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諾貝爾獎獲得者Sir Arthur Harden發現一種物質在酵母發酵中具有重要作用,並將其命名為輔酶Ⅰ(NAD+)。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發現的輔酶類物質,比輔酶Q10的發現足足早了53年。輔酶Ⅰ(NAD+)富含於各類組織細胞中,尤其是能量需求大的組織,如心臟、大腦、肌肉和肝臟。
NAD+可促進輔酶Q10在體內發揮生理功能
作為生物催化反應中必不可少的輔酶,它參與上千種生理反應。與輔酶Q10相比,NAD+抗氧化的能力更強,可以促進輔酶Q10在體內發揮生理功能。
隨著分子生物學研究技術的發展,NAD+更多重要的生理功能被逐漸揭開。它是細胞損傷修復過程中的「引擎」和「燃料」,一方面能促進細胞DNA修復,調控細胞凋亡信號產生;另一方面促進營養物質代謝和ATP合成,為受損細胞提供充足的物質和能量,促進細胞恢復;此外,NAD+可通過激活和促進先天免疫細胞成熟、產生抗炎因子和抑制調節性T細胞等作用,增強免疫應答能力;並且能夠激活長壽蛋白Sirtuins,發揮細胞保護作用,從而達到綜合抗衰的目的。
2015年《美國科學院院報》一項研究表明,人體下丘腦中NAD+含量隨年齡增長顯著下降,造成腦部細胞線粒體中有氧代謝和氧化磷酸化過程抑制,導致腦部能量供給不足。除了年齡增長造成的NAD+含量降低外,當急性創傷、感染、炎症、缺氧、輻射、化學毒物和衰老等因素出現時,體內NAD+含量也會明顯降低,加速疾病發生或進展。
NAD+不能直接補充,需要通過NADH轉化
NAD+不能直接補充,但還原型輔酶Ⅰ(NADH)已經有長期應用實踐,並且研究證實補充NADH可以提高細胞中的輔酶Ⅰ水平。
大量醫學研究表明,體外補充NADH可有效增強組織細胞抗氧化能力, 延長細胞壽命,恢復細胞正常功能,預防疾病發生或抑制疾病進展。
在國外,NADH成分明確、作用機制清晰、安全性高,具有「促營養物質和能量代謝+抗深度氧化損傷+調節免疫」的功能,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已率先被應用於治療多種疾病,但是NADH價格昂貴,純化困難,活性不易保存,與輔酶Q10相比,生產工藝制約了NADH大規模工業化生產。
FDA客觀描述:NADH怕潮、怕氧氣、怕光,進入到人體又怕胃酸降解,使得真正被吸收的部分變得非常有限,而這也是科學家一直致力於攻克的難題。
美國賽立復擁有世界上研發NADH最頂級的科研團隊,NADH之父George D.Birkmayer教授曾在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擔任賽立復首席科學家,而賽立復的創始人之一在康奈爾大學讀博後期間就開始研究NADH穩定性的問題,歷經多年積累,因此最有能力解決這個科研界困擾已久的難題。
賽立復採用2018年諾獎成果酶定向進化技術和獨創的Turn A遞送體系,成功克服了這個多年未被攻克的難題,讓賽立復NADH在長達2年的儲存條件下依然能夠保證穩定性,而且進入人體後不被胃酸降解,大大提升了吸收度。
來源:大眾生活報官網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