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公象戰鬥力有多恐怖?
大象是地球陸地上體型最大的動物,目前全世界象科動物中只有兩個屬三個種類,即象屬下的亞洲象種,非洲象屬下的熱帶草原象種和非洲森林象種。近現代以來,隨著全球氣候的乾暖化、特別是人類活動影響的加劇,使得大象的生存空間急劇減小,再加上部分人為了象牙利益的趨勢,對大象進行了長期瘋狂的捕殺,世界上大象種群數量持續降低。為了對大象開展搶救性保護,1989年我國將大象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從2012年開始,世界上的一些國家將8月12日設定為「世界大象日」,進一步呼籲世人密切關注為數不多的亞洲象和非洲象。
從現存3種成年大象的體型來看,熱帶草原象的平均身高(肩高)和平均體重最大,其中身高3.2米左右,有的能突破4米,體重在6噸左右;排在第二位的象種為亞洲象,身高在2.8米左右,有的能突破3.6米,體重在5噸左右;而非洲森林象的平均體型最小,身高在2.6米以下,體重一般不到3噸。即使是體型最小的森林象,在陸地上也要比其它動物的體型要大得多。
3個種類的大象,雖然體型有比較明顯的差距、棲息區域不同、頭部的一些細節特徵不太一樣以外,其它方面的特徵,比如生活習性、食物來源、性情等則大同小異。從公象的成長曆程來看,它們與非洲獅有著似乎相同的「片斷」,那就是在「少年」的某個時期,就會被迫離開象群,過著獨居的生活,獨自面對未來生活的種種艱辛,在此期間不斷地成長和磨礪,最終練就了「一身本領」。與非洲獅不同的是,組成象群的是清一色的雌性,首領也是雌性,雄性大象在成年以後,當進入繁殖期,會就近找到象群加入進去,這個過程一般都很順利,不需大動幹戈。
由於大象龐大的身軀,使得其它陸地上的動物,在它們面前都被無情地碾壓,這種體型的壓制是最「致命」的,即使是最兇猛的食肉動物,如獅子、鱷魚等,都不敢靠近它們,因為在長期的生存競爭和基因遺傳中,已經將這種「大象近不得」的概念深深地印在了許多動物的基因中。從非洲大象特別是公象來說,它們的恐怖之處,在於其無法確解的防禦能力,以及發起彪來地動山搖的攻擊能力完美得到了有機融合,拿出來哪一樣,獅子、鱷魚都瑟瑟發抖、無計可施,更何況犀牛、河馬更弱一個層次的動物呢。
非洲公象的進攻性,主要表現在跑動起來巨大的動量、四根粗腿的踢踏、象鼻的強大捲曲和甩動力量、尖銳象牙巨大的貫穿能力等。拿第一項來舉例,據有關機構研究表明,公象跑動起來後,平均動量能達到3.5萬kg*m/s,如果被奔跑中的公象撞到,這個衝撞度,相當於被一輛轎車以差不多60公裡/秒的速度撞擊,威力也不容小覷。
再拿象鼻的力量來看,體重在3噸左右的大象,它的鼻子就能捲起差不多一噸的木材,對於非洲公象來說,用鼻子就可以輕鬆地將尼羅鱷(體重頂多1噸左右)捲起,順鼻一扔都能扔出老遠,不摔個筋骨盡斷,也會造成嚴重的心理陰影。另外,如果被象腿踩一腳,或者被象牙狠狠戳一下,也都是致命的。
非洲公象的防禦性,主要表現在它厚實堅韌的皮膚上。從皮膚的特徵來看,其厚度平均都在4釐米以上,有的個體、有的部位甚至能突破6釐米,幾乎與河馬的差不多;皮膚的硬度也很強,雖然比不上犀牛皮,但是也與河馬皮的硬度不相上下。就憑藉著大象皮膚的這種「皮實」勁,那些大型食肉動物的尖牙利爪想要在上面造成實質性傷害,還真的比較困難,更何況大象肯定不會一動不動地任憑被撕咬吧。
此外,大象們的智商也很高,據研究,大象的智商在除人類以外的動物中,僅次於黑猩猩,與海豚基本不相上下,相當於人類5歲左右幼童的水平。它們可以通過低頻率的聲音進行交流,能夠用鼻子和身軀來開闢棲息場地,還會主動幫助其它遇到困難的動物,對於死去的同伴,它們還會將它們掩埋在枯枝落葉中。非洲公象雖然成年以後大多情況下屬於獨居,但憑藉著高超的智商、強悍的身體條件,強勢碾壓其它動物,在自然生態系統中沒有天敵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