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伊朗空軍準將巴扎爾根在其社交媒體上發布了伊朗F-14A「雄貓」戰鬥機懸掛俄制R-27P半主動雷達制導空空飛彈的照片,由於巴扎爾根是伊朗空軍自給自足組織的第一任負責人,因此這些新照片的發布頗為引人注目,記錄了該國為F-14戰鬥機集成俄制空空飛彈的失敗努力。
自上世紀70年代伊朗接收79架「雄貓」戰鬥機以來,該機就始終處於飛彈短缺狀態,因為美國僅交付了270枚AIM-54A「不死鳥」飛彈。隨著兩伊戰爭的爆發,「不死鳥」遠程空空飛彈在戰爭中的大量消耗,伊朗航空工程師想方設法為「雄貓」集成了來自F-4E「鬼怪」的AIM-9J「響尾蛇」紅外製導空空飛彈和AIM-7E-4「麻雀」半主動雷達制導空空飛彈。儘管因兼容問題,AIM-7E-4在「雄貓」上的射程減半,但總算能讓F-14A無需在空戰中浪費寶貴且昂貴的「不死鳥」。
兩伊戰爭結束後,武器禁運之下的伊朗空軍啟動了自給自足運動,試圖從根本上解決主力戰鬥機的自行維護大修,以及武器來源問題,其中最重要的項目就是徹底解決F-14的飛彈荒問題。
為此伊朗航空工程師採用兩部走的方案,第一步就是在上世紀80年代末嘗試為F-14集成MIM-23B「霍克」地空飛彈。通過將「霍克」飛彈識別代碼偽裝成「麻雀」,伊朗成功實現了在F-14上發射「霍克」地空飛彈,該彈隨後被量產為AIM-23C「賽吉爾」(Sedjeel)空空飛彈,初步解決了F-14的飛彈荒問題。
但AIM-23C並不是完美解決方案,因大沉重的「霍克」飛彈只能在F-14上掛載兩枚,並嚴重限制了該機的機動性。於是伊朗空軍在90年代初又啟動了第二步計劃:將俄制R-27R空空飛彈集成在「雄貓」上。
1989年伊朗與蘇聯籤訂合同購買20架米格-29戰鬥機,同時也獲得了150枚R-27R空空飛彈。作為當時較為先進的半主動雷達制導空空飛彈,R-27R的性能全方位超越「霍克」地空飛彈,更小的體積和更輕的重量也更適合F-14的掛載。
儘管伊朗在為F-14集成美制空空和地空飛彈上已經積累豐富經驗,但R-27R在設計上與美制飛彈截然不同,破解難度很大。於是在沒有俄羅斯技術支援的情況下,R-27R的集成最終僅停留在通過適配掛架被掛載在F-14翼下掛架上,從未進行過武器試射。伊朗同時也曾嘗試將米格-29的R-73紅外製導空空飛彈集成在F-14上,但同樣因無法破解而作罷。最終伊朗大貓的俄制空空飛彈集成項目被迫放棄,僅留下幾張硬體集成測試時的照片。
為了解決AIM-23C的尺寸和重量問題,伊朗空軍最終想出一個辦法,那就是把AIM-23C的制導系統塞進AIM-54A「不死鳥」飛彈殼體,製造出一種小型化的混血半主動雷達制導飛彈,使F-14A一次最多能掛載6枚。該彈就是2012年誕生的AIM-23B「思想」空空飛彈,順利通過測試後獲得伊朗空軍100枚訂單,並於2018年開始量產。
至此,經過近20年的持續努力後,儘管AIM-23B「思想」技術還不是很先進,但總算使伊朗F-14戰鬥機終於擁有了合用的國產空空飛彈,能繼續擔負國土防空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