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區長江東路小學一年級新生興奮地接過通知書
中原網訊(鄭報全媒體記者 李楊 周娟 蘇立萌 禹萌萌)上小學,對每個孩子甚至家長而言,都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對於6歲多的孩子來說,升入一年級的意義遠不止漫長求學路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建立對學習的整體興趣和感知,塑造良好的學習品格。
面臨生活即將發生的巨大變化,即將步入一年級的新生需要提前做好哪些準備?在入學後的適應過程中又會面臨哪些困難?家長們該如何做出應對和配合?學校是否也為零起點入學的孩子做好了幼小銜接的充分準備?帶著不少家長的疑問和忐忑,記者採訪了我市不少小學經驗豐富的老師,為大家奉上一份一年級新生入學全攻略。
鄭東新區普惠路小學新生參與「壘球小明星」闖關活動
1 細心培養 養好習慣巧銜接
「一年級新生入學前有哪些要注意的?」隨著開學時間臨近,怎麼幫孩子做好幼小銜接成為不少家長關注的話題。
邁入小學,是孩子正式接受學校教育的起點,如何才能讓孩子提前進入角色?對此,建議家長們在幫孩子準備開學用品的同時,不妨圍繞心理準備、調整作息等方面,指導孩子做好入學準備,輕鬆適應小學生活。
從幼兒園邁入小學課堂,孩子即將進入一個陌生的學習環境。在開學前,家長可以帶孩子去參觀小學校園,感受從家到學校的距離,提前熟悉校園環境,減少對小學生活的陌生感和恐慌緊張感,也可以和孩子聊聊有關小學的話題,讓孩子對小學的概念有所了解,增加對學校的嚮往。鄭東新區蒲公英小學校長蔡瑞敏表示:「今年暑假期間,學校還前往周邊幼兒園、社區進行宣傳,安排家長和孩子分批來進行體驗,熟悉環境,做好心理準備。」
此外,家長可通過視頻講解、角色扮演等方式,讓孩子更好地了解小學課堂的情況,在整理學具、閱讀課本、書寫規範等細節上做到心中有數,幫助孩子減少緊張情緒,自然過渡到小學生的角色。另外,家長要經常關注孩子情緒變化,了解孩子的感受,及時幫助孩子緩解心理壓力。
二七區建新街小學為新生送上寓意深刻的「扣子」
開學前,家長可以給孩子送新書包、新學具等學習用品,這樣的儀式感可以提升孩子上學的熱情。在準備學習用品和生活用品時,書包、鉛筆、橡皮、筆袋、水壺、姓名貼等物品必不可少,書包建議選擇大小合適、輕便的雙肩背包;水壺建議選擇容易打開的非玻璃製品;書本和水杯上,要貼好姓名貼等標籤,註明班級、姓名,以免孩子拿錯。
此外,為做好疫情防控,新生家長可以提前準備好紙巾、口罩、酒精消毒溼巾等防疫用品,幫助孩子熟悉疫情防控注意事項。對於中午需要在校就餐的學生,家長要提前準備好餐具、消毒紙巾等必備物品。
「良好的作息和生活習慣可以讓孩子更快適應學校生活。在作息方面,建議家長提前幫助孩子調整作息,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在每天保證充足睡眠時間的同時,督促孩子早睡早起。在孩子入學前,家長可以引導他們多讀書,培養閱讀習慣,提升學習專注度。」鄭東新區普惠路小學教務處主任蔣雲華建議。
在入學前,家長可以提前教孩子寫自己的名字,教孩子學會自己整理物品、收拾東西,可給孩子做示範,手把手地教孩子整理書包、收拾文具,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動手,養成自主喝水、自主如廁的好習慣。
惠濟區東風路小學新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閱讀繪本
2 耐心指導 角色轉換快適應
從幼兒園來到小學,無論是校園環境、教育形式和方法,還是學業要求的改變,都會給孩子帶來不小的挑戰。當剛剛步入一年級的孩子不適應這些改變時,就可能會出現各種問題,如作息時間不適應、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不能積極回答老師問題等。這也是不少家長心中最為擔心的問題。
「如果您的孩子出現了這樣的問題,一定不要著急,這些都是正常現象。」採訪中,不少老師都提醒家長,孩子的適應需要一定的過程。
「走進小學校園,每一個孩子都懷著好奇心、學習的熱情,但往往因為學前準備不夠充足,沒有真正了解小學40分鐘的課堂時間,隨著學習任務加重以及家長輔導不到位,就可能引起不適應課堂紀律、作業完不成等情況,孩子被潑了一盆盆冷水,學習興趣的火花岌岌可危。還有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課堂上聽講時間短,學習積極性被打擊,失去自信。」金水區經三路小學一年級教研組長王亞斐認為,養成閱讀習慣能就解決這些問題中的大部分。閱讀多,識字多,無形中孩子的起點就會很高,更容易產生學習上的自信。而起點低的孩子,就需要家長從現在開始每天堅持帶著孩子進行親子閱讀。「每次讀故事的時候提前提問,帶著問題聽故事,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聽過故事後針對問題進行討論,培養孩子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當然,複述故事也是培養注意力的好辦法,前提是家長不要打斷孩子的思路。」
二七區先鋒路小學新生聽二年級姐姐講「先鋒故事」
對於剛入學的孩子來說,書寫速度慢也是一個普遍問題。小學一年級語文的第一課就要寫生字,寫好工整的方塊字,對於6歲多的孩子來說,會有不同程度的困難。有的孩子煩惱不會寫自己的名字,有的孩子想寫好每一個字,但速度就會慢下來。
「根據以往的經驗,孩子寫字慢一般是坐姿和握筆姿勢不正確或者注意力不夠集中造成的。」管城回族區東關小學教師劉麗紅認為,針對寫作業慢的問題,首先找出寫字慢的原因,再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寫字時一定要注意坐姿:頭正、肩平、足安。而正確的握筆姿勢則是保證寫字質量與速度的前提條件。如果是因為對這些字比較陌生,那就需要先準確認讀這些字,認真觀察字的間架結構,熟悉書寫筆順。而針對那些邊寫邊玩兒、注意力不夠集中的孩子,就要培養孩子的專注力。「總之,熟能生巧,孩子寫字就會越來越棒,家長和老師一定要有更多的耐心,給予孩子鼓勵,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劉麗紅還提醒各位家長,對於一年級剛入學的孩子來說,要想更快地融入班集體,就要學會與同學友好相處。家長要引導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感受,能夠把自己的快樂分享給同伴;看到同學需要幫助時,能夠伸出援助之手;與同伴發生矛盾時,也要學會換位思考;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一定要告訴老師。
管城回族區實驗小學一年級新生展示入學通知書
3 暖心護航 入學課程很走心
為了幫助一年級新生儘快適應小學階段的學習和生活,為新學期順利開展各項教育教學活動做好準備,順利完成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我市眾多小學精心設計和實施入學課程,落實課程育人,讓孩子們擁有幸福美好的一年級生活。
在二七區長江西路小學,學校早已組織一年級全體任課教師進行多次教研,積極開展以「一年級準備期」為主題的集體研修活動,開發《你好,小希希!》校本課程,努力把課程理念轉化為課程行為。《我是一名小學生》《我的新學校》《我的新班級》《我的好老師》《靈耳朵巧嘴巴》《每人都有一個小崗位》……十個主題活動將在開學第一周持續開展,引導新生熟悉學校、老師、同學等。老師們會緊緊抓住這個學生興趣、習慣養成的關鍵期,主題活動精設計,課下生活細觀察,從每一件小事、每一個細節入手,潤物細無聲,督促引導、以身示範,引領孩子們步步向前。
拿著嶄新漂亮的通知書,一張張笑臉,有一點點羞澀,但更多的卻是對於成為小學生的渴望。進入小學,對每一個孩子來說都是一個轉折點。鄭州市實驗小學校長於樂介紹,學校會在入學儀式上精心設置「探寶」趣味課程,引導一年級新生熟悉校園,了解學校課程文化,體會學習的智趣,體味合作的童趣,體驗收穫的樂趣。此外,學校會在開學第一周進行入學行為習慣訓練,引導孩子儘快適應全新的校園生活。
整潔的教室,乾淨的課桌,簇新的黑板,還有那散發著油墨清香的書本,這一切都在等待著新的「主人」。高新區行知小學德育副校長徐正濤告訴記者,新生入校課程會先從認識老師、認識學校、認識班級開始,老師們利用PPT、視頻等形式,開展生動有趣的師生互動活動,讓孩子們儘快適應全新的校園生活。學校秉承知行合一的理念,注重實踐教育、體驗教育和養成教育,開學後,也會在每天的實踐活動中引導學生養成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一場招生,就是一場生動的教育活動,也是一堂入學課程。二七區先鋒路小學以「走先鋒路,做先鋒人」為辦學精神,讓紅色教育與創新時代相融合。報名現場,孩子們站在小紅軍拍照板後面拍笑臉照,聽二年級的大哥哥大姐姐講「先鋒故事」,從點滴處感受先鋒的力量。此外,從入學起,學校就會建立新生成長檔案袋,實施多維評價,充分張揚個性。孩子們用心創作的作品、成長過程中的收穫都會一一記錄在冊,讓每位學生的個性都能在校園盡情綻放。
金水區優勝路小學新生開心地與家長合影留念
4 全心陪伴 家校共育聚合力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和延伸,是教育合力發揮作用的重要組成部分。想讓一年級新生儘快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需要家長主動、有效地與學校合作,與老師溝通,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管城回族區春曉小學每年新學期都有個慣例,在新生報到的第一天為家長們開展家校共育「第一課」。本學期「第一課」由該校校長賈慧娟為各位家長介紹學校的概況、發展理念、校園文化、校本課程及學校特色活動。隨後還將以幼小銜接為切入點,從環境、作息、學習內容、教學模式等方面指導家長幫孩子做好各項準備, 並通過成立家長委員會,開展家長課堂、家長交流會,利用線上線下多種途徑推動家校共育工作。
「又是一年開學季,孩子即將步入小學生活,很多新生的家長心裡都很忐忑,擔心孩子不能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為了降低家長的焦慮,幫助家長和孩子儘快適應小學生活,開學第一周我們會召開新生家長交流會。」惠濟區東風路小學副校長馬偉亭表示,家長們更好地了解學校的辦學理念、目標,才能夠更好地理解到孩子的教育需要家校雙方共同努力,促進家校合作。值得一提的是,在新生入學後,該校每兩周將組織一次家長讀書會,分設「我們帶領孩子走向哪裡、尋求方法順暢行走、正視路上的溝溝坎坎」等主題,依託我國傳統文化內容開展家教方法的培訓,從《朱子治家格言》《詩經》《論語》《顏氏家訓》《道德經》等經典中讀名句、明事理、悟人生。「希望家長在思想上重視家庭教育,認真配合學校活動,共同探索育子之法。」
金水區優勝路小學將在新生開學前一日組織新生家長交流會,與老師溝通育兒方法。該校德育主任張敏表示,希望家長們及時了解學校和老師有哪些要求,並積極配合學校進行教育,這樣教育要求才能保持一致。只有了解好了,才能與學校同心同向。此外,她還提醒,作為小學一年級的新生家長,對於自己的孩子上學後是否適應小學生活不必過於焦慮,而應該積極面對,從心理、生活作息、學習能力、人際關係等方面去幫助孩子適應小學一年級的學習與生活。
新生報名現場,二七區外國語小學高級家庭教育指導教師範淼針對孩子進入小學後情緒管理、習慣養成、同伴關係、學業等方面問題,為家長們進行了第一堂家庭教育指導課程,緩解家長對於孩子幼升小的心理焦慮。
孩子的成才,離不開家庭潛移默化的影響,父母的一言一行就像種在孩子心中的一顆種子。家長和學校是親密無間的戰友,在教育成長的路上,只有家校合作,才能共贏,只有實現有效溝通,才能實現最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