開拓了微結構科學的研究方向,發展出了介電體超晶格等不同功能的微結構材料體系。
-
宣益民、祝世寧院士獲江蘇首個基礎研究重大貢獻獎
原標題:基礎研究,江蘇快馬再加鞭 日前揭曉的2019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獎首次增設了基礎研究重大貢獻獎,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宣益民,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教授祝世寧獲得該獎項。在科學探索的道路上,他們披荊斬棘數十年,取得一系列國際領先的研究成果,為我省在基礎研究領域作出了突出貢獻。
-
院士祝世寧:抓住機遇,打造寧鎮揚一體化中的地位
他長期從事微結構功能材料研究,作為團隊主要完成人完成的「介電體超晶格的設計、製備、性能與應用」項目取得了一系列的創新成果,獲2006年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他們的研究成果拓展了人們對微結構功能材料的認識,展示了其在光電子、聲電子領域誘人的應用前景,2019年他本人獲首屆江蘇省基礎研究重大貢獻獎。「感謝院士家鄉行暨『金山英才』計劃項目集中簽約活動,給了我一個了解家鄉鎮江的機會。」
-
2019年度重慶市科學技術獎揭曉 兩院士獲科技突出貢獻獎
重慶大學周緒紅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卞修武院士獲科技突出貢獻獎,142項成果獲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6家企業獲企業技術創新獎,1名外籍科技專家獲國際科技合作獎。卞修武院士在國際上開創了腫瘤血管免疫微環境研究新領域,創建了「國家新藥創製腫瘤幹細胞技術平臺」,建立「腫瘤幹細胞研究」國家重點領域創新團隊,使重慶市腫瘤血管病理學研究躋身國際前列。據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科學技術獎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基礎研究能力逐步增強。
-
2019年度重慶市科學技術獎揭曉 周緒紅卞修武兩院士獲科技突出貢獻獎(附獲獎名單)
中國工程院院士周緒紅、中國科學院院士卞修武獲科技突出貢獻獎,外籍科技專家周家足獲國際科技合作獎,142項成果獲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6家企業獲企業技術創新獎。 據了解,科技突出貢獻獎和國際科技合作獎為每兩年評審一次,其中科技突出貢獻獎主要授予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科學技術發展卓有建樹或在產業技術創新中創造巨大效益的科技工作者。國際科技合作獎主要授予對我市科學技術事業作出重要貢獻的外國人或外國組織。
-
祝世寧:甘為人梯的追光者
江蘇省科學傳播中心拍攝的《科學家精神——祝世寧》短視頻喜提最具傳播價值獎。說起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教授祝世寧,熟悉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名追光者。「我們團隊研究的材料叫做光學超晶格,它能夠產生波長不同的雷射。在生活中,我們也能用到它,比如探測大氣汙染、找有毒氣體分子,這就需要紅外雷射,需要光學超晶格。」祝世寧如此介紹自己的研究領域。
-
省科協組織召開祝世寧院士報告會
會上,祝世寧院士作了《與共和國同行》的主題報告。祝世寧院士出生於1949年12月,與新中國同齡,他是著名功能材料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也是省科協副主席,長期從事微結構功能材料研究,先後主持或參加過國家攀登計劃、國家重點基礎研究「973」、高科技863計劃、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祝院士的報告從「休戚與共、篳路藍縷、師道傳承、家國情懷」四個方面講述了他從一名普通下鄉知青,一路求學,不斷奮進並最終取得成就的歷程。
-
北京大學許智宏院士榮獲「CSPB終身貢獻獎」
2020年「CSPB終身貢獻獎」。為獎勵植物生物學領域優秀科技工作者,激勵中國植物生物學科技工作者不斷創新,為建設創新型國家作出貢獻,中國植物生理與植物分子生物學學會(Chinese Society for Plant Biology,簡稱CSPB)於2020年設立「CSPB終身貢獻獎」,授予在植物生物學學科發展、科學研究、教育普及、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重大成就、貢獻巨大的中國科技工作者。
-
全球首個植物學獎——吳徵鎰植物學獎啟動評審
6月27日,全球首個植物學專業獎項——吳徵鎰植物學獎首屆評獎會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完成評審。本次評審會議評選出傑出貢獻獎一名,青年創新獎兩名。 吳徵鎰植物學獎由中國植物學會和雲南吳徵鎰科學基金會於2016年7月12日開展吳徵鎰百年誕辰紀念活動時聯合設立。
-
祝世寧院士「回家鄉」,為寧淮特別合作區「打Call」
71歲的祝世寧院士也應寧淮特別合作區負責人裴清海之邀來到現場,見證了南大各行業校友會與寧淮特別合作區戰略合作協議的籤署,並和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南大校友總會副會長薛海林一道,為南京大學校友企業寧淮新經濟產業園揭牌。祝院士生在南京,長在南京,年輕時在淮安度過了十幾年的時光。他說,這次受到邀請回到「家鄉」,參加這個十分有意義的活動,他的內心非常激動。
-
中科院海洋所相建海獲國際甲殼動物學會傑出研究貢獻獎
齊魯網1月30日訊(記者 田進 通訊員 王敏)近日記者從國際甲殼動物學會(The Crustacean Society,TCS)理事會獲悉,該會授予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相建海研究員2017年度「國際甲殼動物學會傑出研究貢獻獎(The Crustacean
-
祝世寧:守望與拓荒
儘管那時學習、生活條件都很差,但「老師們上課非常認真,學生學習也很努力,大學裡的基礎課程奠定了我的物理學基礎,那幾年在淮陰師院讀書的日子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而中學時期的幾位老師也讓祝世寧記憶猶新:「由於文革的影響,我在中學只學完了高一的課程,但我現在仍然清楚地記得當年教過我的許多中學老師。
-
2019年度「錢學森傑出貢獻獎」名單揭曉
記者從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開幕式獲悉,2019年度中國航天基金會獎三大獎項最終評選結果揭曉:「航天重大項目獎」2個,「錢學森傑出貢獻獎」10名,「航天貢獻獎」267名。「航天重大項目獎」頒獎現場 攝影:中國航天報記者宿東「錢學森傑出貢獻獎」的獲獎者有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型號總設計師範瑞祥,中國科學院院士、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副總設計師楊元喜
-
重慶市科學技術獎揭曉,周緒紅、卞修武院士獲科技突出貢獻獎
重慶之聲9月22日訊 9月22日上午,重慶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2019年度重慶市科學技術獎正式揭曉。重慶大學周緒紅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卞修武院士獲科技突出貢獻獎,142項成果獲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6家企業獲企業技術創新獎,1名外籍科技專家獲國際科技合作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