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平臺作業登錄入口_安全教育平臺登錄入口_安全百科知識,火山爆發是指地球內部充滿著熾熱的巖漿。在極大的壓力下,巖漿便會從薄弱的地方衝破地殼,噴湧而出的一種現象。
點擊進入【安全教育平臺登錄入口www.xueanquan.com】
形成的原因
火山的形成涉及一系列物理化學過程。地殼上地幔巖石在一定溫度壓力條件下產生部分熔融並與母巖分離,熔融體通過孔隙或裂隙向上運移,並在一定部位逐漸富集而形成巖漿囊。隨著巖漿的不斷補給,巖漿囊的巖漿過剩壓力逐漸增大。當表殼覆蓋層的強度不足以阻止巖漿繼續向上運動時,巖漿通過薄弱帶向地表上升。在上升過程中溶解在巖漿中揮發性物質逐漸溶出,形成氣泡,當氣泡佔有的體積分數超過75%時,禁錮在液體中的氣泡會迅速釋放出來,導致爆炸性噴發,氣體釋放後巖漿粘度降到很低,流動轉變成湍流性質的。如若巖漿粘滯性數較低或揮發份較少,便僅有寧靜式溢流。從部分熔融到噴發一系列的物理化學變化的差別形成了形形色色的火山活動。
火山爆發的前兆
1、地形變化
由於火山爆發前,地下巖漿在活動,產生地應力,使地面起伏有所改變。
2、火山上的冰雪融化
許多高大的火山常年處於雪線以上,爆發前由於巖漿活動、地溫升高,火山上的冰雪融化預示將要爆發。
3、火山發出隆隆的響聲
由於巖漿和氣體膨脹,尚未衝出火山口時的響聲,預告噴發即將來臨。
4、地震儀器監測
火山爆發前常有微震,設置在那裡的地震儀能監測到。一般在活動火山的周圍均設有地震站。
5、分析火山氣體
在火山附近經常取氣體樣品分析,不正常的氣體增加,表示火山爆發前某些火山氣體已「先行」了。
6、火山附近的水溫、地溫監測
火山噴發前溫度一般都升高,可以測得。
火山噴發條件
一個地方能否形成火山主要在於是否具備以下條件:
(1)部分熔融體的形成,必須有較高的地熱(自身積累的或外邊界條件產生的),或隆起減壓過程,或脫水而減低固相線;
(2)巖漿在地殼中的富集,或巖漿囊形成的位置與中性浮力面的深度有關,而中性浮力面的深度又與地殼流變學間斷面有關;
(3)巖漿囊中的物理化學過程,主要是結晶體、揮發物與流體的份額與相互作用,巖漿噴發起著促使、或抑制作用。地殼巖漿囊的存在起著攔截、改造地幔升上的巖漿的作用。它也是形成爆炸式火山噴發的重要條件。
(4)巖漿囊的存在對巖漿通道的形成有促進作用,而構造活動產生的引張應力場是形成巖漿通道的主要原因。
(5)巖漿離開巖漿囊後的上升受到壓力梯度與浮力的雙重驅動。
火山類型
1、根據火山活動情況的分類
(1)活火山(active volcano),指現代尚在活動或周期性發生噴發活動的火山。這類火山正處於活動的旺盛時期。如爪吐島上的梅拉皮火山,本世紀以來,平均間隔兩三年就要持續噴發一個時期、我國近期火山活動以臺灣島大屯火山群的主峰七星山最為有名。大陸上,僅6年前在新疆崑崙山西段于田的卡爾達西火山群有過火山噴發記錄。火山噴發形成了一個平頂火山錐。
(2)死火山,指史前曾發生過噴發,但有史以來一直未活動過的火山。此類火山已喪失了活動能力。有的火山仍保持著完整的火山形態,有的則已遭受風化侵蝕,只剩下殘缺不全的火山遺蹟、我國山西大同火山群在方圓約123平方公裡的範圍內,分布著99個孤立的火山錐,其中狼窩山火山錐高將近1900米。
(3)休眠火山(dormant volcano),指有史以來曾經噴發過,但長期以來處於相對靜止狀態的火山。此類火山都保存有完好的火山錐形態,仍具有火山活動能力,或尚不能斷定其已喪失火山活動能力。如我國長白山天池,曾於1327年和1658年兩度噴發,在此之前還有多次活動。目前雖然沒有噴發活動,但從山坡上一些深不可測的噴氣孔中不斷噴出高溫氣體,可見該火山目前正處於休眠狀態。
應該說明的是,這三種類型的火山之間沒有嚴格的界限。休眠火山可以復甦,死火山也可以「復活」相互間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過去一直認為義大利的維蘇威火山是一個死火山,在火山腳下,人們建築起許多的城鎮,在火山坡上開闢了葡萄園,但在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突然爆發,高溫的火山噴發物襲佔了毫無防備的龐貝和赫拉古農姆兩座古城,兩座城市及居民全部毀滅和喪生。
2、火山噴發類型
火山噴發類型按巖漿的通道分為裂隙式噴發和中心式噴發兩大類。
裂隙式噴發 又稱冰島型火山噴發。巖漿沿地殼中的斷裂帶溢出地表。噴發溫和寧靜,噴出的巖漿為粘性小的基性玄武巖漿,碎屑和氣體少。基性熔巖溢出後,形成廣而薄的熔巖被,或玄武巖高原。沿斷裂帶熔巖錐呈線狀排列。
中心式噴發 巖漿沿火山喉管噴出地面。根據噴出物和活動強弱又可分為下列幾種,其名稱用代表性的火山名或地名、人名命名。
3、按火山錐
火山熔巖構成的是熔巖錐,它形狀扁平、坡度緩(2°~10°),頂部有碗狀火山口。其中規模巨大的叫盾形火山。全部由火山碎屑組成的是碎屑錐。其平面近似圓形,坡度約30°,頂部有一個漏鬥狀火山口。由熔巖和碎屑互層構成的叫複合錐,也叫層狀火山錐。其坡度大多超過30°,形狀比較對稱,上部多熔巖,下部和邊緣主要是火山碎屑。火山口呈碗狀或漏鬥狀。有些火山錐坡上還有小型火山錐,其通道與主火山錐的通道相連,無獨立的巖漿源。這種小型火山錐稱寄生錐。
我國新生代火山活動的特點
1、中國大陸邊緣區分布的多是近期火山,是一些具有不同活動程度的,但都有噴發危險的火山。如黑龍江的五大連池、吉林的長白山,雲南的騰衝火山群以及海南的海口馬鞍嶺-雷虎嶺火山。
2 、火山活動在空間上的分布同構造活動帶相一致,總額表現為火山活動中心由東向西自南向北的遷移趨勢,火山活動則體現為東強西弱,北強南弱的特點。
3、新世為火山活動的最盛時期,火山噴發頻率高,次數多,分布範圍廣,基本形成了各火山帶的主體。到了全新世火山活動明顯減弱,活動範圍縮小。
以上就是安全教育平臺作業登錄入口_安全教育平臺登錄入口_安全百科知識的內容介紹,讓孩子學習更多安全百科知識了解大自然,敬畏大自然,熱愛大自然,學習其它日常生活安全百科知識到學校安全教育平臺。
安全教育平臺作業登錄入口_安全教育平臺登錄入口_安全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