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光總是那麼神聖而又神秘,所以人類對光的探索從未停止,直至今日,我們仍然無法準確地描述光到底是什麼。我們通常說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光是個粒子,那人們自然要問了,光有沒有質量呢?如果有質量,按照愛因斯坦的理論,光速下的光子質量是不是無窮大呢?但為什麼光照射到身上沒有任何感覺呢?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一聊光究竟是什麼。
光的粒子性誤區
現在人們經常說光子是一種規範玻色子,靜止質量為零,是62種基本粒子之一。這確實會讓人感覺光是一個一個的小顆粒,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我們知道愛因斯坦提出光量子假說,而且說光具有波粒二象性,那麼為何愛因斯坦要提出這樣的假說呢?為何叫光量子而不叫光粒子呢?下面我們就簡單敘述一下事情的經過。
為何提出光量子假說
當人們認可光是一種波以後,發現了一個無法解釋的現象,就是光電效應。按照波的理論,波幅越大能量越大,波幅越小能量越小。但是實際的實驗結果卻是,無論多強的紅光都無法激發物質中的電子,而無論多弱的紫光都能激發物質中的電子。為了解釋這一現象,愛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假說,即光的波粒二象性。
什麼是波粒二象性
實際上可以簡單理解為光的本質就是波,但是這個波的能量並不是連續的,而是量子化的,也就是說,能量是一份一份的。紫光的光強度無論多微弱,但每一份的能量較高,所以能夠激發電子。而紅光無論光強度多高,但每一份的能量卻很低,所以再強的紅光都無法激發電子。不知道大家明白了沒有,我來舉個例子:假如你用一萬個棉花球去打玻璃,玻璃一定毫髮無損。但是你用一個鐵球去打玻璃,玻璃必碎無疑。這就是愛因斯坦光量子假說的本意。
光子的靜止質量為何是零
光量子簡稱光子,而世界上不存在靜止的光子。所以光子的靜止質量為零是為了符合相對論而必須具有的屬性。也就是說光並不存在靜止質量,是科學家為了研究方便並複合邏輯,強行給出的必要假設。
光的質量究竟是多少
愛因斯坦質能方程的核心含義是,質量就是能量,能量就是質量,它們只是對物質本身的描述方式不同而已。所以光子的質量是多少呢?如果你已經明白光的本質就是波,那就好辦了,一份能量,或者說單個光子的質量就是m = E / c=h×f/c。其中h是布朗克常數,也就是一個量子單位能量的大小,單位是焦耳秒;f是頻率,單位是Hz;c是光速,單位是m/s。
通過這個公式就可以算出一個光量子的質量是多少,注意是能量等同的質量。如我國2019年7月觀測到的,能量最高的光子為449Tev,變成質量就是8×10Kg。從上面的公式也能發現頻率越高的紫光,單個光量子的能量是高於紅光的。而本質是,光是一種能量傳播,所以不存在達到光速後光子的質量變成無窮大,因為光就不存在初始質量。
總結
我們現在所了解的就是光的本質嗎?並非如此!其實我們並不了解光。當我們發現了波,光就是波,當我們發現了量子現象,光就是波和光量子的統一表現。光究竟是什麼?這取決於我們了解什麼。也許就像康德說的那樣,人類永遠無法感知本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