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在工業革命後就全面落後於西方國家,並不是亞洲發展過慢,而是西方發展太快了,所以近代以後是西方的天下,經濟發展更能體現這一事實。1964年以前,世界上繁華的一線城市都是西方城市,但1964年以後,亞洲出現了世界一線城市,與西方城市並駕齊驅,意味著東亞的頭部國家的經濟開始進入正軌。
這座城市並不是上海,當時上海還處於初期階段,而這座城市也當屬東京了,東京背後是日本,這一切都是順理成章的。60年代以後,日本經濟超過西歐國家追趕美國,日本的東京當然是日本經濟發展的成果。1964年東京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都是經濟發展的體現。首先是高速鐵路的開通運營。這是我們現在經常乘坐的高速鐵路。東京在1964年,第二次舉辦奧運會。那時舉行奧運會反映了一個城市,甚至一個國家經濟的標準。因為沒有錢,所以不能做這麼大的活動。
所以東京可以看到真正好的東西。因為北京到2008年還沒有舉辦奧運會,兩地相差44年,上海還沒有舉辦奧運會,所以從側面可以看到日本當時的風景。那時城市發展步入正軌,基本上很多以後發展起來的城市很難趕上,所以很多人會發現很長一段時間都是為四大一線城市。
但是不是絕對的,因為一個城市打破了這個規律,每年的增長率再過30年就能成為一線城市。這個城市是上海,上海現在也是東京以後亞洲第二大城市。但是東京有高達10000億美元的GDP,上海還有很多提升空間。而且,東京多年來發展沒有停滯,但反而很強大。
東京在1964年取得巨大成功後,城市科技文化方面都是亞洲的典範。很多亞洲城市都想學東京,但成功很難複製。基本上,根據國家發展水平,中國很多城市都在複製這種發展奇蹟,這是很多城市都沒有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