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導,土耳其政府9月26日宣布,中國精密機械進出口總公司贏得了土耳其遠程防空反導系統項目的招標,總價30億美元。
消息一出,土耳其立即感到了來自美國和北約的強烈壓力。美國務院發言人珍·普薩基表示:美方對此表示嚴重關切。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也警告土耳其:選擇的防空飛彈系統必須能與北約其他盟友的系統相兼容,這是作為北約成員國需要遵守的條件。
對此,土耳其總統居爾表態:「這項交易仍未最後確定,目前只是一個候選名單,中國排在最前面。我們還需要研究有關條件。但毫無疑問,土耳其首先是北約成員國。」凡此種種,使一項本為兩國間正常的軍貿合作,一時被攪得疑雲重重。
土耳其的明智之選
土耳其遠程防空反導系統項目的招標可追溯到6年前。2007年3月,為解決遠程防空反導的「缺板」,土耳其決定投資40億美元招標採購12套遠程防空反導系統,包括雷達、發射器和飛彈。
招標書發布後,美國以「愛國者」-3系統為基礎,歐洲以法意聯合研製的「紫苑」-30系統為基礎,俄羅斯以「安泰」-2500系統或C-400系統為基礎,中國以FD-2000系統為基礎,分別推出了競標方案,加入到這項防務合同的公開競爭中。
按慣例,作為北約成員國,土耳其應首選美歐產品。同時也毋庸諱言,雖然同為世界目前最先進的第三代防空飛彈,與中國的FD-2000相比,美國、歐洲、俄羅斯的總體性能更優。可經過長達6年的激烈競爭之後,中國以FD-2000防空飛彈系統為基礎的競標方案,最終贏得了土耳其的青睞。理性分析可以看出,土耳其這次是「只選對的,不選貴的」。
首先,性能優異、可完全滿足土耳其作戰需求,是中方勝出的根本原因。作為第三代中高空、中遠程防空飛彈系統的後起之秀,FD-2000探測距離大,射程遠,反應速度快,制導體制先進,攔截概率高,抗飽和攻擊能力強,能夠在強電子幹擾條件下全空域、全天候作戰;可攔截各種飛機、巡航飛彈,並具有抗彈道飛彈的能力。同時,還具有升級為三代半與第四代水平的持續改進潛能,既能滿足土耳其的現實需求,又能滿足土耳其的未來發展願望。據報導,此前在土耳其安排的靶試中,FD-2000九發九中,成績排名第一。
其次,價格優勢也是中方勝出的重要原因。12套遠程防空飛彈系統,中方報價僅為34.4億美元,遠低於土耳其對這個項目40億美元的預算。而「愛國者」-3的報價高達78億美元,「紫菀」-30也高達55億美元,C-400也不低。同時,還有後續使用維護保障費用問題。一旦選用美歐俄的裝備,不僅意味著眼前需要支付較多的費用,更意味著在今後幾十年裡還將承擔數額巨大的使用維護保障費用,土耳其或面臨買得起用不起的問題。
第三,中方承諾技術轉讓無疑也令土耳其心動。為擺脫受制於人的局面,土耳其近些年大力推動建立防空飛彈系統自主研發能力,其自研的低空防空飛彈系統10月6日已進行了首次發射試驗,中程防空飛彈系統也在研發之中。而遠程防空飛彈系統這道坎一時難以跨越,這也促使土耳其於2013年1月決定採用國際上的普遍做法,更改歷時6年的遠程防空反導項目招標計劃內容,將完全採購原裝裝備改為與某中標商聯合研製生產。
這次,中方公司以開放包容的胸懷,承諾向土耳其轉讓部分FD-2000技術,在土耳其投資建設技術園區,50%的產品在土耳其境內生產,土耳其的有關公司可深度參與,並在最短時間內向土方交付。這對於土耳其建立遠程防空飛彈系統自主研發能力,乃至積累衛星發射領域經驗十分重要。這麼優惠的條件是美歐俄根本不能實現的。由此不難看出,完全符合土耳其招標條件,技術水平、價格、技術轉移和信貸融資等條件均優於競爭對手,令中方競標方案俘獲了土耳其的「心」。
另外,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也是土耳其首選中方方案的重要原因。美國、北約有關國家在軍售時歷來都附加限制條件,如果選擇美國或歐洲的防空飛彈系統,土耳其可能會受到某些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土耳其多年來加入歐盟的申請一直受到冷遇。土耳其與以色列一向存有芥蒂,與希臘的領土問題也一直沒有釐清,一旦與其發生衝突,美國、北約如果通過技術手段加以限制,土耳其防空飛彈系統很難派上用場。不能不說,土耳其迫切希望擁有一種可以根據自己的安全考慮來使用、不受制於任何人的遠程防空飛彈系統。
花落誰家仍充滿變數
不僅現在,早在以前北約就要求土耳其不要購買俄羅斯的「安泰」-2500和中國的FD-2000,美國總統歐巴馬也曾在同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會面時兩次發出警告,理由是上述兩國的武器系統無法與北約系統相融合。
可以預見,美國和北約不會輕易罷手,還可能使出渾身解數向土耳其施壓。雖然出於實現分享技術的強烈願望,土耳其會有迎戰的心理準備,但這份合同最終不排除有被攪黃的可能。
土耳其早在1952年就加入了北約,是老牌的北約國家,一直主要採購使用美國和歐洲生產的軍事裝備,並與北約共享情報偵察信息。但防空飛彈系統本身獨立性很強,如果還需進一步拓展情報來源,共享來自北約預警探測網絡的信息,只要在裝備上留好數據連結口就行,對於技術轉讓成分很大的合作項目來說,這就更不是問題。
但為了阻撓中國與土耳其兩國間正常的軍貿合作,美國和北約非說中國的防空飛彈系統無法與北約的兼容,實在難掩其言不由衷。美國和北約之所以對土耳其這次的招標結果跳著腳地反對,可能有三怕:
一怕壟斷多年的軍火市場被蠶食,巨大的經濟利益被分享。軍火貿易在美國和北約發達國家經濟中佔有十分重要地位,先進防空飛彈裝備技術的出口更是其國際軍火貿易中賺取利潤最高、吸金最多的項目,相關市場一直被其高度壟斷。特別是在美國深陷金融危機、歐洲深陷債務危機的當下,中方方案被土耳其首選,可謂虎口奪食。儘管40億美元的訂單不算大,但先例一開,其他有關國家如果也來效仿土耳其,美歐壟斷多年的軍火市場有被蠶食的風險。
二怕壟斷軍事高新技術的局面被打破。遠程防空飛彈系統集當代最先進科技成果之大成,體現著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強弱。美國和北約有關國家長期佔據遠程防空飛彈技術的前沿領域,為保持其高度壟斷地位,對和哪些國家進行軍事技術合作都有嚴格限制,即是對北約有關成員國,也是心懷忌憚,害怕技術擴散從而搶了自己的「飯碗」。土耳其曾試圖購買美國的防空飛彈系統、「捕食者」無人機,但均遭拒絕。中國這次闖進這個市場,美歐可能感到技術壟斷受到了嚴重挑戰,不能不發出強烈的反對之聲。
三怕鐵板一塊的北約軍事聯盟遭到撼動。美國和北約有關國家的對外軍售,歷來都不是單純的經濟或技術問題,總是和國際政治掛鈎,賣給哪個國家裝備總是被看作對這個國家的政治關照,也是國家間政治關係好壞的一個表證。
作為北約國家,土耳其和其他成員國一樣一直也享受著美國等國的特別關照,其主戰裝備都來自美國、法國和德國等。此前輿論按慣常思維認為,這個單子最大可能性是落入美國之手,而歐洲也有不小的機會。但這次土耳其恰恰未聽招呼,追求了一次獨立自主,將中國公司作為首選合作方,鐵板一塊的北約出了個「親華者」,哪能不令美國和北約著急。
「中國製造」值得驕傲
相比於總價達600億美元的美國向沙特出售84架F-15戰鬥機,總價達160億美元的美國將向土耳其出售100架F-35戰鬥機,總價達110億美元的法國向印度出售126架「陣風」戰鬥機等軍火交易,中國與土耳其這次總價30億美元的遠程防空飛彈系統合作項目,實在是小巫見大巫,算不上大單。但是,對於中國來講,這可能是一筆裡程碑式的買賣。
它凸顯「中國製造」具有了世界先進水平。FD-2000是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一種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第三代遠程防空飛彈系統,飽含著國家長期不斷的巨大財力物力支持,匯集了國家最尖端高新技術,體現了國家前沿科技自主創新能力。能夠被北約國家土耳其相中,凸顯了中國綜合國力與自主創新能力日益強大,反映了中國防空飛彈系統已開始與世界最先進水平並駕齊驅。
它也再次為「中國製造」正名。上世紀90年代特別是新世紀以來,中國武器裝備的技術水平與西方國家的差距不斷縮小。有些國家看到中國不斷推出可與自家相媲美的裝備,「醋意」油然而生,就開始疑神疑鬼,污衊中國缺乏對智慧財產權強有力的保護,「山寨」泛濫。中國FD-2000系統能和美國「愛國者」、歐洲「紫菀」等世界一流水平防空飛彈同臺競技而不落下風,令這些誣陷不攻自破。
這筆生意也為中國更多產品拓展國際市場特別是高端市場帶了個好頭。曾幾何時,有些國家對「中國製造」不屑一顧。美國有個叫羅傑·克利夫的高級研究員說:任何認為中國已是或很快將成為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波音公司或達索公司的重要競爭對手的人都有點頭腦不清。誰會買他們的玩意兒?中國精密機械進出口總公司這次競標成功,是對這種武斷言論的最好反駁。
這次FD-2000遠程防空飛彈系統得到土耳其青睞,必將對「中國製造」更廣泛地進軍國際市場起到強烈的示範帶頭作用。中土間的軍貿合作雖然還存在一定變數,但「中國製造」的廣告效應已經產生,還將持續發酵。(張文昌 孫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