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5
餄餎故稱「河漏」又稱「話漏」食物在元代已經有了這個說法:當時稱「河漏」為北方及西北地區風行的麵食,歷史悠久,早在1400年前先祖們就用牛角鑽6-8個小孔,孔如粗麻線大小,麵糊放入牛角內,落入沸水鍋中煮成麵條,這就是漏的來歷;
傳說康熙年間,康熙皇帝指專人對全國風味小吃進行統計上報,而「河漏」也被作為其中一道上報朝廷,一天康熙查詢名吃時,看到「河漏」,因其名古怪而引起注意,隨命人做好食之,吃後對獨特風味讚不絕口,但因「河漏」之詞與治理河道不協調,康熙心中不快,迴避把「河漏」改為「餄餎」這就是「餄餎」的來歷。
在關中地區,盛產各種八谷雜糧,蕎麥就是其中一類,尤其以西安藍田境內白鹿原一帶出產的「苦蕎麥」因其富含膳食纖維高營養,被稱為「消炎糧食」,從醫藥理論研究蕎麥還具有:「健脾益氣、開胃寬腸、消食化迏、除溼下氣」藥用功效,所以說:「蕎麥是食藥製品好食材」!這便是「餄餎」的製作原材料「蕎麥」。
人傑地靈的藍田縣是中國四大廚師之鄉(西安藍田、河南長恆、安徽績溪、廣東順德)之一縣,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慢慢提高,當地的勺勺客們便在「餄餎」的吃法上不斷改良調試,蕎面屬於雜糧系列原料,由於使用純雜糧的蕎面可能口感不是很好,製作時在保持餄餎原有營養口味的同時,在後續製作時,會適當添加麥麵等細糧進行質地綜合、口感提升!同時在製作工具上,慢慢演變成前期的人工槓桿原理「木製餄餎床子」放在沸水的鍋上進行軋製成細麻繩壯的餄餎面,隨後大火煮製成熟後進入涼水盆冰制撈出瀝水而成的餄餎面。即「先煮後冰」這樣出品順滑、口感勁道,色澤呈金黃或黑褐色(色澤黑點的餄餎是純蕎麥麵出品,金黃色的餄餎是苦蕎面出品);
在藍田吃法上有兩種吃法:一是適合夏季吃法即涼調,複合味型為:「鹹、鮮、酸、辣、熗、香」,現壓餄餎出品,調味上加上突出個性衝鼻子的芥末(當地新鮮芥末籽榨制調製而成),吃時切記要小口操食、細嚼慢咽,絕對不能大口吸溜,要是不小心把芥末吸進鼻腔,瞬間會讓你有種「醍醐灌頂、七竅生煙」的崩潰感受!當然根據個人喜好,離不開秦椒製成的油潑辣子、香菜花等,這麼一碗餄餎慢慢品味會有別致盎然的層次感。第二種吃法便是適合冬季食用熱吃(即臊子冒餄餎),複合味型為:「鹹、鮮、麻、辣、香」,主料「餄餎」,輔料:羊血、豆腐均切細條絲,配料蒜苗、香菜花、青菜、木耳,吃時用提前熬製的骨湯或雞湯燒開澆在河洛配料碗裡倒出、再次反覆澆入熱湯,最後調入鹽味雞精、花椒粉、胡椒粉、油潑辣椒油、撒上香菜蒜苗花,這樣一份高大上的羊血冒餄餎便製作完成。有湯有菜,湯濃味鮮,吸溜一口餄餎爽滑順口、清香的蕎面味令人回味,羊血豆腐條經過濃湯的浸潤質地更嫩、香菜蒜苗附味後不腥不羶味道更淳,小喝一口熱氣騰騰的濃湯、麻辣鮮香,瞬間暖和、渾身舒暢!
吃出健康、記住鄉愁,粗狂豪放的關中人不能忘記的美味《藍田餄餎》歡迎您的品嘗!
《三秦美食 藍田餄餎》
2020·01·05
——廚鄉經典 蕎麥故事
玉山滋水灞河畔,溝壑縱橫白鹿塬。
良田肥沃八谷豐,古有苦蕎產藍田。
蓼科烏麥淨腸草,消炎糧食美名楊。
富含營養助保健,食藥雙效好食材。
蕎面擩水和成團,木床軋壓散縷線。
麥秸柴火鍋燒旺,滾水一浪金絲黃。
芥味衝鼻通七竅,涼食靈魂酸辣香。
羊血臊子冒餄餎,熱飲一口筋道爽。
張懷濤寫於西安
作者/來源:華胥阿氏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