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眼影」—吊竹梅

2021-01-09 蘇鐵思緒
吊竹梅

吊竹梅花語: 樸實、純潔、淡雅。別名:水竹草、花蝴蝶、鳳眼草、銀白鳳眼草……等二十多個別名。分布於: 福建、浙江、廣西、海南、廣東等地。具有清熱利溼,涼血解毒的功效。常用於:水腫、小便不利、淋證、痢疾、帶下、咳嗽咯血、目赤腫痛、瘡痛腫痛、燒湯傷、毒蛇咬傷等。

莖柔質脆,匍匐地面呈蔓性生長。因其葉形似竹,葉片美麗,以盆栽懸掛室內觀賞,其四射柔垂的莖葉故名—吊竹梅。置於高几架,櫃頂端任其自然下垂,也可以吊盆欣賞,花葉有時可變成綠色葉,應及時摘除防止整株葉色變綠。

吊竹梅

吊竹梅也可以水培:選擇一顆生長健壯無病害的植株,清洗乾淨根部泥土,剪去三分之二的鬚根,老根爛根,晾乾,以不粘手為好。接著就是消毒,催根。消毒液和生根粉濃度越高浸泡時間越短。定植時將植株鬚根自然理順,穿過定植藍底孔,填滿浸泡過的陶粒或鵝卵石固定,放入玻璃瓶裡,水位在根部三分之二處即可,用黑色塑膠袋套住玻璃瓶,放在通風散射光處,每三天換一次水,經常噴霧,直到長出新根,去掉塑膠袋,添加營養液就可以正常水培它了。

我個人比較喜歡四色吊竹梅,因為它葉子上有紫色或銀白色的花紋,極短的絨毛,在陽光下有反光的效果,亮晶晶的,像極了濃妝女人的眼影,所以都叫它「鳳眼草」。其枝條也可以水培生根,生長的比較快,方法和上面介紹的差不多一樣的水培方法。

吊竹梅

相關焦點

  • 吊竹梅的品種有哪些
    常現的吊竹梅種類有:吊竹梅,葉面雪白色,兩頭及邊沿為紫色;四色吊竹梅,葉面暗綠色,具備紅的、粉紅色、白的條紋;異色吊竹梅,葉面綠色,有兩條分明的雪白色條紋;小吊竹梅,葉粗大,植株比原種矮小;紫吊竹梅,株形略大,葉面為深綠色和紅葡萄酒色。
  • 像喜羊羊一樣的花兒,什麼事情都難不倒的吊竹梅。
    後來漂洋過海傳播到日本後,吊竹梅又在1909年從日本引種到中國。最初生長在華南地區,此地氣候條件與其原產熱帶的氣候相近,因而繁殖的非常快,完全感覺成為了一種「本土」植物。吊竹梅能忍耐8℃的低溫,不耐寒,怕炎熱,14℃以上可正常生長。不耐旱而耐水溼,對土壤的酸鹼度要求不嚴。
  • 水竹草和吊竹梅區別什麼?原來這就是它們的區別啊!
    植物界是十分奇異的,有的草木雖不屬於統一物種但有著驚人的類似度,關於不理解它們的人來講基本上是沒法將它們辨別開來的,但有的草木卻只是叫法不一樣而被誤認為是兩種草木,比方水竹草和吊竹梅它們究竟是否區分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吊竹梅,葉片花紋極其美麗,盆栽要如何管理呢?
    吊竹梅喜歡富含腐殖質、疏鬆、肥沃、排水性好的土壤,栽培可用園土5份、腐葉土4份,沙1份,或泥炭土5份、腐葉土3份、沙2份、珍珠巖1份混合配製盆土,配製好的本土還要經過高溫消毒後再使用;吊竹梅喜肥,尤其喜歡腐殖質肥;因此,在配置營養土時要儘量多加入腐葉土換盆移栽初期不用施肥,待植株生長旺盛時,可每隔15天追施腐熟的10倍液肥或1000倍多多通用肥一次,夏季高溫和冬季氣溫低於10℃時不需施肥
  • 吊竹梅養護有「技巧」,分枝多葉色美,放陽臺,一個月長到一滿盆
    陽臺養一種花,沾土就活,耐旱耐陰,不施肥都瘋長 吊竹梅,其實它又叫做水竹草,吊竹蘭,還叫做斑葉鴨蹠草,是一種多年生的常綠匍匐草本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