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斯克的預言將成真,火星上或存在低級生命體,多國想前往探索
2020年7月23日,我國「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天問一號」取名於屈原的長詩《天問》,表達了中華民族對真理的追求和對未知的渴望。此次「天問一號」計劃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高度關注,有專業人士聲稱,這次火星探索任務將會使得中國躋身於航天強國行列。
自從進入21世紀以來,火星便成了社會熱點話題,因為不少媒體將之宣稱為人類的「第二家園」。眾所周知,除了金星外,火星是太陽八大行星中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其運行規律和運轉周期都與地球極為相似。有「矽谷鋼鐵俠」之稱的馬斯克認定了火星將會是人類的未來希望,在2019年世界首屆人工智慧大會開幕式上,他坦言稱:「未來人類不移民至火星,人類文明將會完全覆滅。」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火星已經成為炙手可熱的熱門天體了,既然如此,人類是否真的有把握將之改造為第二家園呢?對此事有所關注的朋友們都清楚,火星是一顆環境極為惡劣的星球,大氣層稀薄、宇宙射線強烈、再加上空氣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有毒氣體,將之堪稱為地獄之星也不為過。然而,儘管如此,火星上似乎有生命體存活著,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7月3日,現任我國物探技術研究中心副總工程師的王立松所撰寫的一篇論文被國際期刊刊登,該篇論文的題目為《火星生命:鷹坑裡的「蘑菇」在進行光合作用》,主要內容為:美國的火星探測器「機遇號」在執行一次常規任務時,在「鷹坑」中發現了類似蘑菇的物體。王立松先生通過查詢各種資料,最終得出一個結論,火星上或存活著生命體,並且能夠通過光合作用獲取能量。
當然,鷹坑中的「蘑菇」並非地球上的蘑菇,專家猜測極有可能是一種地衣,王立松先生則認為這是羊角單盤衣。羊角單盤衣是一種耐寒耐高溫、生命力極其頑強的生物,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區,王立松先生認定它絕對能夠在火星上安全地活下來。
地衣能在火星上生存這一說法並不是口說無憑的,2005年歐洲航天局便利用火箭將兩種地衣物種送上太空,直接暴露在宇宙射線之下,經過了真空、失重、輻射強、溫度極高等等重重考驗,兩種地衣生物順利完成「極限挑戰」,毫無損傷地回到了地球。
近年來,地球問題越來越頻繁,人類的居住環境遭受到極大的挑戰,也許馬斯克的預言或將成真。想移民至火星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做大量的事情準備和探測,地衣擁有如此強大的優勢,讓它來充當探索先鋒是最合適不過的。有專家建議,可以從青藏高原上挑選合適的地衣用於探索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