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深圳市建築工務署組織開展的深圳市文化館新館(原深圳市群眾藝術館新館)全過程設計招標吸引了來自13個國家和地區的47家設計團隊參與,經過組織資格預審及方案評審,最終由中建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深圳市局內設計諮詢有限公司(聯合體)中標。
文化館新館以「灣區中心、國內標杆」為定位,融教育、交流、培訓、表演、展覽、文創等功能於一體,是一座覆蓋各類群體、各種藝術門類的具有公共公益群眾文化服務性質的綜合性文化地標建築。
△ 項目外觀
自改革開放以來,深圳以高速的進程推動著城市建設,現代城市劇增和繁殖引發了許多對人文與城市之間的研究與思考,是否有對人文原本的需求或是習慣進行吞沒或是合併?是否對原先城市文化中普通但卻深入人心的部分強行轉化成「更高的藝術」而背離原本的初衷?
對於人性的尊重和關懷一直都是城市中需要追求和實施的,在文化與城市建築中建立維繫的是怎樣一種協調或是合作,深圳是一個年輕的現代化城市, 許多市民都是從發展初期就來到深圳參與深圳的建設,深圳改革開放40年,無數來自五湖四海、默默無聞的城市市民耕耘不輟,成就了深圳今天的輝煌。新文化館面對的用戶不是殿堂級的藝術家,而是這些普普通通而又心懷藝術憧憬的城市市民。本方案無意在此營造一個令人肅然起敬的藝術聖殿,相反她應該是輕鬆親切、自由接地氣、開放包容的精神家園,就像客家舊村裡的「宗族祠堂」,日常且毫不欠缺儀式感。在這裡,宏大的敘事會被解構成親人尺度的日常生活場景,是每一個城市市民聚集交付精神寄託的場所,是城市記憶與未來的一次交融。
△ 文化館夜景
未來深圳市文化館新館將被打造成為創新型市民文化藝術培訓基地、市民參與體驗休閒文藝展演中心、多門類文化藝術共享營、粵港澳大灣區城際文化交流聚集地、全市文化館聯盟數位化網絡平臺和群眾文化藝術骨幹創作創意園。
深圳市文化館新館位於深圳龍華區民治片區,用地面積為約3.14萬平方米,區位十分優越,位於「交薈門戶,樞紐雙芯」城市設計方案的東端,和北站以及未來的樞紐核心 CBD 中央綠洲遙相呼應。
作為一個城市文化建築,文化館的設計儘可能的注重開放性和體驗感,為了增加使用體驗,適應更多的需求,以及增設更多的開放性場所,建築和場地往下凹陷形成三層平臺空間,形成了依次對應的三個群眾藝術廣場。
△ 群眾廣場
由途徑臨近城市道路和步行空間的下沉廣場即可到達,設置於場地北側的橢圓形「群藝廣場」,此處的空間開闊親水,適用於大規模文藝集會。
△ 青年活力廣場
沿著臺階拾級而上,穿越輕鬆自由的藝術商業休閒區,來到三層開闊的「青年活力廣場」,這裡是年輕人交流街舞,舉行派對的理想之地,繼續乘坐扶梯上行,最終到達頂部的「曲藝廣場」,是市民自發曲藝才藝表演的最佳場所。
△ 曲藝廣場
「雲上藝村」處於文化方舟頂部,這裡樹影婆娑,曲徑通幽,讓你在喧鬧的都市之中找到一片可以自由徜徉放逐靈魂的藝術淨土
△ 雲上藝村
「五心–兩軸」的立體藝術空間結構未來將在室內與室外,地上與天空,水岸與公園,生活與藝術之間構建深圳市民文藝生活的方舟,把每一個市民帶到自己精神的彼岸,文化的綠洲。
△ 總平面圖
此方案目前處於深化階段,展示內容僅作為概念設計。
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深圳市文化館新館
設計公司:深圳市局內設計諮詢有限公司
預計完成年份:2025年
建築面積:83290㎡
項目地址: 廣東省深圳市龍華區民治街道
項目類別:文化館 文化建築 公共空間
主創建築師:張之楊
深圳市局內設計諮詢有限公司:張之楊、陳昊、楊宇環、莫明亮、匡宇浩、路冬冬、莊婷婷 、馬立威、張一波
中建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樊則森 孫佔琦 李文 張玥 廖敏清 張偉 方園 劉文來 楊武 趙慶 李丹 趙文斌 趙秀峰 張恆博 劉恩宇 盧夏嵐 王惜春 張宇思
運營方:深圳市文化館
委託方:深圳市建築工務署工程設計管理中心
結構設計:中建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版權聲明:轉載作品,本文來源於 局內建築 ,由( 創研社 ) 整編而成。
原文地址:局內建築, 如有轉載請聯繫原作者,長期接受各類作品、資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