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為大家分享的這兩副畫,上邊真跡這幅非常有名,出版過多次。疑偽作品與之相比,相似度非常高,落款也是四字款。真跡落款「寄萍老人」。白石老人有很多號,我們一般都用「齊白石」這個名字,其實他也不叫齊白石,他名字叫齊璜,白石也是號。他還有很多別名:寄萍、借山、萍翁、三百石印富翁……有朋友會說,按照現在營銷學,起這麼多名,不利於品牌管理。起這麼多名,是因為畫家要畫很多作品,比如畫冊頁,八開、十開、十二開……如果每幅畫上都題「齊白石」,就太重複,顯得沒有變化,所以起一些號,在不同的畫上題不同的名字,這樣畫上面參差錯落,增加變化,也更加好看。這是藝術的考慮。
齊白石真跡作品《蜻蜓蓮蓬圖》 收錄於:經典畫庫 齊白石草蟲冊頁精品
回到畫幅本身,先看看蓮蓬(見下圖)。疑偽作品的蓮蓬,筆墨尚可,畫得還不錯。但是有一點:白石先生很注意真正的生態。白石先生出生在湖南湘潭,蓮蓬荷花他見得非常多,所以對這些東西瞭然於胸,一些細節上不會有疏漏。疑偽作品裡兩個蓮蓬畫得雖然很好,但是細看,它們的梗和蓮蓬之間是斷開的,沒有接起來,沒有長在一起。另外,我們反覆提到水紋問題。白石畫水紋是拖筆,輕輕鬆鬆畫出來的。真跡的這幅,很明顯,非常輕鬆把水波紋畫出來。疑偽的這幅,水波畫得沒那麼輕鬆,用墨也偏重了一些。這就是一些細節的微妙差別。
齊白石疑偽作品《蜻蜓蓮蓬圖》
同樣是四字款,我們看疑偽作品上「白石老人」這四個字。喜歡書法的朋友都知道,寫字的時候,到底是刻意描摹還是自然行筆,您是能看出來的。這疑偽作品裡的「石」寫得確實很刻意、很僵。一個寫自己名字寫了一輩子的90歲老人,寫出的名字應該呈現一種熟練自然之態。
真跡局部
在這裡我們再給大家補充一些真偽鑑別中的知識。我們仔細看真跡,與直立的這支荷梗往左一點的位置(見右圖),我們會看到水波紋形成一處斷續,表明紙上是有摺痕的。摺痕在鑑別之中是有作用的,尤其是一種用老紙作偽的情況。從前的白紙留到現在,上面可能已經有很多摺疊的痕跡,把這些痕跡弄平,畫一幅齊白石的偽作,這種情況下畫出來的畫,摺痕難免會更加突出。所以,在有摺痕的情況下,我們要小心鑑別。
疑偽局部
宣紙上有摺痕並不能推定是偽作,因為新宣紙也有大量摺疊的情況。但這種摺痕如果出現在扇面上,那就非常值得細看了。扇面是一稜一稜有摺痕的,您要看扇面的摺痕裡、斷裂層裡是不是有墨跡,是不是有色,就能說明大問題。因為所有的扇面,新的扇面,當年畫的時候摺痕都沒有斷裂,摺痕內部是不可能有墨進去的。只是有一些老扇面存到現在已經舊了,摺痕也慢慢崩開了,這時候,在已經破了的扇子上去作偽畫畫,新的墨和色就會自然滲到舊摺痕裡去。所以,這是鑑別老扇面是否作偽時的一個方法。
真跡局部
其他情況下,宣紙上有沒有摺痕,不能當做是百分之百論定真偽的一個證據。因為我們不能排除,當年畫畫的時候,齊白石用的這張紙上本來就有摺痕。比如這幅蜻蜓蓮蓬真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