瘧疾和新冠有什麼區別?聽聽疾控專家怎麼說

2021-01-18 半島網官網

半島記者 齊娟

瘧疾是由按蚊傳播感染瘧原蟲而引起的一種寄生蟲病,我國亞熱帶地區主要傳播季節在5月-10月。境外輸入病例多來自非洲和東南亞國家。

當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正在全球蔓延,新冠肺炎與瘧疾都以發熱為主要臨床表現,如果不仔細甄別很可能會誤診或漏診,造成嚴重的後果。如果瘧疾(尤其是惡性瘧)患者被漏診誤診,有可能進展為重症甚至危及生命。如果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被漏診誤診,後果可能更嚴重,會導致更多的人感染新冠病毒。所以在這個特殊時期,為避免漏診、誤診,近日,疾控中心專家介紹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與瘧疾的鑑別。

流行病學特點

傳染源:都是主要來自現患病人和無症狀感染者。

傳播途徑:新冠主要是經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瘧疾主要經媒介按蚊叮咬傳播或血液傳播。

易感人群:不同種族、性別、年齡和職業的人,對新冠和瘧疾都普遍易感。

潛伏期:新冠一般1-14天,多為3-7天;瘧疾根據類型不同,潛伏期長短也不同,間日瘧有長短潛伏期,短者一般為12-30天,長者可達1年左右,卵形瘧與間日瘧相仿,惡性瘧一般為11-16天,三日瘧一般為18-40天。

流行病學史

新冠

①發病前14天內有武漢市及周邊地區,或境內其他有病例報告的社區,或境外疫情嚴重國家或地區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②發病前14天內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核酸檢測陽性者)有接觸史。

③發病前14天內曾接觸過來自武漢市及周邊地區,或境內其他有病例報告的社區,或境外疫情嚴重國家或地區的發熱或有呼吸道症狀的患者。

④聚集性發病:14天內在小範圍內(如家庭、辦公室、學校班級、車間等場所),出現2例及以上發熱和/或呼吸道症狀的病例。

瘧疾

瘧疾傳播季節在瘧疾流行區(非洲、東南亞)有夜間停留史;兩周內有輸血史。

臨床症狀

一般症狀

新冠跟瘧疾都有發熱症狀,而新冠除發熱外還有乾咳、乏力為主要表現。少數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瀉等症狀。輕型患者僅表現為低熱、輕微乏力等,無肺炎表現。而瘧疾則是一般呈周期性發作,每天或隔天或隔兩天發作一次。發作時有寒顫、發熱、出汗等症狀。發作多次後出現脾大和貧血。

重症

新冠重症患者多在發病一周後出現呼吸困難和/或低氧血症,嚴重者可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膿毒症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礙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瘧疾重症患者可出現昏迷、重度貧血、急性腎功能衰竭、肺水腫或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低血糖症、循環衰竭或休克、代謝性酸中毒等。

實驗室檢查

新冠

①一般檢查:淋巴細胞計數減少,多數患者細胞反應蛋白和血沉升高,嚴重者D-二聚體升高、外周血淋巴細胞進行性減少。重型、危重型患者常有炎症因子升高。

②病原學檢查:釆用RT-PCR或/和NGS方法在標本中可檢測出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下呼吸道標本(痰或氣道抽取物)更加準確。

③血清學檢查:新型冠狀病毒特異性IgM抗體多在發病3-5天後開始出現陽性,IgG抗體滴度恢復期較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增高。

④胸部影像學:早期呈現多發小斑片影及間質改變,以肺外帶明顯。進而發展為雙肺多發磨玻璃影、浸潤影,嚴重者可出現肺實變,胸腔積液少見。

瘧疾

①病原學檢查:採樣後,製作血塗片,顯微鏡下根據瘧原蟲形態確定惡性瘧、間日瘧、三日瘧、卵形瘧或混合感染。

②免疫學檢測:採用快速檢測試劑盒,質控區和檢測區同時出現色帶為檢測陽性;若僅在質控區出現色帶為陰性;質控區無色帶顯示,則此檢測無效。

③分子生物學檢測:對樣本提取瘧原蟲DNA,加入適當引物等試劑,通過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技術,在紫外線下觀察,出現瘧原蟲DNA特異條帶者為陽性。

診斷標準

新冠

①實時螢光RT-PCR檢測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陽性;

②病毒基因測序,與已知的新型冠狀病毒高度同源;

③血清新型冠狀病毒特異性IgM抗體和IgG抗體陽性;血清新型冠狀病毒特異性IgG抗體由陰性轉為陽性或恢復期較急性期4倍及以上升高。

瘧疾

①曾於瘧疾傳播季節在瘧疾流行區住宿,或有輸血史;

②間歇性定時發作,每天、隔天或隔兩天發作一次。發作時有發冷、發熱、出汗等臨床症狀。發作多次可出現脾腫大和貧血。重症病例出現昏迷等症狀;

③用抗瘧藥作假定性治療,3天內症狀得到控制者;

④間接螢光抗體試驗或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抗體陽性;

⑤血塗片査見瘧原蟲。

返回半島網首頁>>

相關焦點

  • 從瘧疾到新冠,中國疾控70年
    這與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一個多月後,疫情在多國多地仍呈爆發狀態、確認病例和死亡病例持續上升,形成鮮明對比。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中國此次新冠疫情能迅速取得防控效果,得益於對既往疾控措施的經驗積累和疾控體系的持續提升。中國也曾飽受傳染性疾病之苦。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每年大約有瘧疾病例3000萬例,按當時人口,相當於每十七八個人中就有一人罹患瘧疾。
  • 今天是全國「瘧疾日」消除瘧疾控新冠 同防輸入再傳播
    從國外回來,又發高燒,會不會是得了新冠肺炎?他第一時間去醫院檢查併入住隔離病房,可先後兩次新冠核酸檢測均為陰性。既然不是新冠肺炎,那他得的是什麼病呢?考慮到羅先生經常往返非洲剛果金經商,當地居民有瘧疾發病情況,屬於瘧疾流行區,羅先生除了發熱,還有發冷、出汗等症狀,伴隨頭痛、頭暈、四肢乏力、眼痛等症狀,經過區、市、省三級疾控中心對血液樣本進行鏡檢及覆核後確定為瘧疾,而且是比較兇險的惡性瘧。找到了病因,針對性治療,羅先生的體溫很快降了下來,病情得到了控制。
  • 入境後有發熱症狀 需排查瘧疾還是「新冠」?
    「前往瘧疾流行地區應加強自身防護」「得了瘧疾只要及時就醫,規範治療,就可以治癒」……4月26日,是第13個「全國瘧疾日」。日前,瀋陽市疾控中心聯合瀋陽海關在瀋陽桃仙國際機場國際出發廳舉行「消除瘧疾控新冠,同防輸入再傳播」現場宣傳活動,向即將出鏡的旅客介紹瘧疾相關知識,並回答他們最關心關注的問題。消除瘧疾採用「1-3-7」工作模式「瀋陽市最後一例本地瘧疾病例是2004年,也就是說從2004年以後瀋陽就沒有瘧疾本地疫情報告了。
  • 「新冠+流感」怎麼辦?何時能打疫苗?聽聽張文宏怎麼說?
    他提示,流感與新冠防控感染的關鍵是做好自我防護,新冠防控措施使流感季縮短。今天,張文宏也作出了提示:這很常見,不用感到恐懼「同時感染流感和新冠肺炎的病例,這並不奇怪。「前兩天,我碰到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教授,他一直在負責喀什病例的溯源。」張文宏說,喀什與上海的本土病例溯源追蹤,均出現經非冷鏈普通物流輸入境外病毒的案例。他提醒,操作工人在進入國外輸入的貨箱之前,要做好充分防護。在上海目前除了做好防護以外,浦東機場將在知情自願的基礎上,安排高風險作業崗位人員進行新冠肺炎疫苗應急接種。
  • 消除瘧疾控新冠 湖南舉辦2020年「全國瘧疾日」宣傳活動
    據介紹,今年的宣傳主題是「消除瘧疾控新冠,同防輸入再傳播」。今日上午,湖南省衛生健康委在省疾病預防中心前坪舉辦「全國瘧疾日」宣傳活動,活動由「全省2020年全國瘧疾日多部門座談會」和「現場的宣傳活動」兩部分組成。
  • 魚類會感染新冠病毒?中國疾控中心回應
    針對不斷出現的「魚類感染新冠病毒」的說法中國疾控中心專家再次表示魚類不會感染新冠病毒迄今為止>還沒有發現通過魚類傳播給人類的傳染性疾病專家介紹,三文魚等水產品檢測出新冠病毒,是因為這些水產品被新冠病毒汙染了而不是感染了。
  • 新冠病毒變異株公眾不必恐慌,中國疾控中心專家:致病性尚無明顯變化
    圖/新華社據新華社電 上海市疾控中心1日發布消息稱,中心近日對英國輸入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進行基因組測序,發現1例病例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與近期英國報導的變異病毒基因相似。這種在英國出現的新冠病毒變異毒株傳播力如何?公眾應如何做好應對?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長許文波對此作出回應。問:此次上海發現的在英國出現的新冠病毒變異株在人群中的傳播力增強了嗎?
  • 美疾控中心稱美新冠病例或早於中國,世衛專家將前往武漢調查
    美疾控中心:美新冠病例早於中國數周,世衛專家將前往武漢調查 2020-12-02 11: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什麼技術幫助疾控「偵探」鎖定新冠感染來源?是基因測序啊
    什麼技術幫助疾控「偵探」鎖定新冠感染來源?上海疾控那個 什麼是全基因組測序生命體的遺傳物質分兩種:核糖核酸(RNA)和脫氧核糖核酸(DNA)。為什麼能通過基因測序鎖定病毒來源上海市疾控中心對11月9日病例王某某的呼吸道標本開展了新冠病毒全基因組序列測定,結果顯示,該病毒與上半年上海本地流行的病毒差別較大,通過與全球其他地區測定過序列的病毒比較,該病例感染的病毒在基因組上和北美流行株更接近。
  • 新冠病毒變異是否會影響疫苗效果?中疾控專家回應
    近日,英國、南非等國家發現了新冠病毒變異,這些變異是否會影響疫苗的有效性備受關注。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主任醫師王華慶19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上回應《環球時報》記者相關提問時表示,目前新冠病毒的變異處在正常範圍內,沒有看到對疫苗效果的影響。
  • 男子回國後發燒39.5℃,不是新冠肺炎!瘧疾這種輸入性病例也要警惕
    從國外回來,又發高燒,會不會是得了新冠肺炎?新冠肺炎?瘧疾?這種病處理不及時或危及生命據杭州市衛生局官方微信「健康杭州」今日消息,羅先生入住當地醫院隔離病房後,先後兩次新冠核酸檢測均為陰性。醫院又對患者開展血塗片查找瘧原蟲,經過疾控中心對血片覆核後確診為比較兇險的惡性瘧疾。找到了病因後,針對性治療,羅先生的體溫很快降了下來,病情得到了控制。
  • 貴州省2019年順利實現消除瘧疾目標
    2020 年 4 月 26 日,是我國的第 13 個 " 全國瘧疾日 ",今年的宣傳主題是 " 消除瘧疾控新冠,同防輸入再傳播 ",記者從貴州省疾控中心獲悉,貴州省曾是受瘧疾危害較嚴重的省份之一。在全省幾輩瘧防人員的艱苦奮鬥下,2019 年順利實現消除瘧疾目標。
  • 全國瘧疾日丨湖南連續9年沒有本土瘧疾病例報告
    湖南省疾控中心舉行第13個「全國瘧疾日」宣傳活動。紅網時刻4月26日訊(記者 張興莎)4月26日上午,第13個「全國瘧疾日」宣傳活動及座談會在湖南省疾控中心舉行,今年的宣傳主題是「消除瘧疾控新冠,同防輸入再傳播」。2020年是我國實現消除瘧疾目標年,今年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時也要做好瘧疾防控工作。經過60餘年的努力,湖南省瘧疾防治工作取得豐碩成果。
  • 疾控專家提醒:新冠疫苗與HPV疫苗應分開接種 元旦春節減少流動
    來源標題:疾控專家提醒:新冠疫苗與HPV疫苗應分開接種 元旦春節減少流動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發布會,介紹冬春季疫情防控及重點人群疫苗接種情況新冠疫苗與HPV
  • 市疾控中心舉辦新冠肺炎疫情多點暴發疾控應對極限桌面推演
    2020年9月29日,市疾控中心舉辦「深圳市新冠肺炎疫情多點暴發疾控應對極限桌面推演」。市衛生健康委吳兵副主任,市疾控中心夏俊傑主任、馮鐵建副主任,市、區疾控中心相關科所負責人等40餘人參加了演練,還邀請了北京、大連、廣州3市疾控中心的專家前來指導、交流。
  • 美疾控中心:美新冠病例早於武漢數周!世衛專家將前往武漢調查
    海外網援引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稱,美國疾控中心科學家們11月30日發布的一份政府研究顯示,早在2019年12月中旬,新冠病毒就已出現在美國,這比中國正式發現新冠病毒提前數周,也比美國公共衛生部門發現第一例美國本土確診病例要早一個月。
  • 美疾控中心:新冠病毒去年12月就在美國出現
    美國疾控中心研究人員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早在2019年12月中旬,新冠病毒就已經在美國出現 ,這比美國官方報告的第一例本土確診病例還要早一個月,比中國正式確認新冠病毒早數周。美疾控中心:新冠病毒去年12月中旬就在美國出現在這項研究中,美國疾控中心把收集於2019年12月13日至2020年1月17日的全美9個州居民的7389個獻血樣本進行了檢測。結果顯示,有106個發現了新冠病毒抗體,說明 新冠病毒感染可能於2019年12月就在美國出現。美國媒體報導說,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新冠病毒在中國境外出現的時間要早於先前的認知 。
  • 美疾控中心:新冠病毒去年12月就在美國出現!
    美疾控中心:新冠病毒去年12月中旬就在美國出現在這項研究中,美國疾控中心把收集於2019年12月13日至2020年1月17日的全美9個州居民的7389個獻血樣本進行了檢測。結果顯示,有106個發現了新冠病毒抗體,說明新冠病毒感染可能於2019年12月就在美國出現。
  • 新冠病毒變異是否會影響疫苗效果?中疾控專家:變異在正常範圍內,尚未看到影響
    【新冠病毒變異是否會影響疫苗效果?中疾控專家:變異在正常範圍內,尚未看到影響】近日,英國、南非等國家發現了新冠病毒變異,這些變異是否會影響疫苗的有效性備受關注。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主任醫師王華慶19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上回應《環球時報》記者相關提問時表示,目前新冠病毒的變異處在正常範圍內,沒有看到對疫苗效果的影響。 王華慶表示,病毒變異是一種正常現象,一般不會影響疾病的嚴重程度和傳染性,也不會影響疫苗對病毒的免疫效果。
  • 變異新冠病毒太狡猾,武漢疾控專家提醒防輸入毎個市民都要做到這些
    在國內城市中,上海發現了首例來自英國的變異新冠病毒感染病例,該名從英國乘飛機返回上海的女學生於12月14日檢測出新冠病毒呈陽性,當晚被轉移到醫院隔離。1月1日,上海市疾控中心在對英國輸入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進行基因測序監測中,發現此例病例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為B.1.1.7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