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8月20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邱晨輝)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8月20日,我國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高分七號衛星正式投入使用。作為我國首顆民用亞米級光學傳輸型立體測繪衛星,該星的投入使用標誌著高分專項打造的高空間解析度、高時間解析度、高精度觀測的天基對地觀測能力全面形成。
高分七號衛星於2019年11月3日成功發射,衛星突破了亞米級立體測繪相機技術,能夠獲取高空間解析度光學立體觀測數據和高精度雷射測高數據。高分七號衛星實現了我國民用1:10000比例尺衛星立體測圖,大幅提升我國衛星對地觀測與立體測繪的水平,對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提升我國航天國際影響力具有重要意義。
據專家介紹,高分七號衛星在軌測試期間,對土地違法監察、基本地物要素識別、農作物種植面積測量、公路建設施工監測等方面的一系列功能進行了驗證。
比如,為助力今年5月的珠穆朗瑪峰高程測量工作,自然資源部國土衛星遙感應用中心利用高分七號、資源三號等衛星獲取遙感圖像,繪製了1:10000比例尺地形圖,為登山隊成功登頂提供了地形參考;藉助立體測圖功能,衛星為牡丹江「曹園」違建問題查處提供了高解析度立體數據;在公路建設施工監測方面,衛星針對交通高邊坡的設計及建設情況,利用多期影像對高邊坡建設進展、邊坡填挖方量等進行了識別和解譯。
高分專項是《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所確定的十六個重大專項之一,2010年批准啟動實施以來,已成功發射高分一號至高分七號等七顆衛星,高分數據在20餘個行業、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得到廣泛應用。
來自國家航天局的消息稱: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高分二號衛星在武漢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施工過程中拍攝了一系列遙感影像,為施工進度監測提供了有力支撐;進入汛期以來,高分三號衛星對鄱陽湖區進行了跟蹤拍攝,全天候捕捉、分析洪災數據,極大地提升了該地區抗洪救災能力;在精準扶貧方面,我國以高分遙感數據為支撐,精準調查甘肅省隴南市生態環境資源本底,分析區域貧困特徵及成因,對增強貧困片區造血功能和內生動力起到了重要作用;2019年,有境外反華分子在社交帳號上宣稱我國的「三峽大壩已經變形」,對此高分六號拍攝了三峽大壩衛星圖像,直接有力地反擊了不實謠言。
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當天表示,2020年是高分專項數據應用推廣建設的關鍵年,要強化數據應用推廣體系建設,進一步發揮體系效能,推進遙感應用產業發展;要以問題為導向,深化機制創新,打造國家級遙感數據共享應用服務平臺;要加強國際數據交流共享、國際產品生產服務等核心能力建設,進一步塑造「中國高分」國際合作核心品牌,促進我國從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轉變。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