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人類也有葉綠體,能夠進行光合作用,全球變冷?吃土時代?

2021-01-10 風月小居

葉綠體由葉綠體外被、類囊體和基質三部分構成,它是一種含有葉綠素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葉綠體的功能是進行光合作用,是植物的「養料製造車間」和「能量轉換站」。

葉綠體的功能:葉綠體的功能是進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葉綠素吸收光能,使之轉變為化學能,同時利用二氧化碳和水製造有機物並釋放氧的過程。其中包括很多複雜的步驟,一般分為光反應和暗反應兩大階段。

光反應:這是葉綠素等色素分子吸收,傳遞光能,將光能轉喚為化學能,形成ATP和NADPH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水分子被分解,放出氧來。

暗反應:光合作用的下一步驟是在暗處(也可在光下)進行的。它是利用光反應形成的ATP提供能量,NADPH2還原CO2,固定形成的中間產物,製造葡萄糖等碳水化合物的過程。通過這一過程將ATP和NADPH2,中的活躍化學能轉換成貯存在碳水化合物中的穩定的化學能。它也稱二氧化碳同化或碳同化過程。這是一個有許多種酶參與反應的過程。

我們都知道人體是沒有葉綠體的,所以人類不能像植物那樣通過光合作用獲取能量來維持生存。那麼如果人類也有葉綠體,能夠進行光合作用的話,我們的生活會怎樣呢?世界又會怎樣呢?

猜想一:每個人身上都長有不少的樹葉

大部分植物都有葉綠體,都有葉片來進行光合作用,一些藻類也有葉綠體。除去特殊的不說,如果人要進行光合作用也得需要「樹葉」來發生反應,那麼人的身上就得長樹葉。問題來了,這個樹葉長在什麼地方才不會顯得尷尬呢?估計有人想到了原始人穿的「樹葉圍成的裙子」,剛好遮住緊要部位。要是長在頭上,像頭髮一樣的話,每個人都戴了頂「綠帽子」;全身都長樹葉的話,每個人都成了「樹妖」。如果每個人身上的樹葉都不同的話,可就成了「天然時裝秀」。

猜想二:每個人都有氣無力,餓了曬太陽

植物光合作用產生的能量太少,效率也比較低,很難滿足人體最基本的需要。餓了的時候,去曬太陽就行了,可是不得曬個幾小時的話,估計走不了多遠,所以大家都顯得有氣無力。碰上天氣不好,每個人都得減肥了。

猜想三:全球變冷,氧氣含量激增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吸收的是二氧化碳,釋放出氧氣。當人類進行光合作用之後,世界上的二氧化碳含量會大幅減少,二氧化碳又是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所以全球就不會變暖了,反而會變冷,同時氧氣的含量將激增。問題又來了,人人都要吸收二氧化碳,那麼誰來生產呢?如果人類不用吃飯,不用工作都能活下去,我們還要跟植物競爭二氧化碳,想想真是可笑!

猜想四:飢餓消失,人類不會被餓死

如果人類進行光合作用的話,每個人都能自給自足,不會因為糧食而餓死。這對於那些非洲貧窮落後的地方來說簡直太好了。

猜想五:不去工作,走著也能活得瀟灑

如果人類能進行光合作用的話,不用擔心沒錢,沒錢也能活下去。這對於喜歡旅遊的朋友來說,肯定會想到,走遍全國也不怕,我才不去上班了。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這輩子都不可能打工。

猜想六:吃特製食物,真正的「吃土」

不管是植物也好,還是人體也罷,除了碳水化合物,還需要各種微量元素或其他成分。植物是通過土壤來吸收,我們人應該怎麼辦呢?難道要像植物一樣「吃土」嗎?估計不行,所以我們還得吃特製的食物。

猜想七:每個人都活他個幾百年

植物可以生存幾百甚至千年,當我們像植物一樣的時候,可能也能長壽,長生不死。

猜想八:怎麼度過冬天(樹葉掉光了怎麼辦)

這個問題······好吧,我實在想不出來!

猜想九:各位朋友自己猜猜看吧!

相關焦點

  • 假如人類能夠進行光合作用,這個世界會什麼變化?
    所以不管是人類還是別的動物,都需要通過自己的付出來獲得食物。但付出總是會讓人覺得勞累,因此就有人在想,要是人類也能進行光合作用的話會怎樣呢? 首先,能利用陽光的是葉綠體,因此人類大概會變成「綠人」。而且進行光合作用並不只是需要太陽光就可以的了,還要水、適宜的溫度、二氧化碳等。
  • 人類能否像植物一樣進行光合作用?
    人類必須通過種植、打獵、養殖等方式得到食物,以提供身體所必需的能量。在大自然中,很多生物並不需如此,例如植物、海藻以及很多種細菌可以通過光合作用維持生存。那麼人類是否可以使我們的身體像植物一樣,從太陽能中獲取食物呢?通常說來,動物是無法進行光合作用的,但是一切規則總有例外。
  • 人類為什麼不在DNA中植入葉綠素,通過光合作用獲取能量?
    相信任誰都能區分出植物和動物的區別,除了外表,植物還能進行人類做不到的光合作用,雖然生物界有極小部分生物也能進行光合作用,但這對人類來說確實望而卻步的。因為光合作用對植物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它就相當於人類的日常飲食,只要有太陽,植物就不會缺少能量攝入的途徑。
  • 曬曬太陽就能活,為什麼人類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皮不夠厚
    全身覆蓋著綠色皮膚的人物角色被賦予了各式各樣的能力,但是為什麼人類不是綠色的呢?為什麼我們不能像植物一樣進行光合作用?畢竟,這會省去我們很多麻煩。內共生理論——細胞住進細胞最熟悉的綠色生物當然是植物。植物是綠色的,因為它們的細胞中充滿了內部細胞器——葉綠體,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中心。葉綠體有著相當有趣的進化史,因為它們曾經是獨立於植物的自由生活的藍細菌,億萬年前被植物的祖先吞到肚子裡,開始了互利共生的進化生活。
  • 能進行光合作用的動物,基因神偷,僅存在美國的綠葉海蛞蝓
    在初中學習生物課程的時候我們都知道,在植物的細胞中擁有一種叫做葉綠體的物質,這使植物能夠進行光合作用,在我們學識尚淺時也認為,僅僅只有植物才能夠進行光合作用,動物不能。然而,在人類科技與認識不斷發展以後,這種固有的思維也被打破了,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能夠進行光合作用的動物——綠葉海蛞蝓。這種神奇的動物存在於什麼地方呢?在美國東部海岸線水深較淺的地方以及一些鹽沼之中,科學家們發現了這種神奇的動物的身影。如果說要拿一種類型的人來描述這種動物的外貌,那就是文藝少女。
  • 如果人類進化出光合作用,生活將發生什麼變化?
    所以,光合作用在現在是普遍存在於地球的植物界的一種現象,這種能量轉化的現象是根據細胞的結構決定的,動植物的細胞結構是有很大的區別的,像細胞壁,葉綠體這些東西,動物細胞都是沒有的,而植物進行光合作用也是有著特定的細胞的,和普通細胞有著教大的區別,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都是特定的,其中有葉綠體的存在,才能進行光合作用。
  • 假如人類可以進行光合作,可以實現每天曬曬太陽就不用吃飯嗎?
    我們知道,地球上絕大多數的能量都是來源於太陽,植物作為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固定太陽能為地球源源不斷的提供著有機物。而人類作為消費者,一直以來都是通過食物或許能量,而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原因是植物葉片中有葉綠體。
  • 如果人類進化出光合作用,將會有什麼變化?
    所謂自養型是指那些能夠利用陽光來進行光合作用,從而自己合成自身所需要的物質,一般來說就是指有葉綠體的綠色植物。而異養型生物是指需要向外界獲取能量的生物。如今的社會生活節奏是越來越快了,很多人每天都頂著強大的壓力在努力地生活著,不免會感覺到很苦。每天做著不太喜歡的工作,但換回來的薪資在高消費的城市裡很快就會被消掉。
  • 奇葩神奇生物,綠葉海蝸牛,能進行光合作用一生只需進一次食!
    科學家在大海中發現了一種神奇的生物綠葉海蝸牛,這種蝸牛的身體比較小,只有1~3釐米長,神似一片綠色的樹葉,但它的身體不僅外觀像樹葉,並且也擁有像樹葉一樣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神奇功能,在生物學上基本只有植物才會擁有光合作用的能力,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x第一種能夠進行光合作用而產生能量的生物,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神奇
  • 動物也能進行光合作用?一種把自己「吃成植物」的神奇動物。
    通常意義上,我們將能否進行光合作用作為判斷生物是否是植物的標準。比如微生物中,有一種成為衣藻的單細胞生物。它擁有可以運動的鞭毛、可以感光的眼點,但因為擁有葉綠體、可以進行光合作用以及一些其它的特徵,被人類劃分到了植物的類別然而這個世界遠比人類想像的更複雜。
  • 構建出人造葉綠體,比自然界的光合作用更高效!
    2020年5月14日訊/生物谷BIOON/---經過幾十億年的時間,微生物和植物進化出了一種非凡過程,即我們所知道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將太陽的能量轉化為化學能,從而為地球上的所有生命提供食物和氧氣。作為產生光合作用的細胞區室,葉綠體可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引擎。許多科學家認為人工重建和控制光合作用過程 是 "我們這個時代的阿波羅計劃"。
  • 葉綠體也可以人造了?光合作用效率比自然植物還高
    圖片來源:Pixabay 「葉綠體」 在植物細胞內負責光合作用,把太陽能轉化成養分。最近,發表在 Science 雜誌的一篇研究公布稱,德國馬普研究會等機構研發出的 「人造葉綠體」 可以模仿光合作用,利用陽光和二氧化碳合成有機物。研究人員提取了菠菜的葉綠體的類囊體膜,這種類囊體膜能夠在植物體外 「工作」。隨後,他們將這種膜與一種名為CETCH的循環系統耦合,後者是人造的固碳系統。經過成功耦合後,人造葉綠體就誕生了,其光合作用效率比自然界植物的還要高。
  • 如果人類也能光合作用,除了變綠,我們的精力會更充沛嗎?
    現在,大膽想像一下如果綠色皮膚不僅僅是外星人的獨有特色,如果人類的皮膚也是綠色的,並且賦予我們進行光合作用的能力,世界會變成什麼樣?科幻作家約翰·斯卡爾齊(John Scalzi)認為,人類可能會從會進行光合作用的皮膚中受益,但不會對社會結構造成太大改變。
  • 它們是一群能夠進行「光合作用」的羊
    藻類海蛞蝓,一種可以進行光合作用的動物。藻類海蛞蝓,Costasiella kuroshimae,屬於海兔科。但它還有個別名,Leaf Sheep,直譯過來就是葉羊。因為,海藻中的葉綠體,會留在它們體內,與體細胞共存。而這些葉綠體,也讓它們能夠進行光合作用。藻類海蛞蝓是科學家們發現的第一種,可以進行光合作用的動物。
  • ...發文:人造「葉綠體」來了,理論上可將CO2轉化為任何我們需要的...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文丨學術頭條光合作用廣泛存在於自然界。葉綠體通過收集太陽光能,將水和二氧化碳轉化為有機物(首先是葡萄糖),並釋放出氧氣。這不僅是我們人類和其他地球生物賴以生存的基礎,也是地球碳氧平衡的重要媒介。
  • 為了生存,這種動物會偷取植物基因進行光合作用
    對現代人來說,必會經歷每日三問: 早上吃什麼?中午吃什麼?晚上吃什麼?有時實在想不出來,就乾脆不吃了。 要是我們曬太陽就能填飽肚子,那該有多好。不過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們知道動物是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的。
  • 腦洞大開:如果人類能像植物一樣進行光合作用,會發生什麼?
    與人類不同的是,大多數植物不需要吃任何食物,它們沒有嘴巴,輕鬆藉助大自然的力量,通過光合作用,就能養活自己,如此「省錢」的生命,有些甚至比人類大得多、強壯得多。 如果我們也能像植物一樣進行光合作用,那會怎麼樣?
  • 全球獨一無二的綠色人種,科學家發現:人類有光合作用的可能性!
    文/仗劍走天涯全球獨一無二的綠色人種,科學家:未來人類也能光合作用!如果人類喪失了植物所產出的氧氣,那麼人類除了滅亡就並無其他的辦法了。人類的發展角度上來看,其實也正是因為植物的特殊性,所以限制了人類的發展。如果人類可以進行光合作用,那是否就證明的其實人類可以發展得更加快速了呢?有一些科學家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如果地球上的生物都可以進行自身的光合作用,那地球上的生物就會絕大程度的增長。
  • 時隔4年,再發《science》:人造葉綠體!比自然界的光合作用更高效
    自然界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主要的二氧化碳固定方法,每年能夠以多碳生物質的形式固定超過1000億噸的二氧化碳。然而,隨著各國工業化能力的快速發展,化石燃料的消耗量激增,自然界的光合作用已經無法及時將過多的二氧化碳固定,因此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呈上升趨勢。人工固碳為解決這個挑戰帶來了一條可行的道路,在降低大氣二氧化碳的同時能夠提供多碳化合物,緩解化石能源的消耗。
  • 人造「葉綠體」和普通的葉綠體有何不同?
    眾所周知,葉綠體是為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簡單來講,是高等植物和一些藻類所特有的能量轉換器。它由葉綠體外被、類囊體和基質三部分組成。其中類囊體分布在葉綠體基質和藍藻細胞中,是單層膜圍成的扁平小囊,也稱為囊狀結構薄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