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著,第一是健康,第二才是財富。
作為一個普通人,沒有百病纏身,沒有身體上的疼痛,這便是再多的金錢也難以買到的福氣。
很多人秋冬手腳都是冰涼的,一到晚上不是失眠難以入睡,就是多夢。
月經紊亂、痛經加重、風溼關節炎、肩周炎反覆發作,還會莫名其妙拉肚子、便秘。
所以,今天小編想給大家推薦一味
源自道家 原始養生之方 的「萬病方」
獲此方者大多血壓降了、睡眠好了、大肚子沒有了、腰不酸腿不疼、滿臉痘痘消失了。正因適用範圍特別廣,所以被世人稱為「萬病方」。
氣虛體寒的人,可以用它強身補陽; 溼氣重的人,可以用它祛溼;腸胃不好的人,可以用它健脾胃。
南懷瑾,這位平日裡極少生病,身體矍鑠、長壽的世紀老人,一生著書無數,書中記錄了許多調病養生的方子。
其中就在《我說參同契》中提到過:「我給你們個道家的小秘方,成年人老年人都能用,效果比溫灸器好。」
方子:用桂圓肉一顆,花椒六、七顆,加上那個艾絨一同打爛,晚上睡覺的時候挑一點點,放在肚臍就行了。
艾 絨散溼散寒、護肝利膽
花 椒溫中行氣、消寒止痛
桂 圓益心脾、補氣血,有效緩解心脾虛損
此秘方的製作不難, 但是普通用戶在家製作時,因材料質量參次不齊,配比比例掌握不準、製作時間長等因素難以達到好的效果。
為了藥效更好、使用攜帶更方便,「榕漢堂」百福艾臍貼在「萬病方」基礎之上進行了優化改良。
由南師親自指點,手傳秘方, 經多年潛心研究,「藥材、藥效、用法」多方面都得到了提升。
創新採用膏貼+肚臍丸結合使用的方法
使傳統「萬病方」的功效真正發揮到最大
使用時,撕開肚臍貼紙
取出袋中的一顆
將精油丸置於肚臍貼中心圓圈內
對準肚臍,貼敷平整即可
不要小看肚臍,中醫將肚臍叫做「神闕穴」。
這裡皮膚最薄,沒有脂肪組織,臍下腹膜血管豐富,藥物最容易透入。
睡前用它,睡眠好了。失眠已久的閨蜜拿回去貼了一晚上,第二天起來就精神百倍了。臉上有了氣色,皮膚也好了很多。身子暖和起來,手不涼腳也不涼了。
不僅睡得好了, 用這個方法堅持小半個月,還能溫補暖宮,像宮寒、痛經、月經不調等等都會有一定的改善。
活血祛溼,大病皆無。中老年人堅持貼一貼,以防寒氣入侵關節,風溼發作。
很多朋友熱衷於拔罐,要是時間和間隔沒把握好,可能會引起感染,這樣會造成皮膚重度瘀青。而艾臍貼不對皮膚造成任何刺激,通過神闕穴疏通全脈。安全高效,簡單好上手。
目前市面上不乏
品質參差不齊的同類臍貼
那麼如何輕鬆辨別出
優質的榕漢堂百福艾臍貼
與市面上一般的臍貼的區別呢?
主要從「色、味、形」
三個方面進行辨別
「榕漢堂」艾臍貼打碎後均呈土黃色,掰開後能看到金絲艾絨、桂圓肉,真材實料,一目了然。
而市場上一般的臍貼丸顏色發黑,雜質偏多,大多都是採用最廉價的桂圓、艾絨。
「榕漢堂」艾臍貼顆粒大,分量足,市場上一般的臍貼丸顆粒小,分量輕。
打開「榕漢堂」百福艾臍貼,能聞出明顯的花椒夾雜著艾草、桂圓的香氣,市場上一般的臍貼丸氣味較衝。
南師說:此方關鍵在於材料的選擇。
百福艾臍貼所有材料, 均從全國精選而出,嚴格材料配比,拒絕選擇劣質材料。
南陽野生陳艾, 選自南陽黃金野生艾草。陳放三年以上去其燥性,此後再經過反覆曬杵、捶打、篩撿,剔除雜質、粉塵。
陳年老艾,品質濃度達到最佳, 遇到溫熱,藥氣綿延不絕。它的藥用成分價值,優於種植艾絨。
四川漢源花椒。選擇了唐代「貢椒」,純天然曬乾,層層篩選沒有任何雜質,獨一無二的品質而享譽全國。
百福艾臍貼的每一張膏貼, 都經過了防過敏技術處理,敏感肌膚使用起來也是妥妥的。
採用與創可貼一樣的材質, 非常透氣,貼上一整天,肚臍也不會感到悶熱。
建議一次敷貼8-12個小時,每次不要超過24小時。
早上要揭掉,不然容易引起上火,因為方子裡用的都是熱性的食材。
如果有上火現象,大家可以同時貼腳底的湧泉穴,引火下行,同時排溼氣。
這個方子全身都可以用,除了肚臍,還可以針對身體、腳底的多個穴位,哪裡不舒服就貼哪裡,全身都可以用它來保健。
貼在身上,即能保養身體又不影響日常活動,家裡的男女老少都可以用(孕婦除外)。
獨立包裝,攜帶方便
可以隨時揣兜裡備著
湖北衛視端午 粉絲專屬福利
【百福艾臍貼】
養血滋補、祛寒止痛
一貼一撕,無溼無寒,一身輕
限時優惠:
下單立減10元
第2盒半價
買3送2,買5送5
活動時間:6.22-7.5
點擊「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