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頂尖的科學研究平臺,國家重點實驗室為我國創新發展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許多科研成果在國際相關領域都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而這些國家重點實驗室,目前有255所,主要分布在各大重點高校和研究院/所。
位於大學內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是以大學教育為基礎的科研場所,因為高校本身就是科研實踐的一線場地,是反映一所高校綜合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位於大學內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是130所左右,而我國高校將近3000所,211大學(含985)就有112所,僧多粥少的局面,可見一所大學能夠擁有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絕對是實力的展現。
因為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基礎科研場所,主要在理工農醫類大學,比如清華大學就有國重實驗室15個,北京大學就有國重實驗室13個,浙江大學國重實驗室10個,這排名前三的三所大學實力不負眾望,數量都是兩位數;而純文科性質的高校,比如985層次的中國人民大學就沒有國重實驗室。
根據今年科技部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的結果來看,有三所高校成績不理想,武漢大學一個國重實驗室被撤銷,而浙江大學和東南大學各有一個實驗室被勒令整改;小編今天要和大家說的就是浙江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情況,目前浙江大學共有國重實驗室10個(3個為聯合),6個是80年代批准的,4個十多年前批准的。
而浙江大學於1989年成立的現代光學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光電系),在2012年和2017年的評估結果都是不合格,顯示為整改類實驗室,如果2022年的評估還是不合格的話,那麼浙江大學該實驗室就會和武漢大學軟體工程實驗室一樣,直接被撤銷;試想下,據全校之力,每一個國重實驗室都是每位師生前輩辛勤努力的結果,如果就應該後期的維護建設,而被撤銷,是不是辜負了大家的期望?學校自身是不是要進行反思現行的教育策略有沒存在問題?
就事論事而言,浙江大學國重學科/實驗室的教授水平在國內大學中絕對是屬於頂尖水平,哪怕放到國外大學也很受歡迎,浙江大學光學領域OSA/IEEE/SPIE的fellow(世界光電類協會高等級會員,類似兩院院士,在光學類領域有突出成就,才有資格入選)人數絕對是位居國內第一;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實力如此強大的光電系卻沒有一名全職院士(位於兩名名譽外籍院士);國內現階段格局來看,唯有院士才有話語權,才有大項目,才有大經費(國重實驗室本身經費不少),在國家認可程度上,才有機會獲得國家獎勵,而這點上,浙江大學就輸了一大截。
畢竟這些年來,浙江大學現代光學儀器國重實驗室雖然依託光電系資源,但重點項目拿得少,科技獎項屈指可數都是不爭的事實,浙大看似一個大集體,但這個結果的發生是一直以來各自為政硬撐著,形不成合力有很大的關係;而且現在光電類項目已經過了高端論文的評價模式,更加側重的實際產生,畢竟浙江大學在國際頂尖刊物上發表的論文數量可是非常龐大的,但轉化率還是相對較低。而且一些教師還是停留在論文模式,而儀器丟的差不多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浙江大學現代光學儀器國重實驗室能變成現在這種情況,需要校方自身進行反思,當然還有5年時間,還有整改的機會,希望不要辜負老一輩校友的付出,更希望能保住這個實驗室,不然成為學校一生的黑點,誰又能甘心?
歡迎大家關注學生範,小手點擊右上角,有關注,不迷路,每天更新有趣的教育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