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用纖維製品餘氯測試方法研究

2020-12-05 全球紡織網

絮用纖維製品餘氯測試方法研究

2010-11-11 00:00:00 來源:全球紡織網

    絮用纖維製品作為一種使用廣泛的產品,其安全涉及社會的方方面面。國家對該產品了明確的管理辦法,規定不得將經脫色漂白處理的再加工纖維作為生產生活用絮用纖維製品的原料。由於經漂白處理過的絮用纖維,一般都會有氯殘留,因此可以通過檢測餘氯來進行鑑別。但是我國目前沒有相應的檢測標準。本文通過水萃取絮用纖維製品中的餘氯,然後採用DPD分光光度法檢測餘氯含量,研究了萃取時間、溫度及顯色時間對檢測結果的影響,獲得了最佳檢測條件,此外還研究了該條件下方法的檢測範圍、回收率、準確度和精密度。

    絮用纖維製品是一種以纖維、纖維絮片或纖維墊氈為填充物、鋪墊物製成的使用量大,使用領域較廣的產品,涉及家紡產品、服裝、家具、玩具等多個行業領域。其質量的好壞,直接關係著百姓的「衣」、「住」、「行」,關係群眾的健康和社會的和諧發展。

    但是在現實生產生活中,絮用纖維製品的制假售假、坑害消費者的行為時有發生。其中就有一些不法分子就通過褪色、漂白等處理,將這些劣質原料製成外觀潔白的纖維進行再生產。但是使用時間一長,產品就會明顯泛黃,並且殘留的化學製劑也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嚴重的危害。這是由於採用了價格低廉的次氯酸鈉進行漂白,致使處理後的產品中殘留餘氯(包括活性氯、次氯酸和有機氯化物等)。餘氯具有一定的刺激性,不僅會使產品發黃,亦可引起皮膚病,而且其中流離的氯還會與有機酸發生反應,生成三氯甲烷等多種致癌物質。為此,國家有關部門在2006年出臺了《絮用纖維製品質量監督管理辦法》,明確規定不得將經脫色漂白處理的再加工纖維作為生產生活用絮用纖維製品的原料。但是,目前我國缺乏相應的鑑別方法標準,使得產品質量監督管理部門難以鑑別原料是否經脫色漂白,給絮用纖維製品的產品質量監管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由於經漂白處理過的絮用纖維,一般都會有氯殘留。因此,本文就絮用纖維製品中餘氯測試方法進行研究,以作為鑑別其是否經脫色漂白的方法依據,以更好地實施對《絮用纖維製品質量監督管理辦法》,提高絮用纖維製品產品質量,保障消費者安全。

1試驗部分

    1.1測試原理

    餘氯易溶於水,因此絮用纖維製品中的餘氯能夠被水所萃取。在pH6.2~6.5的環境中,水中游離餘氯能與N,N-二乙基對苯二胺(DPD)迅速反應而生成紅色絡合物。因此可採用分光光度法來測定萃取液中餘氯的含量,最終推算出絮用纖維製品中餘氯的濃度。

    1.2 試驗材料

    經漂白處理的再加工纖維,脫脂棉

    1.3試劑

    文中所有的水均為去離子水,試劑均為分析純。

    磷酸鹽緩衝溶液(pH="6.5):稱取12.00g無水磷酸氫二鈉,23.00g無水磷酸二氫鉀和0.40g乙二胺四乙酸二鈉,依次用蒸餾水溶解後混合併稀釋至500mL。

    DPD溶液:量取1mL硫酸,緩緩注入適量水中,冷卻,搖勻。依次加入0.10g乙二胺四乙酸二鈉和0.75gN,N-二乙基對苯二胺硫酸鹽,溶解並稀釋至500mL。儲存於棕色瓶中,在冷暗處保存。(DPD溶液不穩定,一次配製不宜過多,儲存中若溶液顏色變深或褪色,應重新配製。)

    氯標準工作溶液:稱取優級純高錳酸鉀0.891g,用蒸餾水溶解並定容至1L,製得氯標準儲備溶液。吸取10.0mL 氯標準儲備溶液,稀釋至100mL,製得氯標準溶液。再吸取1mL氯標準溶液,稀釋至100mL,製得氯標準工作溶液,其代表的餘氯濃度為1μg/mL。

    1.4儀器

    本研究中所使用的主要儀器有日本島津公司生產的Uvmini-1240型紫外分光光度儀;德國賽多利斯公司生產的CP224S電子天平;,太倉市實驗設備廠生產的DSHZ-300水浴振蕩器。

    1.5 測定方法

    1.5.1標準曲線繪製

    吸取0,0.5,2.5,10,20,40mL 氯標準工作溶液分別置於6支50mL 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分別取上述溶液10 mL、磷酸鹽緩衝液0.5mL和DPD溶液0.5mL,依次加入10 mL比色管中,混合均勻,在室溫下顯色後,用分光光度計在515 nm 波長下,以水為參比測定吸光度,按不同顯示時間,以吸光度對濃度(0,0.01,0.05,0.2,0.4,0.8μg/mL)繪製標準曲線。

    1.5.2萃取

    取有代表性試樣,剪碎至5mm×5mm以下,混合。從混合樣中稱取1.0g(精確到0.01g)試樣放入250mL具塞三角燒瓶中,加100mL水,蓋緊蓋子,放入恆溫水浴振蕩器中振蕩,萃取液供分析用。

    1.5.3測試

    吸取10mL萃取溶液,0.5mL 磷酸鹽緩衝溶液和0.5mL DPD溶液依次加入10mL比色管中,混勻,在室溫下顯色後,用分光光度計在515 nm波長下,測定吸光度,記錄讀數為As。同時測量試劑空白[10mL水加0.5mL磷酸鹽緩衝溶液和0.5mLDPD溶液]的吸光度,記錄讀數為Ab。

1.6 計算

    根據式(1)來計算校正樣品吸光度:

 ????????????? (1)

式中:

    A ――校正吸光度;

    As ――試驗樣品中測得的吸光度;

    Ab ――試劑空白中測得的吸光度。

然後根據A值從標準曲線查出萃取液中餘氯的濃度,按式(2)計算樣品中餘氯的含量。

?????????????(2)

式中:

    F――從樣品中萃取的餘氯含量,mg/kg;

    c――讀自工作曲線上的萃取液的餘氯濃度,µg/mL;

    V――樣液的體積,mL;

    m――試樣的質量,g 。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顯色時間的影響

    根據文獻可知,使用DPD分光光度法測定水中餘氯含量時,顯色時間對吸光度有有影響:對於餘氯濃度較高的水樣,吸光度隨時間呈緩慢下降趨勢;而對於餘氯濃度較低的水樣,吸光度則呈上升趨勢。因此有必要確定一個顯色時間範圍來減少試驗產生的誤差。由於標準曲線的繪製是使用分光光度法測定餘氯濃度的關鍵問題之一,因此可以根據不同顯色時間標準曲線的變化來確定最佳的顯色時間。

    表1是不同顯色時間,不同氯標溶液濃度溶液的吸光度。根據表一繪製不同顯色時間的校正曲線,過零點添加趨勢線(見圖1)。由圖可見,這三個時間獲得的校正曲線線性都較好,其相關係數平方R2分別為0.9901,0.9973,0.9964,但通過互相比較可知在顯色10min至15min時線性更好,特別是在低濃度範圍內。為確保檢測的快速有效,在以下實驗中,我們將顯示時間統一為10min。

表1不同顯色時間,不同氯標溶液濃度的校正吸光度

氯標溶液濃度/(μg/mL)

較正吸光度

5min

10min

15min

0

0

0

0

0.01

0.003

0.001

0.001

0.05

0.004

0.002

0.002

0.2

0.014

0.009

0.009

0.4

0.023

0.019

0.018

0.8

0.045

0.041

0.040

 

圖1不同顯色時間的校正曲線

    2.2 不同萃取條件的影響

    萃取條件,特別是萃取溫度和萃取時間,對檢測結果的影響也是至關重要的。分別選取兩個經漂白處理的再加工纖維樣品,在不同試驗條件下由同一檢測人員操作,選取30℃,40℃,50℃,60℃作為萃取水浴溫度(因為30℃以下的水浴在南方炎熱的夏季較難控制,在實驗中沒有設置30℃以下萃取溫度),分別振蕩15min,30min,1h,1.5h,得到的校正吸光度分別如表2、表3所示:

    從表2和表3中可以看出,30℃下振蕩30min時萃取液顯色後的吸光度值最大。這是因為游離餘氯較為活潑,在過高的溫度和長時間的振蕩下容易分解揮發。而振蕩時間較短時,又無法保證完全萃取。因此,30℃下振蕩30min可為最佳萃取條件。

表2 樣品一在不同萃取溫度和萃取時間下的餘氯濃度           

萃取時間/min

餘氯濃度/(mg/kg)

30℃

40℃

50℃

60℃

15

15.90

11.67

13.62

7.97

30

20.79

18.92

17.53

15.92

60

13.02

9.76

7.97

5.98

90

7.78

5.84

5.98

5.97

 

表3 樣品二在不同萃取溫度和萃取時間下的餘氯濃度(mg/kg)

萃取時間/min

餘氯濃度/(mg/kg)

30℃

40℃

50℃

60℃

15

7.95

9.97

7.94

9.92

30

15.58

13.94

13.84

11.94

60

11.98

11.74

8.07

7.95

90

7.79

7.39

7.91

5.98

    2.3 方法的回收率

    稱取經純水衝洗並在120℃下烘乾的脫脂棉5份(每份約重1g(±10mg)),每個樣品分別加入經稀釋過的次氯酸溶液(稀釋105倍)1mL(加標量10μg)立即按餘氯測試方法測試吸光度。試驗結果如表四所示。同樣稱取經純水衝洗並在120℃下烘乾的脫脂棉5份(每份約重1g(±10mg)),每個樣品分別加入經稀釋過的次氯酸溶液(稀釋105倍)2mL(加標量20μg)立即按餘氯測試方法測試吸光度。試驗結果同見表4。

表4不同加標的回收量和回收率

樣品

回收量1/μg

回收率

回收量2/μg

回收率

樣品一

9.96

99.6%

19.92

99.6%

樣品二

7.97

79.7%

17.93

89.7%

樣品三

9.96

99.6%

19.92

99.6%

樣品四

5.97

59.7%

17.93

89.6%

樣品五

9.96

99.6%

15.94

79.7%

    由表4可知,當加標量為10μg,方法回收率為59.7%~99.6%,當加標量為20μg,方法回收率為74.7%~94.7%。

    2.4方法的準確度和精密度

    根據表四分別計算相對誤差和相對標準偏差,作為方法的準確度和精密度。當加標量為10μg時,準確度為12.4%,精密度為22.6%;當加標量為20μg時,準確度為8.4%,精密度為12.5%。

    2.5 方法的檢測範圍

    根據校正曲線的濃度選取範圍,萃取液中餘氯濃度的檢測範圍為0.01mg/L~0.8mg/L,因此本方法的檢測範圍為1mg/kg~80mg/kg。

3結論

    1)使用DPD分光光度法能夠快速、簡便的檢測出絮用纖維製品中餘氯的含量,檢測範圍為1mg/kg~80mg/kg。

    2)使用該方法時,顯色時間可選取10min至15min,較為穩定;萃取溫度30℃,萃取時間30min時,萃取效果最好。

    3)按最佳萃取條件和顯色時間進行檢測時,回收率為:當加標量為10μg,方法回收率為59.7%~99.6%,當加標量為20μg,方法回收率為74.7%~94.7%;準確度和精密度:當加標量為10μg時,準確度為12.4%,精密度為22.6%;當加標量為20μg時,準確度為8.4%,精密度為12.5%。

(施彥彥 徐勤 餘素英 餘波 中國纖檢)

相關焦點

  • 泳池餘氯測試的工具與方法?
    遊泳池消毒的效果是通過一系列的指標來表現的,遊泳池餘氯含量是其中最重要的指標之一,國家對遊泳池餘氯含量做了明確的規定,我們要通過餘氯測試來判斷餘氯是否達標
  • 符合GB/T 9914.1增強制品試驗方法烘箱法的玻璃纖維含水率測定儀
    檢測增強制品的含水率,常規是按照GB/T 9914.1增強制品試驗方法 1部分含水率的測定中的相關規定,採用烘箱乾燥法,在105℃溫度條件下進行玻璃纖維樣品的烘乾工作,待其恆重,測得玻璃纖維製品的含水量,以其溼態質量的百分率表示。玻璃纖維水分儀則很好地利用了烘箱乾燥減重原理,其主要由加熱源、稱重部分、水分測試配件、含水率測試軟體等組成。
  • 餘氯的測量方法及餘氯試劑的配製
    餘氯比色可攜式水質檢測儀測定及操作——餘氯部分① 測定方法:N,N-二乙基對苯二胺光度法; ② 測定範圍:0.01mg/L~10mg/L(>2mg/L時分段測定,超量程可稀釋測量);③ 測量誤差:≤±5 %;④ 比色皿:10mm;2.2 餘氯試劑2.2.1 YCL1:將整瓶的YCL1試劑全部倒入100ml
  • 蘇綸纖維含水率測定儀在橡膠塑料、增強制品複合材料行業中的應用
    蘇綸纖維含水率測定儀的測試原理蘇綸纖維含水率是指通過規定的方法測得蘇綸纖維製品含水量,以蘇綸纖維製品的溼態質量的百分率表示。蘇綸纖維含水率標準測定方法芳綸纖維與玻璃纖維、碳纖維製品等都屬於增強制品。其含水率測定是按照GB/T 9914.1中的相關規定,採用通風烘箱在105±3℃範圍內加熱並乾燥芳綸纖維樣品,測試過程採用感量為0.0001g分析天平稱量試樣乾燥前後芳綸纖維樣品質量,然後人工計算含水率,即加熱前後樣品的質量差與加熱前樣品重量的百分比。
  • 廣州消委:「南極人」等13款蠶絲被樣品含禁用的再加工纖維
    試驗結果顯示,61款樣品中,富安娜、雅芳婷等20款樣品表現較好,通過了參與的所有項目的測試。41款未能完全通過測試的樣品中,未通過測試涉及的項目包括pH值、標識、填充物品質、外觀質量、工藝質量、壓縮回彈性、纖維含量、原料要求及填充物質量偏差率。
  • 竹炭粘膠纖維抗菌性能的研究
    目前,市場上竹炭類纖維以竹炭粘膠纖維和竹炭滌綸纖維為主,具有柔滑軟暖、吸溼透氣、綠色環保等特點,受到人們的親睞。抑菌抗菌是竹炭類纖維的特點之一,市場上以此為賣點的竹炭類纖維產品也應運而生,種類繁多。但由於測試方法和評價指標的不同,對此類製品抗菌效果的測試結果差異很大。
  • 我國玻璃纖維製品面臨的生產現狀
    玻纖短切氈 目前,世界玻纖產業已形成從玻纖、玻纖製品到玻纖複合材料的完整產業鏈,其上遊產業涉及採掘、化工、能源,下遊產業涉及建築建材、電子電器、軌道交通、石油化工、汽車製造等傳統工業領域及航天航空新型玻纖製品主要有:特種玻璃纖維、表面改性玻璃纖維、玻璃纖維複合紗、玻璃纖維浸漬紗、超細玻璃纖維無膠濾筒、超細玻璃纖維無膠濾膜、玻璃纖維空氣過濾紙。同時,玻璃纖維也被用作過濾材料和催化劑載體材料。
  • 一文了解我國水中餘氯測定標準及方法分析
    摘要: 分析了國內水中餘氯測定標準的現狀,從標準適用範圍、標準對象、方法原理、樣品預處理、幹擾物和方法的精密度等方面對現行標準進行了分析討論,提出目前國內水中餘氯測定標準存在現狀複雜、技術內容重複、術語名稱和定義不統一、樣品預處理、保藏和運輸規定與檢測方法之間不協調、方法的質量指標不同等問題,並對今後餘氯測定標準化工作提出建議,特別是針對標準對象名稱混亂和技術內容重複等現象,對標準制/
  • 石墨烯複合纖維及紡織品的製備方法與研究進展
    石墨烯複合纖維及紡織品的製備方法與研究進展 2018-01-26 11:25:56 來源:中國紡織報   石墨烯是從石墨材料中剝離出來、由碳原子組成的只有一層原子厚度的二維晶體
  • 餘氯分析儀測量原理及特點
    餘氯分析儀是由傳感器和二次表兩部分組成的測量儀器,可以同時測量餘氯、pH值、溫度等,被廣泛用於電力、自來水廠、醫院等領域中。用戶對於餘氯分析儀產品知識需要進行掌握,下面小編就來具體介紹一下餘氯分析儀測量原理及特點,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 百靈達(Palintest)推出新型水晶版餘氯測量計,用於測量飲用水
    上海2009年12月18日電 /美通社亞洲/ -- 在水質分析領域處於領先地位的百靈達公司日前發布了新型水晶版餘氯測量計,用於對飲用水的餘氯含量進行快速、準確、方便的測量。這項新型產品使用DPD標準方法,該方法經過反覆測試,行之有效,產品將該方法與光度計相結合,即時顯示測量結果。
  • 警惕自來水中餘氯對人體的危害!
    自來水中存在的餘氯,已經引發居民的警惕。自來水中的餘氯危害不容忽視氯是一種黃綠色、有強烈窒息性異味、有毒的氣體,能抑制和殺滅水中的細菌。目前,我國絕大部分自來水在水廠處理的消毒環節便採用氯來殺菌,而且自來水在出廠時必須保證水中有足量的餘氯,避免水在輸送過程中被管道中的細菌微生物所汙染,以此來保證自來水的微生物指標安全,因此,在自來水到達用戶家裡時,仍然有餘氯存在。自來水中的餘氯會通過皮膚接觸、附著在食物上及在飲水時不知不覺進入我們的身體,長期積累為身體健康埋下隱患。
  • 玻璃纖維是什麼材料 玻璃纖維英文怎麼寫
    玻璃纖維主要用作電絕緣材料,工業過濾材料,防腐、 防潮、 隔熱、隔音、減震材料。還可作為增強材料,用來製造增強塑料或增強橡膠、增強石膏和增強水泥等製品。用有機材料被覆玻璃纖維可提高其柔韌性,用以製成包裝布、窗紗、貼牆布、覆蓋布、防護服和絕電、隔音材料。
  • 淨水科普,關於餘氯的冷知識
    1.自來水中的餘氯從何而來? A:自來水中的餘氯是自來水廠在出水之前向水中加入氯消毒劑之後的剩餘量。 A:目前世界上用於飲用水消毒的主要方法包括:氯化消毒、二氧化氯消毒、紫外線消毒和臭氧消毒。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水工業分會秘書長、清華大學教授劉文君研究過100多個國家的水安全標準,95%全部選用氯作為消毒劑。「氯在自來水安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有效遏制了水體致病菌傳播,防止瘧疾、痢疾、傷寒等疾病集中爆發。」
  • 聚乳酸纖維是什麼 聚乳酸纖維應用
    聚乳酸纖維應用,聚乳酸纖維是一種可完全生物降解的合成纖維,它可從穀物中取得。其製品廢棄後在土壤或海水中經微生物作用可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燃燒時,不會散發毒氣,不會造成汙染。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纖維。  聚乳酸纖維 聚乳酸(PLA)是一種聚羥基酸。乳酸是乳酸桿菌產生的一種碳水化合物,是生物體(包括人體)中常見的天然化合物。
  • 英國百靈達新產品餘氯傳感儀 (Chlorosense) 中國新聞發布會在北京...
    上海9月21日電 /新華美通/ -- 豪邁中國有限公司於9月14號在北京舉行了新聞發布會,發布期間推出了百靈達具有革命性意義的新型氯含量檢測儀器 -- 餘氯傳感儀。發布會在北京崑崙飯店舉行,20 多名來自水行業、檢測設備、泳池、大眾媒體及網站的相關資深人員出席了該新聞發布會。百靈達公司的眾多中國分銷商也出席了發布會。
  • 菌絲體纖維:無以匹敵的再生纖維材料
    菌絲體纖維:無以匹敵的再生纖維材料 2012-11-25 09:47:34 來源:網上輕紡城 在世界上生產的纖維材料中,有一種網狀菌絲體,它由纖維纏繞,顯得毫無織物紋路
  • 紡織玻璃纖維 連續纖維和定長纖維紗 平均直徑 的測定
    紡織玻璃纖維 連續纖維和定長纖維紗 平均直徑 的測定 發布日期:1989-00-00 本標準等效採用國際標準ISO 1888-1979《紡織玻璃纖維 連續纖維和定長纖維紗平均直徑的測定 橫截面法》。
  • 餘氯對活性汙泥的影響及對策!
    1、餘氯對活性汙泥的影響1、餘氯的殺菌作用氯系消毒劑的殺菌原理是水解形成游離的次氯酸單體(這就是咱們說的餘氯:氯以單質或次氯酸鹽形式投如水體後 , 經水解生成游離性有效氯 , 包括含氯氣、次氯酸和次氯酸鹽離子等形式 , 總稱餘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