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將在這裡對不同品牌的油畫刮刀進行綜合性專業測評,方便大家選擇適合自己的油畫刮刀。
NO1.價格
首先第一項,價格,我們選取了6種品牌共7種形態相同規格的刮刀進行測評,我們注意到價格的起伏很大,那如此差異化的價格是否真的能影響到實際使用效果呢?我們繼續往下看。
NO2.刀頸
我們對不同品牌的刀頸進行了對比,最短的是麗唯特3.2cm的長度,最長的是櫻花達到6.6cm。
在實際使用中,因為刮刀要進行刮塗,挖取,作畫等不同環境作業,所以刀頸越長越能適應不同操作,此環節櫻花的實際操控性更強。
NO3.刀柄
我們將以上6種品牌相同刀柄與不同長度不同材質做一次分類,得到3款刀柄的對比,馬利的最長,中盛的其次,RGM的最短。
在實際使用中適中的長度更適合握持,此環節中盛的刀柄比較符合大眾設計。
NO4.壓力
我們統一使用1500克的壓力,對刮刀進行按壓,其中硬度最強的是櫻花,柔韌度最高的是RGM,其他刮刀的軟硬度相差不大,中規中矩,如果刮塗的作業量很大,那麼硬度最高的櫻花容易應對,在挖取作業上柔韌度越高的RGM適合使用。
NO5.握感
中盛、貝碧歐、RGM使用的是相同設計,此設計的刀柄前小後大,握持的飽滿感最舒適。
麗唯特採取的是人體工學的刀柄凹口設計,此刀柄在平握時手感很好,但實際在不同作業的不同握持手法中,一旦偏離凹口處,就會有不舒服的握持感。
馬利的刀柄最長,但最長的刀柄並不是非常好的設計,尤其在尾端異常凸起的一塊,會讓手掌心略感不舒適。
櫻花的刀柄最細最短,手指幾乎可以觸碰刀頸,這會在握持中有緊迫感,手握的更緊,提升了實際操控性,但如果論舒適性沒有前三種舒適。
RGM不鏽鋼的刀柄是最特殊的扁平不鏽鋼設計,最精美的外觀設計也帶來了糟糕的握持感,中空的手感,加上握緊之後的硌手,在實際使用中不太舒服。
NO6.挖取
不同品牌刮刀的體驗感基本相同, 軟硬對於挖取顏料並沒有很深的感受。
最硬的櫻花更容易挖取出來,而柔韌度最強的RGM容易挖取邊角挖的更乾淨 。
NO7.刮塗
刀身堅硬,邊側光滑溫潤,摸感舒適,刮擦過程較為順利,基本上不會有卡頓狀況,刀身整個偏硬,刀柄設計略微粗糙。
刀身較軟,邊側光滑溫潤,摸感類似RGM不鏽鋼款,但更薄一些,刮擦過程較為順利,不會出現卡頓,刀頭前軟後硬,體驗感中規中矩。
刀身較硬,邊側光滑鋒利,摸感像刀片,刮擦過程順利,不會出現卡頓的情況,軟硬度適中,刀柄帶人體工學的握持設計,實際體驗感適中。
刀身偏軟,邊側光滑,摸感很薄硬度不夠,刮擦過程比較不順利,需要反覆來回刮擦,這跟刀身的軟硬度有關,刀身過於柔軟,如要保證刮擦乾淨必須進行多次反覆刮擦。
刀身堅硬,邊側光滑如刀口,摸感略微鋒利,刮擦過程非常順利,乾淨利落,這跟邊側的鋒利程度有關,使得漏掉的顏料非常少,刮擦乾淨且使用舒適。
刀身很軟,邊側光滑,刀身薄且略微刮手,摸感光滑,刮擦過程有間隔,是因為五邊形結構以及刀身較軟導致,刮擦的邊分2段,只有短一些的邊可以接觸畫面,適合小範圍細節刮擦。
刀身較硬,邊側光滑,薄而不鋒利,摸起來手感溫潤,刮擦過程很順滑,因為頭尖更傾向為三角形,側邊刮擦接觸面更多更平,刮擦更乾淨。
--- 最終測評結果 ---
中盛1009
中盛刮刀無論在柔韌度硬度還是握感方面都屬於中規中矩,雖然並不是最出挑的產品,但是相比動輒幾十元的價格來說,6元的性價比最高,新手以及初學者建議購買。
櫻花07E
櫻花刮刀是本次測評中最硬的一款,長刀頸和短刀柄設計,加大了刮刀的操控性,使用中更有力度能夠應付不同作業和操作,價格是同類品牌中較為貴的一款,進階型學習和繪畫創作建議使用。
RGM異形
RGM的刮刀更具兼顧性,柔韌度和軟的意義不同在於刮刀的回彈性,RGM的回彈性在製作上調校的非常好,異型刀頭能夠滿足更多不同需求,對於藝術家或者藝術創作來說更適合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