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每日星聞》7月12日報導,耶魯大學科學家亞歷山大·斯沃羅諾斯(Alexander Svoronos)稱,在遙遠的外太空,有一個比地球文明發達很多倍的外星文明,他們可以用巨型機器「星際拖船」來推動整個太陽系,避免滅頂之災。
亞歷山大·斯沃羅諾斯(Alexander Svoronos)告訴《新科學家》,這個「星際拖船」其實是一種巨大的結構,很可能是月亮的1/5大小,放置在離恆星幾千英裡的地方,利用引力以越來越快的速度拖動它,拖船燃料來自恆星本身。他說,「如果他們的恆星系統接近超新星,他們可能會想辦法避開它。」
斯沃羅諾斯理論認為,這種類型的系統可以在大約5000年的時間裡將太陽系的速度加速到光速的0.1%——不到70萬英裡/小時,並最終在3800萬年內達到10%的速度。
雖然漫長的時間跨度對我們人類來說似乎難以想像,但斯沃羅諾斯所想像的這種超先進的文明是不朽的,處理極其長期的計劃相當有經驗。他預言,照這個進度,在數億年後他們甚至可以擴展到另一個星系。
1964年,蘇聯天文學家尼古拉·卡爾達舍夫(Nikolai Kardashev)提出了卡達舍夫等級(Kardashev scale),它是用來衡量一個文明技術的先進等級的方法,能用大量能量與外界溝通的行星,才可以算入卡爾達舍夫等級。
根據這條思路,他從低到高確定了銀河系中文明發展的三種類型:
I 型文明:比人類目前所處的地位稍超前一點,可以使用和儲存其星球上所有可用的能源。
II型文明 :通常被稱為恆星文明-可以使用和控制其母恆星的所有能量。
III 型文明:該文明可以利用整個星系的能量。
要創造出斯沃羅諾斯描述的這種「星際拖船」,這個外星文明至少需要達到II型水準。
經過數百萬年,恆星遲早會面臨超新星爆發或坍塌成黑洞的宇宙威脅。一位美國科學家認為,通過發現先進的外星文明,地球人或許能夠使用相同的先進技術來避免這些滅頂之災。
未來學家卡庫(Michio Kaku)說,如果人類以平均每年增幅3%的速度消耗能源,地球可能很快在100-200年內達到卡爾達舍夫等級(Kardashev scale)的I 型文明。
或許千年萬載以後,地球人才能創造出自己的「恆星拖船」,但斯沃羅諾斯認為,通過觀察遙遠恆星的異常運動,我們可以識別出比我們自己先進幾個世紀的外星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