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歐姆定律知識點梳理,給你準備的超全總結~【建議收藏】

2020-12-01 騰訊網

(一)知識框架

(二)探究電阻上的電流跟兩端電壓的關係

1、

電流與電壓的關係

2、

電流與電阻的關係

3、

在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關係的實驗中

滑動變阻器的作用作用:

改變電路中電流的大小;改變R兩端的電壓大小;保護電路,使電路中的電流不至於過高。

注意事項:

連接電路時開關應斷開;在閉合開關前,應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調到電阻值最大的位置;電壓表和電流表應該選擇合適的量程。

運用數形結合思想分析電流與電壓、電阻之間的關係:

利用圖像來表示一個物理量隨另一個物理量的變化情況,可以直觀、形象地表示出物理量的變化規律。

控制變量法

該實驗中,第一步是保持電阻不變,改變電壓,觀察電流隨電壓的變化規律;第二步是保持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不變,改變定值電阻的大小,觀察阻值和電流之間的變化規律。這種方法稱為控制變量法。

4、

注意該試驗中,可能的電路故障

常見的故障有:電錶無示數、示數偏低、實驗數據或結論錯誤等。

(三)歐姆定律及其應用

1、內容

I=U/R 變形式:U=IR 或 R=U/I

描述: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注意:

該定律中涉及到的電流、電壓、電阻是針對同一段導體的或電路的;具有同時性。

使用該定律時,各物理量的單位必須統一,電壓、電阻、電流的單位分別是V、Ω、A。

該定律只適用於金屬導電和液體導電,對氣體、半導體導電一般不適用。

該定律只適用於純電阻電路。

2、

結論(注意前提條件)

電阻一定時,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電壓一定時,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3、

電阻的串、並聯

(1)串聯電路的總電阻等於各串聯電阻之和

R=R1+R2+……+Rn

n個阻值相同的電阻串聯,其總電阻為R=nR0

把幾個電阻串聯起來相當於增加了導體的長度,其總電阻一定比每個導體的電阻大。

(2)並聯電路的總電阻的倒數等於各並聯電阻的倒數之和

n個阻值相同的電阻並聯,其總電阻為R=R0/n

把n個電阻並聯起來,相當於增加了導體的橫截面積,其總電阻比每一個導體的都要小。

4、

串、並聯中電壓電流的分配特點

「串聯分壓、並聯分流」的理解:

根據串聯中,電流不變,利用歐姆定律I=U/R,有U1/R1=U2/R2,變形得U1/U2=R1/R2

根據並聯中,電壓相等,利用歐姆定律U=IR,有I1R1=I2R2,變形得I1/I2=R2/R1

(四)測量電燈泡的電阻

1、

伏安法測導體電阻

2、

伏安法測小燈泡電阻(重要)

3、

「伏安法」測電阻試驗中常見故障的排除方法

(五)歐姆定律和安全用電

1、

歐姆定律和安全電壓

(1)人體觸電或引發火災,都是由於電路中的電流過大造成的,從歐姆定律I=U/R來考慮:

電壓越高越危險

防止電阻過小。(如:溼手不能觸摸開關和用電器,避免短路等)

(2)加在人體上但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的電壓稱為安全電壓(≤36V)。

我國家庭電路電壓=220V 動力電路電壓=380V

高壓輸電線路電壓可達105V

2、

利用歐姆定律分析短路現象

導線不通過用電器而直接接在用電器或電源的兩端,稱之為短路。

由於並聯,導線與和它並聯的部分兩端電壓相同,而導線電阻很小,可以不計,則導線上必然通過一個大電流。若導線與用電器並聯,則電流幾乎不通過用電器,用電器不工作;若導線與電源並聯,則大電流通過電源會將電源燒壞。

3、注意防雷

(1)雷電現象及破壞作用

雷電是大氣中一種劇烈的放電現象。雲層間、雲層與大地間的電壓可達幾百萬伏甚至幾億伏。根據歐姆定律,當發生雷電現象時,可以產生巨大的電流。

(2)避雷針

避雷針由金屬製成,放在建築物高處,當電荷傳至避雷針尖,電荷會極易沿金屬線流入大地,這條電流通道的建立可以中和雲層和建築物上的正負電荷,使得建築物免遭雷電損壞。

4、

利用歐姆定律解釋觸電現象

觸電是由於電流過大造成的。根據I=U/R,當電壓過大或電阻過小時,都會產生大電流,造成觸電事故。

(六)方法清單

1、

利用歐姆定律進行計算步驟

(1)根據題意畫出電路圖,看清電路的組成(串聯還是並聯)——分析連接方法

(2)明確題目給出的已知條件、未知條件——知道有什麼、求什麼

(3)針對電路類型(串、並),聯繫歐姆定律進行分析——核心分析

(4)列式求解

例: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電阻R1的阻值是10Ω,閉合開關S,電流表A1的示數為2A,電流表A2的示數為0.8A,則電阻R2的阻值為______。

2、

如何判斷電壓表、電流表的示數變化

(1)明確電路的連接方式和各元件的作用

(2)認清滑動變阻器的連入阻值

(3)弄清電路圖中電錶測量的物理量

(4)分析電路的總電阻怎樣變化和總電流的變化情況

(5)最後綜合得出電路中電錶示數的變化情況

例:如圖所示電路中,電源電壓恆定,R0為定值電阻,R為滑動變阻器,閉合開關S後,在滑動變阻器滑片P左滑的過程中( )

A.電流表A1的示數變小 B.電流表A2的示數變大

C.電壓表示數變小 D.電燈的亮度變暗

如果您喜歡此篇文章,記得發到給好朋友哦!分享智慧,福運常伴您!

聲 明本文來自網絡,由帶你一起飛168編輯整理,轉載請標明準確出處。

歡迎加入

邀您加入 微信交流群

相關焦點

  • 初中物理歐姆定律知識點梳理,給你準備的超全總結
    運用數形結合思想分析電流與電壓、電阻之間的關係: 利用圖像來表示一個物理量隨另一個物理量的變化情況,可以直觀、形象地表示出物理量的變化規律。 使用該定律時,各物理量的單位必須統一,電壓、電阻、電流的單位分別是V、Ω、A。 該定律只適用於金屬導電和液體導電,對氣體、半導體導電一般不適用。 該定律只適用於純電阻電路。
  • 初中物理歐姆定律知識點梳理,給你準備的超全總結~
    運用數形結合思想分析電流與電壓、電阻之間的關係:利用圖像來表示一個物理量隨另一個物理量的變化情況,可以直觀、形象地表示出物理量的變化規律。② 使用該定律時,各物理量的單位必須統一,電壓、電阻、電流的單位分別是V、Ω、A。③該定律只適用於金屬導電和液體導電,對氣體、半導體導電一般不適用。④該定律只適用於純電阻電路。
  • 初中物理歐姆定律的相關知識點匯總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初中物理歐姆定律的相關知識點匯總,希望對同學們複習有所幫助,僅供參考。:測量小燈泡的電阻 點擊查看 2 中考物理知識點:歐姆定律的應用公式 點擊查看 3 中考物理知識點:伏安法測電阻
  •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歸納,內容較多,建議收藏!
    物理全稱物理學。物理學是研究物質世界最基本的結構、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運動規律及所使用的實驗手段和思維方法的自然科學。物理在理綜裡面的地位相當重要,不僅僅是因為其涉及到的知識面很廣,也因為其難度的原因,導致物理成了理科學生的拉分學科。
  • 物理老師熬夜整理:初中物理重點知識匯總+公式大全,建議收藏!
    物理老師熬夜整理:初中物理重點知識匯總+公式大全,建議收藏!物理是初二才開始接觸的一個學科,對於大部分同學來說既好奇又不知所措。物理主要考察學生對實際場景物質運動規律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能力,初中物理所學知識點雖然簡單,但是知識點比較繁雜,稍不留意就非常容易混淆,所以同學在學習的過程一定要多總結歸納,才能更好的記憶學習。其實物理的學習並不是大家想像得那麼難,很多知識點都來源於生活實踐和社會實踐以及自觀察和實驗,將物理知識與生活實踐和社會實踐相結合,我們學習起來會更加的有趣。
  • 高二上冊物理(電場、磁場、電路電流)超全考點+題型梳理匯總
    物理難嘛?難啊!高一高二的時候,學姐化學,生物從來都是「問不倒」,這兩門兼具文、理思維的學科,學姐學的是順風順水,再難的題,多花點時間也做得出來。但是物理路上,學姐學得是跌跌撞撞。直到大學,學姐才弄清楚原因。
  • 初中物理:浮力典型例題總結!含答案和解析,建議收藏起來慢慢練
    初中物理:浮力典型例題總結!含答案和解析,建議收藏起來慢慢練我們都知道學習初中物理,力學是一個很重要的知識點,而浮力就是力學其中的一個小分支。從定義上來講,浮力指的是浸在流體內的物體受到豎直向上託起的作用力,也是指物體在流體內各表面受到的壓力差的合,因此同學們必須要重視這部分內容,因為浮力也是考試當中必考的知識點之一。從以往的考試題型來看,浮力在中考物理當中所涉及到的題型不會很多,基本上都是與其他題型一併考察的。
  • 初中物理說課稿《歐姆定律》
    《歐姆定律》選自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級全一冊第十七章第2節的內容。本節課主要講解了歐姆定律的內容、公式和單位以及應用。歐姆定律是反映電流、電壓、電阻這三個重要的電學量之間關係的最基本的定律,是分析解決電路問題的金鑰匙,也是初中電學部分重點內容之一。本節課既是對上節實驗探究的一個總結,也為後面學習"測量小燈泡的電阻"和"安全用電"打下基礎,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 九年級物理各章節知識點總結,考試重點全在這了,建議收藏!
    很多人說物理難,但難在哪裡又說不清楚,就是感到難學。其實,物理是一門很重視理論的課程,而這樣就會導致物理學習起來就比較考驗同學們的理解能力,有些同學學習不願動腦,一個知識點要翻來覆去看才能理解。這樣不僅僅效率低下,知識點也不好記憶。所以,我們學習物理還是要從方法上去解決。
  • 初中中考物理:電學知識點總結,都是重難點,值得初中生收藏!
    初中物理無非就電學和力學兩大知識點。初中物理電學是中考的必考內容,它和力學同樣重要,所以同學們對電學知識的牢固掌握是很有必要的!任何知識的學習掌握都離不開基礎知識。電學部分的內容,比如電源/電器/電路/串聯電路/並聯電路等,這些都是電學相關知識點,是比較簡單的部分,還有電壓/電阻/電功率等比較難的部分,但是不管是簡單還是困難都是學生應該掌握的基礎,也是考試必考的知識。
  • 初中物理:力學超詳細知識點總結+專題訓練,初二初三學生必備
    初中物理:力學超詳細知識點總結+專題訓練,初二初三學生必備初二的學生從這學期開始就新增了一門物理課程,相信經過兩個多月的物理學習,同學們都應該對物理知識來源於生活深有體會,身邊的萬物處處都蘊含著物理知識,只要有一個善於觀察各種物理現象的眼睛
  • 初中物理:歐姆定律專項訓練題匯總!題型經典,非常值得假期一做
    初中物理:歐姆定律專項訓練題匯總!題型經典,非常值得假期一做物理是初中必學必考的一門科目,不少同學都覺得這門學科學起來過於的吃力,尤其是歐姆定律相關的知識更是困擾了不少同學。要知道歐姆定律相應的知識點一直是考試當中的重點,不僅需要理解的公式定理多,而且題型還相當具有難度,如果同學們在平時學習這部門知識點的時候,不將其啃透掌握的話,那麼無疑中考物理是很難考出高分的。初中物理的邏輯性是非常強的,雖然從難度上來講不及高中物理,但是在中考當中的分值也是僅次於語數外這三門主科學科,因此學好物理這門學科是非常有幫助的。
  • 初中物理經典易錯題集,中考必備資料,建議給孩子收藏起來!
    這句話實質上道出了三門學科在學習過程中常遇到的問題,而物理學科之所以「繁」,最關鍵在於繁多的概念難於掌握,學生常常出現混淆,不知道到底該選哪個答案,導致考試的時候有很多易錯題容易出錯。這些容易出錯的知識點就是需要學生重點掌握的內容,是必須要完全理解清楚的,所以一定要重視,而且這些易錯知識點也是需要學生花時間費功夫去學習和掌握的。
  • 初中物理:八年級上冊各單元知識點梳理,備一份,期末輕鬆考高分
    初中物理:八年級上冊各單元知識點梳理,備一份,期末輕鬆考高分!同學進入初中以後不但各科難度都有提升,而且還會學習很多的新的科目,比如初一的生物、地理、歷史等等,雖然有些學科不用參加中考,但是同學一定不能忽視。既然安排到初中的學習,一定有它的作用,所以我們應該認真對待每一個學科。
  • 歐姆定律專題練習(附答案)!先收藏以後有時間再練習!初中物理
    昨天更新了初中物理歐姆定律總結,然後有的同學留言想讓我給他找些專題練習鞏固一下。由於今天回來的晚,整理好試卷已經11點多了,同學們可以留到明天或者後天去做!歐姆定律22.答案:(1)環境溫度為10℃時,由圖乙可知熱敏電阻R t =500Ω,I=0.01A,由歐姆定律可得: U 1 =IR 1 =0.01A×500Ω=5V。
  • 為何有人說學了歐姆定律,就打開了初中物理電學的潘多拉盒子?
    初中物理電學中所有較為複雜一點的試題,幾乎都是從學了歐姆定律之後才開始的,歐姆定律成為初中生能否學好初中物理電學的一個分水嶺,有人說,學了歐姆定律等於打開了初中物理電學的潘多拉盒子,這是有一定道理的,從歐姆定律開始,才有了真正的電學計算題和各種電學難題,電學學得好不好,就從此處劃開了一道分水嶺
  • 中考物理知識點:歐姆定律的物理意義
    中考物理知識點:歐姆定律的物理意義   歐姆定律: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這段導體的電阻成反比.歐姆定律公式:I=U/R歐姆定律公式變形式:U=IRR=U/IR   物理意義:揭示了「導體中的電流由導體兩端的電壓和導體的電阻決定」這一制約關係。
  • 2018中考物理知識點:歐姆定律原理實驗
    新一輪中考複習備考周期正式開始,中考網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各學科的複習攻略,主要包括中考必考點、中考常考知識點、各科複習方法、考試答題技巧等內容,幫助各位考生梳理知識脈絡,理清做題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下面是《2018中考物理知識點:歐姆定律原理實驗》,僅供參考!
  • 2018中考物理知識點:歐姆定律學習口訣
    新一輪中考複習備考周期正式開始,中考網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各學科的複習攻略,主要包括中考必考點、中考常考知識點、各科複習方法、考試答題技巧等內容,幫助各位考生梳理知識脈絡,理清做題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下面是《2018中考物理知識點:歐姆定律學習口訣》,僅供參考!
  • 初中物理知識點全歸納,上重點高中有它就夠了,吃透中考不下98!
    有同學想要學習一下初中的知識,所以今天我們來說一說初中物理。俗話說得好:「學好數理化,走遍全天下!」由此可見,理科的學習有多麼重要!在初二的時候同學們就會接觸到一門新的課程——物理。但是很多同學學不好物理,物理最大的特點就是知識點多且雜,很多同學剛開始學習物理的時候充滿興趣,也會因為各種有趣的實驗而緊跟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