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是蝴蝶發育的第一個階段,也可稱之為胚胎時期。
其形狀各異,有圓球形、饅頭形、扁圓形等。
卵殼的表面也各有特色,有的光滑而顯珠光、有的粗糙且有紋飾、有的表面粘附鱗毛等!隨著發育階段和蟲種的不同,卵呈現出各種各樣的紋彩,絢麗多彩,美不勝收。
從左往右、自上而下依次為:白傘弄蝶、鶴頂粉蝶、 瑪弄蝶、大紅蛺蝶
幼蟲是蝴蝶發育的第二個階段。蝴蝶的幼蟲也常常被大家叫作「毛毛蟲」。
通常呈圓柱形,細長。頭部堅硬,呈圓球形或半球形,有些有凸起或分叉。
其口器位於頭的下方,此時為咀嚼式口器,且比較發達,可整日進食。看這些蚜灰蝶正在偷吃蚜蟲呢!
幼蟲的每側有6個側單眼和一個觸角,它們還具有胸足和腹足,腹足的末端還具有趾鉤(其排列分布是幼蟲常用的分類特徵)。
小眉眼蝶的單眼
玉斑鳳蝶的足
此外,幼蟲的體表還著生著許多剛毛、毛片、毛突等。
甚至,美麗的鳳蝶科幼蟲在前胸背面還有1個「Y」型的臭腺,以在受到驚擾時由前胸背板前緣伸出,燻跑天敵,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肉乎乎的「毛毛蟲」也有自己的小智慧呢?
折線蛺蝶的棘刺
玉斑鳳蝶的臭腺
蛹是蝴蝶發育的第三個階段。
蝴蝶的蛹屬於被蛹,也就是說蛹的觸角、翅和足都附於蛹體內不能活動,一般分為縊蛹、懸蛹和繭蛹三種。
鳳蝶和粉蝶以腹部末端的臀棘及絲墊附於植物上,同時在胸部位置圍上一條絲帶,稱為縊蛹。
蛺蝶只利用腹部末端的臀棘和絲墊把身體倒掛起來,稱為懸蛹。
大部分絹蝶和部分弄蝶會吐絲包裹自身而化蛹其中,稱為繭蛹。
不同種類的蝶蛹的顏色和形狀是不一樣的,即使是同種蝴蝶在不同的地方化蛹也會有所變化。看,同樣是玉斑鳳蝶的蛹,它們的顏色可是完全不一樣呢!
兩圖均為玉斑鳳蝶的蛹
成蟲是蝴蝶發育的第四個階段。
蝴蝶的成蟲翅展大多在5-10cm之間,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含有兩對翅、三對足。蝴蝶成蟲的體表和翅膜由扁平而細微的鱗片所覆蓋,形成豐富的色彩和斑紋。
這些鱗片不僅使蝴蝶的色彩豔麗無比、還像是蝴蝶的一件雨衣,其鱗片內豐富的脂肪能把蝶翅保護起來,所以即使下著小雨,蝴蝶也能飛行。
寬帶青鳳蝶
蝴蝶的頭部是感覺中心,位於體軀的最前方,著生主要的感覺器官和取食器官,呈圓形或半圓形,頭部有1對複眼,位於頭部兩側,呈圓形或卵形,由上萬個六角形的小眼組成。
複眼內側有一對細長的觸角,其端部膨大成棒狀、錘狀或鉤狀。與幼蟲不同,頭前下方為虹吸式口器,有一根粗而長的喙,用以吸食花蜜或水分,不用時捲曲在兩根下唇須之間。
胸部是蝴蝶的運動中心,位於頭部後方,由前胸、中胸和後胸三個體節組成,癒合緊密。3個胸節腹面各具一對足,中胸和後胸各具一對翅,前翅和後翅的大小和形狀略有所不同。
蝶類的前翅比後翅大,通常為三角形,後翅略圓。翅上有向表面凸起的翅脈,起著骨幹作用,增加翅的強度。
蝴蝶有多數縱脈和少數的橫脈。縱脈,也成主脈,為翅基部向外伸展到翅緣的脈。蝴蝶的3對足,分別著生在前、中、後胸的下方,稱為前足、中足和後足。
由於蝶類的翅十分發達,足通常僅供站立和短距離的移動。一些種類的前足退化,在行走和休止時摺疊在前胸下,如蛺蝶科。
灰蝶科中,雄性的前足跗節退化,唯有雌性的保留下來。
吉灰蝶(雌性的前足-完整的跗節)
吉灰蝶(雄性的前足-退化的跗節)
雄性因為跗節退化,就相當於是像大猩猩這樣走路(前肢末端沒有像手一樣的結構支撐);而雌性灰蝶因為跗節完整,就相當於是像嬰兒這樣爬行走路(前肢有手的支撐爬行更加平穩),這樣的結構更有利於雌蝶攀附植物產卵。
腹部位於體軀的後部,是代謝和生殖的中心,各種內臟器官大都在腹部內,由9-10個個體節組成,能夠自由伸縮或彎曲,第一節退化,第7、8節變形,第9、10節演化為外生殖器。外生殖器的特徵是分類學上鑑定物種的重要依據。
以上就是我們今天介紹的主要內容,你了解了多少呢?是不是對蝴蝶這種美麗的小生物又有了新的認識呢?
由廣東省林業局主辦,粵港澳自然教育聯盟、廣州市自然觀察協會等多個單位聯合承辦的「蝶舞飛揚」首屆粵港澳自然觀察大賽作品火熱徵集中!
本次比賽設置了金獎、銀獎、銅獎、最佳瞬間獎、最佳生態獎、最佳紀錄等多個獎項,獎金總額高達61800元。
廣大市民、中小學生可採取繪畫、攝影等方式,真實記錄蝴蝶的美妙瞬間,通過首屆粵港澳自然觀察大賽——「蝶舞飛揚」官方平臺進行投稿。
「蝶舞飛揚」官方報名和提交作品平臺:
http://bm.zrgc.org.cn:8888/
徵稿時間為2020年6月1日-8月31日。
欲了解更多,請加入官方QQ群!
作者 | 王倩影
圖片作者 I 劉廣
排版 I 加號
編輯 | 吳碧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