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角仙是完全變態發育的鞘翅目甲蟲
幼蟲階段要經歷三次蛻皮
時間長達兩個月是其一生中最長的階段
飼養方法在文末
變態發育指動物在胚後發育過程中,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上所出現的一系列顯著變化,幼體與成體差別很大,而且改變的形態又是集中在短時間內完成的,這種胚後發育叫變態發育。變態發育一般指昆蟲綱與兩棲動物的發育方式。
剛孵化的幼蟲到第一次蛻皮時止,稱1齡幼蟲;而後每蛻1次皮,增加1齡,即稱2齡、3齡、4齡依次類推。
卵經7 ~ 10天後孵化為幼蟲,俗稱「雞母蟲」,專業術語則稱為「蠐螬」。幼蟲剛孵化時尚須等大顎變得夠硬,才可開始進食,幼蟲即將破殼時,卵很收縮,露出幼蟲體態的大概輪廓,接著取食周遭的腐植質。幼蟲一般為C形捲曲,腹部有九對氣孔,非常的發達。幼蟲期7到8個月,最長達10個月,幼蟲期的生活環境、遺傳因素及營養攝取關係到將來成蟲的體型大小。
3齡幼蟲可由腹部是否具有兩個黃色的卵巢藉以分辨雌雄。圖:3齡幼蟲分辨雄性(公蟲)的方法
幼蟲的氣門:幼蟲依靠體側兩端的9對發達的氣孔呼吸,氣孔比較大,成開放性的,氣門沒有關閉的瓣膜,所以只適合在潮溼陰暗的地方生活,如果暴露在乾燥的露天地方,則容易從氣門裡喪失大量水分而死亡。
頭部由上顎,下顎,上唇,下唇,蛻裂線,唇基,觸角,載觸角突、舌等組成。
咀嚼式口器:成蟲幼蟲均為咀嚼式,其中上顎,下顎,上唇,下唇,舌構成了咀嚼式口器。
上唇:內壁具有細毛和感覺器。
下唇:託擋食物。
上顎:嚼碎固體食物,如腐殖土和發酵木屑等。
下顎:協助取食。
舌:具有密毛和感受器,協助併吞咽食物。
1.人工養殖的幼蟲採用需使用專業的發酵木屑進行飼養(不可投餵木料、生木屑等)
2.幼蟲的關鍵增肥時期在9~12月,這時大約1個月更換1次飼料(1隻幼蟲需要單獨飼養在1升以上的飼養瓶中)
如果你支持我們的活動,可以購買我們的瓶裝幼蟲飼料(下面的二維碼)。4瓶夠1隻獨角仙成長所需所有營養。其中2瓶已經加水攪拌好,可直接使用。為避免營養流失,另外2瓶需在使用前加瓶子1/2的自來水攪拌均勻後使用。
3.更換飼料的時機可直接1月1換,也可以觀察糞便(呈大顆粒狀)比例大於50%後更換。更換時把幼蟲用手拿到新飼料中,待幼蟲鑽下去即可蓋緊蓋子。
4.氣溫低於20度後,幼蟲進食量大大減少,可3個月更換1次飼料,也可以不更換。
5.每年5月附近,氣溫回暖,幼蟲開始準備化蛹,這時可最後更換1次飼料,需壓緊,並且填滿整個瓶子(不滿、不緊會耗費幼蟲過多體力進行蛹室的準備)
注意事項:如果幼蟲頻繁爬上飼料表面,你需要檢查
1.是否飼料水太多,影響呼吸;2.是否飼料已被吃完,沒有食物了;3.是否化蛹階段,飼料沒裝滿或者太過於蓬鬆。
後續彩虹科學團隊還將在彩虹科學站陸續開設更多豐富多樣的科普公益課程,關注公眾號及時獲取更多活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