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過這樣一句富有哲理的名言:「時間最不偏私,給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時;時間也最偏私,給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時。」
細品哲人的真知灼見,不免讓人感慨萬千。的確,我們對時間總有一種錯覺,覺得它應當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然而細細算來,一天也不過只有1440分鐘。
稍一懶散,寶貴的時間就像流水一樣從我們的指縫中流走,再也不會回來。
可那些勤勉的人兒卻能夠從內心生出強烈的急迫感,會好好利用每一分鐘,讓人生充滿可能,並會無限精彩。
有這樣一位惜時如金的帥氣小哥,就將自己的時間利用到了最大化,看到他取得的一系列成就,相信你會和我一樣感到非常震驚:
他曾將幾十集的英劇字幕翻譯成了漢語,還用英語寫過一部長達十萬字的科幻小說;
他參加過全國英語演講比賽,兩次獲得冠軍;
英語成績如此優異,他卻選擇學習天體物理,潛心科研,發表三篇高水平論文,還在國內外演講比賽上屢屢獲獎,更入圍「2020清華特等獎學金」評選……
那麼,他是如何做到這些的呢?
家庭薰陶,從小愛上英語
小哥名叫陳逸賢,來自浙江杭州的一個教師家庭。
他的父母都是大學英文教師,這讓陳逸賢從小就獲得了得天獨厚的學英語的條件——父母經常會用英語對話,無形中對孩子進行了啟蒙。
而且家中也有很多英文讀物,包括英文原版小說、詞典、教材等等,這也給孩子創造了最初的學習環境。
這對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直採取順其自然的做法,沒有嚴格要求孩子必須怎樣學,而是引導他多讀、多看一些感興趣的英語書籍。
恰恰是這樣的做法,培養出了陳逸賢對英語的熱愛,上小學的時候,班裡的同學常看魔幻小說《哈利·波特》,不過他們看的是中文版,陳逸賢看的卻是英文原版。
上初中時,陳逸賢的英語水平更是突飛猛進。很多英語好的孩子在口語上常有欠缺,而陳逸賢不但會寫,還能說一口地道的倫敦腔,興趣上來,就給大家朗誦一首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字正腔圓,讓同學們忍不住為他鼓掌。
抓緊時間,追求均衡發展
當然,陳逸賢並不是一個偏科生,除了英語之外,他其他科目的成績也不差,特別是物理,也是他的一大強項。
能夠做到這一點,除了與他天賦了得之外,也離不開他對時間的把握和應用。
從小學開始,他就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有自己的目標設定,還會對不同階段的目標做好相應的計劃,保證將有限的時間都能用在刀刃上。
更值得一提的是,他還很會協調搭配各種任務,讓自己的神經不會總是繃得太緊。比如刷一會兒物理題,覺得有些疲倦,他就會去寫一寫科幻小說,讓想像力自由地翱翔一會兒,心情也會變得輕鬆不少。
除了寫小說以外,他還把翻譯字幕當成了休閒方式,因為他特別喜歡經典英劇《神秘博士》,所以主動加入了字幕組,翻譯過數十集的劇集,在這個過程中,他的英語水平也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也因為超強的英語能力,他經常代表學校去參加大大小小的演講比賽,屢屢捧回獎盃。
2017年,剛上高三的他參加了「21世紀杯」全國英語演講比賽,在即興演講環節,他抽到的題目是「未來地球會發展成什麼樣子」。
一看到題目,他的心情就篤定了,這樣的題目可難不住熱愛科幻、物理成績又極好的他。
他稍作準備,將自己最感興趣的量子力學知識融入觀點中,一番精彩陳詞後,引得全場掌聲雷動,最終以壓倒性的優勢奪得了金牌。之後,陳逸賢又代表祖國出徵倫敦,參加全球大賽。
如此優秀的學子自然贏得了多所高校的青睞,而陳逸賢遵從本心,選擇了最喜歡的清華大學物理系。
一路奮進,如今獲獎實至名歸
從2017年進入清華大學至今,已經3年過去了,如今的陳逸賢怎樣了呢?
進入清華大學後,陳逸賢並沒有絲毫懈怠,相反,他對時間抓得更緊,因為他知道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所以他一方面認真完成基礎課程,另一方面將天體物理定為研究方向,大膽地選修了研究生程度的課程,全力以赴完成了難度極高的課題,讓老師和同學刮目相看。
與此同時,他也沒有放下英語演講,大二他又一次獲得了全國演講比賽冠軍,大三在第39屆國際公眾演講比賽上衝入了總決賽。
他用英語向全世界介紹中國傳統飲食文化,又從美食巧妙引出人的天性,與總決賽的話題完全契合,給在場聽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終晉級全球第6名。
陳逸賢似乎永遠沒有閒下來的時候,從2017年入學至今,他多次獲得過校級獎學金,還發表過3篇一作論文,又參加了學校的藝術團、歌唱比賽,還為校園活動進行策劃……
他的校園生活多姿多彩、讓人心生羨慕,他的各種表現也讓人打心眼裡佩服,2020年他能夠入圍並獲得清華特等獎學金,也是實至名歸。
沒想到這次評選還讓他突然在網絡上走紅了,原因便是他在答辯時的那張照片。
照片上的他器宇軒昂,英俊不凡,如此高的顏值,再加上如此優異的表現,無怪乎會讓眾多網友連聲稱讚。
不過,我們在看到陳逸賢收穫成績的同時,更應當看到他在背後付出的努力。
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沒有平時抓緊時間做好一點一滴的積累,又怎麼可能在一夕之間成長為令人豔羨的學霸學神呢?
也希望更多的有志學子能夠像陳逸賢這樣抓住人生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吸收知識、鍛鍊本領,不斷提升自我,成為建設祖國的棟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