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發布了一條微頭條,主要說的就是當苗圃或者草坪中發現莎草科雜草時,可以使用莖葉處理除草劑二甲四氯來進行防除。有一位朋友在我所發布的這條微頭條下方留言說,「二甲四氯可以殺死尖葉雜草?」
看到這一條留言時我的第一反應就是,我在說莎草科雜草,為什麼他卻在給我說尖葉雜草?
後來過了一會兒我才反應過來,這位朋友應該是將莎草科的雜草誤認為是尖葉雜草了。而眾所周知之二甲四氯主要是防除闊葉雜草的除草劑,對尖葉雜草沒有任何的效果,所以當他把莎草科雜草誤認為尖葉雜草時,肯定無法理解我為什麼會選擇使用二甲四氯來防除他所認為的「尖葉雜草」!
那麼,莎草科雜草真的是尖葉雜草麼?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莎草科雜草與尖葉雜草的外形只是乍一看比較相似罷了,其實並不是同一種類的雜草。
大部分的園林工作人員都知道,根據雜草的形態及生理結構特徵等,雜草大致可以分為尖葉雜草、闊葉雜草、以及莎草科雜草這三類。
其中闊葉雜草的形態特徵最為明顯,是三者中最好區分的;而莎草科雜草與尖葉雜草由於葉片都為長條形,所以很多人都容易將這二者混為一談,想當然的認為莎草科雜草就是尖葉雜草!
莎草科雜草與尖葉雜草的最大區別是什麼?
莎草科雜草與尖葉雜草的葉片是比較相似的,都是細細的長條形,葉脈平行。但是二者的葉片也有一些細小的差別,比如說尖葉雜草的葉片有無節與節間的區別,葉鞘微張;
而莎草科雜草的葉片則無節與節間的區別,沒有明顯葉鞘。
另外,二者的莖也有很大的區別。其中莎草科雜草的莖切面大部分都是三稜形、或者扁三稜形,而且莖內大多為實心;而尖葉雜草的莖切面則為圓形,莖內有實心的,也有空心的。
最重要的就是莎草科雜草與尖葉雜草的根系區別其很大,其中尖葉雜草的根為鬚根系,沒有主根;而莎草科雜草的根系則比較特殊,不僅有少量的鬚根,同時還具有一些塊根、或者鱗狀根系。
通過以上這三點的主要特徵,大部分的朋友都可以很輕鬆地將尖葉雜草與莎草科雜草區別開來,不再犯用錯除草劑的這種最簡單的錯誤了!
與尖葉雜草相比,莎草科雜草並不是很好防除,這主要與莎草特殊的生理結構有很大的關係。
前邊我在文中說過,莎草科雜草大多都是鱗狀根系,具有很多球狀的小塊根,而且一個連著一個,每一個小的球狀塊根都具有萌發新的莎草的能力。
在使用人工拔草或者剷除的方式進行莎草的防除時,基本上只是剷除了莎草的地上部分,對地下部分的根莖並沒有什麼影響。在溫度以及溼度適宜的情況下,過不了幾天,地下部分的根莖就可以重新萌發新芽,並且長出新的莎草。
而在使用化學除草劑進行莎草的防除時,除草劑經過莎草葉面吸收傳達根部,慢慢地地上部分的莎草就會根系腐爛乾枯死亡。但其實這時大多只是殺死了葉片所連接的這株莎草下邊的這個球狀塊根,對於其下方所連接的其他球狀塊根並沒有造成什麼實質性的傷害,在使用除草劑過後不久,莎草就可以從其他塊根處萌發出新的植株,繼續與園林植物爭奪水分及養分。
所以說,在進行莎草科雜草的防除工作時,不僅需要選擇出正確的方法以及除草劑,而且還是一個長期的、持續性的防除過程。
在進行莎草科雜草防除時,有哪些注意事項?
首先,就是要把握好莎草防除的最佳時期。
莎草科雜草的發生與當地環境的溫度、溼度有很大的關係,一般來說只有溼度較大且溫度較為溫暖的地區,莎草科雜草才會發生。這也是為什麼我國南方地區莎草科雜草不僅發生時間早,而且發生種類多;而北方地區越往北發生時間越晚,品種越單一、甚至不發生的主要原因。
在北方地區莎草科雜草一般都是在3月底~4月初開始發生,到5~6月份達到危害高峰,到7~8月份的時候這些莎草科雜草就會開始抽薹開花。
而目前市場上大部分防除莎草科雜草的除草劑對於抽薹開花後的莎草防除效果都不是十分理想。所以在使用除草劑防除莎草科雜草時最好要把握好5月中下旬~6月份中下旬莎草科雜草抽薹開花前的這一最佳防治時期。
其次,就是要把握好除草方法。
對於莎草科雜草的防除,最好是採用人工防除與化學防除相結合的方法一起進行。
在選擇除草劑時,最根據我們所要使用的苗木對象來進行選擇,這樣不僅可以避免對苗木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同時還可以降低一定的藥物成本。
如果是苗圃內大型的苗木防除莎草,我們可以選擇滅生性除草劑草甘膦、草銨膦等,不僅效果較好,而且成本較低。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說苗木的根系較淺、或者根系裸露在地面的話,那麼這些滅生性的除草劑是不可以使用的。
另外,對於這類苗木較大,或者莎草周圍所生長環境內沒有其他園林植物的情況下,除了使用除草劑之外,最好還可以結合一定的人工雜草防除,通過中耕鬆土、人工撿拾土壤中莎草的塊莖的方式,來減少第二年莎草的萌發量;
如果是草坪內防除莎草,那麼不管是暖季型草坪還是冷季型草坪,只要是禾本科草坪,在防除莎草時我們都可以選擇二甲四氯、氯吡嘧磺隆等常規藥劑進行防除。當然,在暖季型草坪中也可以使用啶嘧磺隆,達到同時防除禾、闊、莎三類雜草的目的。
在使用除草劑防除莎草時,如何才能提高除草劑的藥效?
1、儘量選擇在抽薹開花前噴施藥劑,除草效果才會更好。
當莎草抽薹開花之後,對大部分的除草劑吸收效果都不是很好,而且在噴施除草劑之後還很有可能會加速種子的成熟,使第二年雜草萌發量變多。所以在噴施除草劑時,最好選擇在莎草抽薹開花之前進行。
2、對於已經抽薹開花後的莎草,可以修剪之後再噴施藥劑。
莎草是特別容易抽薹開花的植物,而且在抽薹開花之後對除草劑的吸收以及運輸傳導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如果此時還想使用除草劑的話,就需要提前對莎草進行修剪,在修剪2~3天之後新芽就會開始萌發,此時噴藥除草劑藥物就可以通過這些嫩芽的吸收運輸到雜草的全株,將其殺死。
3、土壤溼潤情況下,更有利於雜草對藥物的吸收。
當土壤比較溼潤的時候,植物體內的含水量就會比較高,新芽的生長也就會越快,這些新芽對藥物的吸收以及運輸都要遠遠高於那些相對成熟的老葉。
所以在進行莎草科雜草的防除時,我們可以提前對苗圃或者草坪、以及園林植物進行澆灌,在澆灌的第二天或者第三天再噴施除草劑,這樣會更有利於除草劑藥效的發揮。
4、選擇天氣晴朗、24小時之內不下雨的天氣噴藥,更有利於藥效的發揮。
在噴施除草劑時要儘量選擇天氣晴朗、陽光充足的天氣進行,而且最好是在藥物噴施之後的24小時之內不要下雨。這主要是為了避免下雨後藥物隨著降雨流失,同時溫度較高的情況下植物對藥物的吸收也會較好,更有利於藥效的發揮。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溫度比較高時,更有利於藥效的發揮,但是在用藥時要儘量避開中午的高溫,以免因為蒸發量太大,而使藥劑流失嚴重。
一般來說,在噴施除草劑時噴藥時間最好選擇在上午10:00前、下午15:00之後進行。
5、在配藥時儘量選用二次稀釋的方法進行配藥,更有利於藥效的發揮。
市場上目前用來防除莎草的除草劑主要是二甲四氯粉劑、氯吡嘧磺隆乳油等,在使用除草劑時採用二次稀釋的方法,會使藥液配製的更為均勻,藥物藥效也會更好,更容易吸收。
6、除草劑噴施之後,3天之內最好不要澆水。
在噴施除草劑之後,三天內最好不要澆水,避免植物因為體內水分含量較高,新陳代謝加快,而使藥物被植物給代謝掉,從而影響藥效的發揮。
在這裡需要注意的是:
由於除草劑每次基本上只能殺死莎草所連接的1~2個塊根,所以說莎草是沒有辦法一次性根除的,在整個生長季節往往需要2~3次的用藥,才能將莎草防除工作達到一個比較理想的狀態。
好了,關於莎草的防除今天就給大家簡單分享到這裡了。
我是園林郎中,大家可以關注我,每天為大家更新園林養護技術知識,以及關於植物的小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