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許億
蘇貞昌會下臺嗎?
11月25日的民進黨中常會上,蔡英文終於表態稱目前沒有「內閣」改組計劃。也就是說,針對之前甚囂塵上的蘇貞昌下臺的傳聞,蔡英文公開予以否認。她還肯定了蘇貞昌團隊,說蘇貞昌的努力,大家都有目共睹,這一年多來的成績,是全臺民眾支持的結果。
但民眾似乎沒給蔡英文面子,最新的民調顯示,蘇貞昌的正向評價是47.6%,跟上一次比,掉了9.4個百分點;負向評價是47.2%,跟上一次比,增加9.2個百分點,來回是十八個百分點,蘇貞昌已經進入死亡交叉。而蔡英文呢,她的信任度掉了5.3個百分點,負面評價增加5.6個百分點。顯而易見,民進黨與臺灣民眾的蜜月期正在結束。
關於蘇貞昌即將下臺的傳言,始於民進黨籍臺北市議員王世堅在節目上的爆料,他說蘇貞昌領完今年的年終獎就會走人,而接替蘇貞昌的人選,則是蔡英文上一任的副手陳建仁。
陳建仁本來在任期結束後回歸學術單位,本人是一個極為虔誠的天主教徒,他受訪的時候以「沒有接到上帝的指示」予以否認。陳建仁不是民進黨員,為人相對比較溫和,不會威脅到誰,所以也能在民進黨派系林立的情況下獨得蔡英文的信任。至於陳建仁有沒有興趣再入政壇,顯然是很有興趣的,因為他在回答學生提問時說,只要有召喚,一定全力以赴,只是現在沒有這樣的召喚。也有可能蔡英文已經召喚過了,可是基於臺灣政壇所謂「曝光死」的傳統而不得不就此打住。
最近蘇貞昌團隊頻頻出亂,無論是發言人丁怡銘的造謠失言,還是深度介入中天電視臺審執照案,都造成了很大的民怨。蘇貞昌還被人民日報海外版批其「惡貫滿盈難逃歷史審判」,但因為王世堅的曝光,本來內憂外患的蘇貞昌反而有可能由此站住了腳跟。
蔡英文與蘇貞昌過去非常不和,最近陳水扁還專門出來爆料,說蘇貞昌要自己換掉蔡英文,因為蔡英文這個人難以相處。2010年蔡英文身為民進黨黨主席,在當年的地方選舉中理論上應該選臺北市長,作為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前哨站,結果卻被蘇貞昌率先宣布參選臺北,而不得不去選新北,終被人氣很高的朱立倫擊敗。所以蘇蔡心結極深,也是公開的秘密。
2018年,民進黨大敗。在黨內士氣極為低落的情況下,蔡英文在次年年初不得不找蘇貞昌擔任行政領導人。蘇雖然能力一般,但勝在行動力極強,且我行我素,能做到完全不管行政中立的地步,再加上國民黨內部出了大問題,最終迎來了2020年民進黨在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大勝。
按說演出結束,演員就應該鞠躬下臺,當初讓蘇貞昌出來的目的就是救火,現在火已經滅了,蘇貞昌的使命當然已經結束。但蘇卻不是就此消停的角色,這個人野心很大是公開的事實,因為2020年蔡英文勝選的成功,勢必帶來四年後他也要參選的預謀。
而另一方面,蔡英文已經是第二任任期,本來就處於可能跛腳的尷尬期,要想留住未來的政治影響力,就要培養自己的接班人。蔡英文不會容忍蘇貞昌這麼強勢的下屬對自己的位子虎視眈眈,所以換掉蘇貞昌其實是一個老早安排好的議題,但好巧不巧,今年疫情暴發,處於防疫的關鍵期中,自然不好臨陣換將。接下來因為臺灣防疫的成功,蘇貞昌的民調跟著水漲船高,想換掉蘇貞昌已經不容易了。
蔡英文的愛將蘇嘉全,去年宣布不再擔任立法部門負責人,就是預備接蘇貞昌的位子。蘇嘉全和蘇貞昌不但同姓而且同鄉,但是兩人全無情誼,在政治上殺得各自紅眼。最終因為侄子蘇震清的貪腐案,蘇嘉全不得不飲恨退出。這一局,蘇貞昌大獲全勝。
而另一位潛在競爭者是賴清德,經過與蔡英文的黨內初選的那一役,賴清德元氣大傷。但蔡英文用賴做副手,亦有鉗制蘇貞昌的意思,使蘇在蔡團隊中不至於獨大。如今賴清德低調行事,幾乎沒有什麼新聞,但個人當然不會就此甘心,所以還是勤走地方,積極進行政治布局。雖然這位被視為「臺獨金孫」的賴清德目前看上去大勢已去,但依舊不能使那些民進黨黨內的政治對手放心。所以最近,民進黨籍民代高嘉瑜因為房產問題被輿論重傷,卻讓人產生涉及到賴清德的政治聯想,高嘉瑜曾經在黨內初選中力挺賴清德。如國民黨籍臺南市議員謝龍介說的那樣,打「高」,無非是警告那些友「賴」的人離賴清德遠一點。
目前發展勢頭最好的民進黨人無疑是桃園市長鄭文燦,被視為蔡英文最可能的接班人。但鄭沒做過民代,也缺乏臺灣整體的行政經驗,所以讓鄭到行政負責人的位置上過渡一下極有必要。但鄭文燦是一個非常小心的人,面對蘇貞昌下臺的傳言時候,鄭文燦特地在社交媒體上表態「繼續支持」蘇貞昌,絕對不奢望「蘇下鄭上」。
臺灣的行政部門負責人的位置並不好做,折損率極高。蔡英文任內,林全當初躊躇滿志,也就一年多便搞得藍綠都討厭,只好灰溜溜地下臺。賴清德當初也算是千呼萬喚出來的,最後幾乎變成個人的政治自殺。鄭文燦何其狡猾,加上市長任期還沒有結束,至少沒必要現在爭這個位置。何況蘇貞昌出名的心狠手辣,鄭文燦當然沒有必要得罪他。
蘇貞昌黨內人緣很差,人稱酷吏,本來與新潮流系聯盟,也由此成功阻擊了包括蘇嘉全在內的其他政治勢力。但今年年中,民進黨黨代表與地方黨部主委改選,蘇帶著他自己所謂的政治成績,以廢除庸才為名逼迫新潮流系人馬下臺,從此新系與蘇系之間關係開始鬆動。蘇貞昌還動不動就讓一些地方公職人員去職,甚至不和本黨的縣市首長打聲招呼,可以想見這些人有多不待見蘇貞昌。
因為「萊豬」的事件,國民黨連續十二次不讓蘇貞昌到立法部門做行政報告。其實民進黨籍民意代表佔大多數,蘇貞昌完全可以不受國民黨的阻擋,所以有可能是民進黨內有人想讓蘇貞昌難堪。
但蔡英文表態挺蘇貞昌後,民進黨黨團立刻進行動員,全力保護蘇貞昌來立法部門做報告。這一天,立法部門裡藍綠又是大打出手,國民黨甚至丟出豬內臟。蘇貞昌的名聲和這些內臟一樣臭烘烘了,但蘇貞昌不管不顧,在國民黨一片怒罵中報告完畢。
顯然,他的位置暫時保住了。
蔡英文為什麼不敢和江啟臣辯論?
臺灣上個星期天的下午,有超過3萬人走上臺北街頭,抗議民進黨政府在開放進口含瘦肉精的美國豬肉、中天電視臺換照等議題上的操作,並要求行政部門負責人蘇貞昌下臺負責。「萊豬」議題造成民進黨的民調下滑是顯而易見的,這個議題國民黨抓對了,當然不會就此放手。
25日,國民黨主席江啟臣主動要求和蔡英文公開辯論「萊豬」議題,派黨副秘書長李彥秀等人向蔡英文遞送邀請函。但蔡英文一口回絕,她說,江啟臣是民意代表,就應該做好本職工作,應該在立法部門進行質詢和辯論。蘇貞昌則說,國民黨應該讓他進立法部門報告,接受國民黨質詢相關問題。
國民黨回應開放「萊豬」根本與其他部門無關,是蔡英文一意孤行,所以輪不到蘇貞昌辯論。
江啟臣則感到蔡英文回應對其的侮辱,意思江只是一個民代,不具資格與蔡辯論。於是江啟臣直指蔡英文不要迴避民意,應該站出來面對人民的質疑,而且當年蔡英文要與馬英九辯論ECFA的時候,馬沒有介意蔡英文當時不具公職,只是在野黨主席而已。
2010年3月,馬英九政府正推動臺灣與大陸籤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時任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強烈反對ECFA,認為是糖衣毒藥,會害死臺灣經濟,因此要求和馬英九辯論。因馬英九當時不在島內,所以國民黨立院黨團建議由時任行政部門負責人吳敦義出戰,但蔡英文不同意,一定要向馬英九挑戰。
蔡英文當時覺得馬英九民調低落,一定不敢與她辯論ECFA,但沒想到馬英九並不懼戰。
ECFA大辯論在2010年4月25日舉行,各電視臺全程轉播,當天收視率極高,轟動一時,宣傳效果絕佳,為馬政府推動ECFA增加不少助力。同年6月底兩岸完成ECFA的籤署,臺灣立法部門並於8月中審查通過。趙少康則回憶馬英九為這次辯論充分準備,請他充當對手模擬辯論,而蔡英文萬沒想到馬英九真會應戰,根本準備不足,加之蔡英文口才本來就差,結果辯論下來,蔡英文大敗。
在「雙英辯論」結束後,臺灣聯合報民意調查發現,42%的收視民眾肯定馬英九整體表現優於蔡英文,只有30%的人認為蔡表現較好。雙英辯論改變了百分之六收視民眾對於兩岸籤署ECFA的立場。
而馬英九聲望在辯論後止跌反彈,好評由當年三月下旬的27%上升為38%。民調發現,如果2012年選舉由蔡英文挑戰馬英九,兩人支持度也由一個月前的平分秋色逆轉成馬英九領先。
時至今日,ECFA為臺灣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也使當初大聲反對的民進黨如今反而擔心ECFA終結。
馬英九還曾經因為「核四」議題與時任民進黨主席的蘇貞昌會面討論。雖然兩人最終各說各話,並無成果,但馬英九肯與在野黨主席面對面溝通辯論重要議題,至少說明國民黨領導人要比民進黨的更有胸襟。
蔡英文口才不好,過去辯論的時候,常常要看手稿,所以被譏為「讀稿機」。此刻她當然不願意與在野党進行口舌之爭,以避免更加失分。而民進黨的作風向來也是「髮夾彎」,昨是今非。馬英九做到的,蔡英文一定不會去做。
當然,蔡英文不與江啟臣辯論還可能因為,她不願意就此為江啟臣個人加分。民進黨雖然民調下滑,國民黨卻沒有因此此消彼長,原因在於國民黨內部權力沒有集中。江啟臣雖然名為黨主席,但個人權威實在不足。無論馬英九、朱立倫還是目前沉潛的韓國瑜,都比江啟臣看上去要具備媒體聲量。
而此情形在2016年時候發生過一次,當時洪秀柱代表國民黨參選,但黨內意見並不統一,於是洪秀柱主動邀蔡英文辯論以激發人氣。蔡則故意置之不理,並譏洪秀柱不具資格,得等到國民黨內部達成共識再談辯論。蔡英文以拖待變,國民黨果然後來內亂,釀出「換柱」大錯。
蔡英文食髓知味,當然這次也不會把機會丟給江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