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 ICON——探索地球大氣與空間環境關聯的秘密

2021-02-15 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作者:陳豔紅

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空間環境態勢感知技術重點實驗室 

2019年10月10日,美國國家航天局(NASA)的Stargazer L-1011飛船從福羅裡達州的卡拉維拉爾角攜帶運載火箭起飛,當飛船到大約12km的高空時,投放飛馬座火箭,火箭上攜帶著這次發射的主角:電離層連接探測器(ionospheric connection Explorer, ICON)。

Stargazer L-1011飛船和ICON探測器(來自NASA 網站)

從ICON的名字,我們就可以看出,這個探測器的主要目的是探測電離層及與之相關聯的物理過程。電離層是地球上空60-1000km範圍內的區域,它之所以單獨命名是因為它含有豐富的自由電子,這些自由電子是因為中性大氣接收到太陽的極紫外和X射線發生電離而形成的,雖然電子密度不到中性成份的1%,但足以影響無線電波的傳播。對於現代社會的導航衛星、通信衛星來說,電離層的變化對於衛星信號的質量有非常重要的影響,會引起通信信號質量下降、導航定位精度增加,因此電離層一直是空間環境應用研究的重要區域。從空間上來說,電離層上遊與太陽爆發活動、行星際擾動、磁層變化關係密切,是空間天氣變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電離層的下邊界處於空間環境與地球地面環境的交接部分,其變化還會受到下遊天氣的影響。現在的研究發現,單純的太陽活動或者空間天氣的變化不足以解釋電離層的變化行為,電離層與地球大氣、甚至是地面的形狀、地震、海嘯等都有很大的關係。而ICON的目的就是對地球大氣與空間環境之間的聯繫過程進行探測。

ICON探測的區域(來自NASA 網站)

ICON將在地球上空約550km的高度上運行,它第一次將光學遙感探測和等離子體的就位探測結合在一起,能夠同時探測電離層中的電動力學過程和化學變化過程。ICON攜帶有4種不同的儀器。兩臺用於全球高解析度熱成像的麥可遜幹涉儀(MIGHTI),用於觀察中性大氣層的溫度和風速;兩支離子速度計(IVM)用於測量離子的漂移速度,從而可以得到電場的測量。極紫外線儀器(EUV)和遠紫外線儀器(FUV)則可以進行遠距離成像觀測。EUV通過測量O+的輻射譜線可以得到電離層的密度和高度剖面。FUV通過對O的135.6nm和N2的157nm輻射的觀測,可以得到白天大氣密度成份的觀測以及夜間電子密度的分布。通過ICON的觀測,我們能解釋能量和物質是怎樣從地球的低層大氣傳入到空間環境中,引起電離層大尺度的逐日變化的。

 

ICON探測器的配置(來自Space  Sci  Rev,DOI 10.1007/s11214-017-0449-2)

ICON衛星探測任務2011年提出後,其發射過程也是一波三折。原計劃2018年11月發射,但由於PegasusXL火箭數據異常,2018年11月7日L-1011 飛船沒有進行發射。經過1年多的檢驗,在2019年10月10日ICON選擇再次發射,但由於地面與飛船的通信問題,又錯過了第一個發射窗口,後終於在第二個時間窗口(美國東部時間10月10日21:59)成功發射。

ICON將與NASA2018年1月發射升空的「地球及邊緣的全球範圍觀察」(GOLD)協同「作戰」。GOLD從位於巴西上空的地球靜止軌道的有利位置,可獲得ICON將要研究的同一地區的全景視圖。隨著這兩顆衛星數據的獲得和分析,空間天氣與我們地球的大氣之間關聯的秘密將會逐漸被揭開。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引爆中國科幻電影風潮 吉利icon領潮未來汽車
    2019年,一部《流浪地球》正式開啟了中國科幻電影的時代,之所以科幻電影會受到人們的如此追捧,更多的是因為那種天馬行空的未來幻想,正是人們對未來生活的迫切嚮往。今天要和大家一起體驗的這款汽車產品就是吉利汽車為icon先享客打造的一款全新的出行產品。icon先享客是最懂未來的一群人,他們思維非常活躍,喜歡探索未知的領域,先用到最前沿的產品,更懂得世界前進的方向。對於他們來說,越科技越時尚,越潮流越主流。為了滿足icon先享客的這一需求,吉利汽車為他們打造了我身邊的這款未來科技感滿滿的汽車產品吉利icon。
  • 吉利icon:於現在 鑑未來
    特別是像《火星救援》中男主角馬克·沃特尼駕駛的六輪火星探測車,抑或是我們中國科幻電影的啟航之作《流浪地球》中男主角劉啟偷開出來的巨大運載車,更是讓我饒有興趣。但在看這些科幻電影時,又總覺得這些充滿「男性荷爾蒙」的未來交通工具離我們的現實世界還有些遙遠。而當我於幾天前來到位於南京西北郊的四方藝術湖區,見到眼前這輛吉利icon,恍若自己穿越到了未來。
  • 世界地球日|增強大氣環境保護意識,自覺履行大氣環境保護義務
    世界地球日|增強大氣環境保護意識,自覺履行大氣環境保護義務 2020-04-22 19: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愛上一個icon,只需要15分鐘
    從硬體底子來看,吉利icon是繼繽越之後第二款BMA模塊化架構下的量產車型。從後者的「鋼炮」實力也不難參考,BMA賦予icon的不僅僅是打破工藝設計邊界的內驅力,更是一副足夠強健的骨架。基於此,吉利icon在做到7.9s百公裡加速的同時,也可以拿出5.7L的百公裡油耗。跑得快,吃得少。得益於BMA模塊化架構在空間布局利用上的優勢,吉利icon以2640mm的軸距,實現了同級最大68.7%的軸距利用率,進一步保障了整車A+級的實際乘坐空間與多達31處的車內儲物空間。
  • 吉利icon設計解析 看完讓你「i」上它
    [愛卡汽車 設計解析 原創]在2018北京車展上,吉利帶來了CONCEPT ICON概念車。前衛的造型、創新的設計,讓人眼前一亮。最重要的是,它預示著未來吉利SUV車型的設計走向。現在,量產版吉利icon如約而至,我們有幸來到南京參加這次打破常規的設計首秀。
  • 探索地球與空間的奧秘——記我國著名的空間大地測量學教授金雙根
    通過研究,他發現GPS通過電離層等媒質的時候會產生延遲,就利用這個延遲開展空間環境、氣象學等方面的應用研究,即GPS遙感大氣;同時,他開展了GPS海洋遙感研究,利用GPS機載衛星接收反射信號提取海洋表面信息,如海浪、風向、風速等,為探測和預警海嘯鋪路;他還利用地表面放射GPS信號遙感探測土壤溼度、冰雪厚度等,從而為水文、氣候和農業等研究提供數據支撐。
  • 三體:智子為何能鎖死地球科技?人類在高維空間沒有秘密
    三體:智子為何能鎖死地球科技?人類在高維空間沒有秘密愛因斯坦晚年為何要燒毀所有文稿?之所以智子這件武器如此詭異恐怖,和高緯度空間的物理特性有密不可分的關聯,而智子是三體文明在超空間理論方面研究的傑作只因高維度的世界,人類沒有秘密可言。自然法則在高維空間中的表達其實更加簡單而優雅,古代中國人將天氣的變化歸咎於龍王的喜怒哀樂,是什麼引起季節的更替?為什麼南方比北方暖和?為什麼風總是吹向一個方向?這些問題統統由龍王買單。
  • 太空垃圾如何影響地球的環境和大氣?
    這個問題引起了激烈的爭論,那麼,太空垃圾對地球的環境和大氣會有什麼影響?太空垃圾據估計,太空中遊蕩著多達75萬塊太空垃圾,它們以大約每秒7.8公裡的速度在太空中高速運動。如果這些太空碎片撞上正常的人造衛星和太空飛船,將會造成相當嚴重的破壞。
  • 2021人類太空漫遊:抵達火星、超級血月、探索更多太空秘密
    2020年,中美阿三個國家的探測器奔赴火星,中國嫦娥五號「挖土」回歸,SpaceX載人飛船兩次送太空人去往空間站……每件事都可以在人類航天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同時,從去年開始,全球不少國家也開啟了探月潮,人類對宇宙的探索似乎又到了一個新階段。2021年,人類又將對宇宙發起怎樣的探索?
  • 熊偉:讓光衝破大氣環境監測的迷霧
    也正是這種不屈不撓、迎難而上的精神品質,促使熊偉在光學遙感領域取得一個又一個的成果……突破創新,實現大氣環境精準監測要保護人類的家園,改善地球的環境,首先必須清楚生態環境的變化,這就要求對生態環境進行定量監測。如果只是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憑藉一雙肉眼或者一些地面設備就可以實現監測。
  • 吉利icon廣州車展全球首秀
    11月22日,在廣州車展上,吉利旗下全新SUV車型——吉利icon全球首次公開亮相,並開啟吉利icon「銀河限量版」預售搶訂。作為BMA架構下的第二款SUV車型,得益於BMA模塊化架構在動力系統、電子電氣架構上的優勢,吉利icon 在「設計、動力、操控、空間、科技」方面都有著良好的表現。
  • 撞月謝幕:回顧「月球大氣與塵埃環境探測」計劃
    原標題:撞月謝幕 探索不止 月球大氣與塵埃環境探測器 由於燃料耗盡,美國東部時間4月18日0時30分至1時22分之間(北京時間4月18日12:30~13:22),月球大氣與塵埃環境探測器(LADEE)圓滿完成為期100多天的探測任務後,以約5800公裡/小時的速度撞向月球背面。
  • 科學家發現「盜版地球」,水和大氣都不缺,距離地球不到5光年
    科學家發現「盜版地球」,水和大氣都不缺,距離地球不到5光年隨著科技越來越發達,人們也可以看到宇宙中發生的一些情況,當人們的眼界開闊了以後,才清楚地認識到了地球有多渺小,宇宙有多浩瀚。在廣闊的宇宙中,有太多的未知,這使人類探索宇宙的熱情便逐漸火熱起來。
  • 「大國重器-中科院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東半球空間環境地基綜合監測子午鏈
    、電離層和磁層以及十幾個地球半徑以外的行星際空間中的磁場、電場、密度、溫度和粒子成分等,聯合運作的大型空間環境地基監測系統。設施總體目標子午工程科學目標是探索空間環境中的災害性空間天氣的變化規律,通過對我國東經 120° 子午線和北緯 30° 緯度線附近空間環境的監測,弄清我國上空空間環境的區域性特徵及其與全球變化的關係,並與天基探測相結合,建立相應的空間天氣因果鏈模式,發展綜合性的空間環境和空間天氣預報方法,為做出有重要原始創新的科學成果提供監測基礎。
  • 地球大氣開始電離的部分叫做高層大氣
    高層大氣高度範圍從60公裡左右到幾千公裡。歷史上,高層大氣的高度範圍隨探測技術的進步而改變,並且不同學科領域的劃分標準不盡相同。有時人們也把30公裡以上的中層大氣併入高層大氣。高層大氣上界的層狀結構已不明顯,在那裡,熱速度高的大氣粒子有可能克服地球引力的束縛而外逸出地球大氣層,而行星際空間的某些氣體粒子也有可能進入高層大氣。高層大氣的粒子包括中性部分和電離部分。由於這兩部分粒子間的碰撞,無論從成分結構、動量交換或是從能量平衡角度看,兩者都是相互影響不可分割的。在高層大氣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微觀和宏觀的物理、化學過程,從而決定了它的熱狀態、電離狀態和運動狀態。
  • 走進新天萌館,探索都市樓宇中的秘密花園
    這一期,我們來到新天萌館,天萌國際設計聯合創始人/董事長/總建築師陳宏良帶我們全方位探索這座「都市樓宇中的秘密花園」。 彰顯氣度與格調的前臺,正對著的是大氣的多媒體廳。其空間之大,可以用來分享交流,也可以舉辦活動。
  • 實拍|觸手可及的概念車 吉利icon如何打破常規?
    吉利在產品線上最新的突破,就是吉利icon,icon雖然並不是一個全新的品牌,只是吉利的一個全新車系而已。但在設計上,它幾乎是完全脫離了吉利以往的設計風格,完全獨創了屬於自己的風格。拋開設計,吉利icon還有什麼亮點?下面將為你揭曉。
  • 為什麼太陽和地球之間的外層空間這麼冷?
    地球與太陽之間的最大距離為152100公裡,最小距離為147100公裡。然而即使經過如此長的距離,太陽在地球上的溫度在夏天時也能達到40度以上。為什麼地球能保持太陽溫度?事實上由於地球的大氣層,當太陽光照射地球上時,大氣與地球的水資源和氫氣一起,暫時維持太陽的溫度然而外層空間處於真空狀態,沒有大氣,也沒有其他物質可以保持溫度,因此陽光不能離開空間溫度,而是直接通過他。
  • 泰坦星大氣的秘密被揭示,銀河宇宙射線影響著土星最大的衛星
    對於土衛六的大氣,一直以來都是科學家們研究的重點,包括它的地表成分等都是科學家們的研究重點。時間總會證明一切,科學家們的付出也得到了回報,通過研究所得到的結果,科學家們終於還是揭示了土衛六大氣層的許多秘密,並且將其結果發布到了著名的科學網站上面,讓大眾得以了解到自己心中適合產生生命的星球大氣到底是怎樣的!而對於宇宙射線來說,大家可能再也熟悉不過了吧!
  • 麥克薩要用1.4億美元買斷Vricon全部股權
    麥克薩要買下的是薩博手中那50%的Vricon股份    【《航天新聞》6月25日報導】麥克薩技術公司6月25日宣布將通過向瑞典國防公司薩博(Saab)支付1.4億美元取得Vricon麥克薩稱,作為一家3D地理空間產品與分析專業公司,Vricon2021年將創造足夠高的收入來幫助麥克薩去槓桿。該公司預計這項收購將在7月份完成。    麥克薩已經擁有Vricon50%的股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