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過胡頹子盆景嗎,首先淺析種植物的常識。胡頹子別名半春子、羊奶子、盧都子、半合春,為胡頹子科胡頹子屬常綠或落葉灌木,樹幹褐色,小枝暗灰色,具褐色鱗片,常有棘刺葉片橢圓形至矩圓形、狹長形,兩端鈍圓,邊緣波狀翻卷,葉質厚,呈革質,葉面幼時具銀白色和少數褐色鱗片,成熟後脫落。花1~3朵生於葉腋,下垂,銀門色,有芳香。果實橢圓形,長1.2-1.4釐米,成熟後呈紅色,有鐵鏽色鱗片、可供食用。花期9~12月,第二年的4~6月果實成熟。
胡頹子屬植物約80種,其中不少種都可以製作盆景,像香港胡頹子、牛奶子等,此外,還有園藝種金邊胡頹子、玉邊胡頹子、金心胡頹子等。
胡頹子的繁殖常用播種、打叉、嫁接等方法,胡頹子的繁殖常用播種、扦插、嫁接等方法。而盆景取材多在野外挖掘生長多年、古樸奇特的老樁,一般在秋末至春初採挖移栽,尤其以早春採挖成活率高,樹樁恢復生長快。
胡頹子可根據樹樁的形態製作直乾式、雙乾式、斜乾式、懸崖式、曲乾式、臥乾式、水早式、叢林式等多種形式的盆景。樹冠則要因勢取材,既可加工成規整的不等邊三角形、等邊三角形、饅頭形、雲片形,也可製作成扶疏瀟酒的自然式,無論哪種形式都要枝條舒展自然,葉片錯落有致。這是因為胡頹子雖然是觀果植物、但枝幹蒼勁,不少人將其作為雜木盆景培養,枝幹、根部也都是觀賞重點。
胡頹子習性強健,萌發力強,耐修剪,其造型方法可用蟠扎與修剪相結合,並鋪以牽拉等手段,使其儘快成型。
胡頹子喜溫暖溼潤和陽光充足的環境,耐半陰,耐幹早,稍耐水溼。夏季高溫時適當遮光,以避免烈日暴曬,澆水掌握「見幹見溼」經常向植株噴水,以增加空氣溼度,使葉色潤澤生長期每10天左右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以「磷鉀肥為主」的複合肥,肥料中氮肥含量不宜過多,否則植株枝葉繁茂,卻開花稀少。胡頹子耐寒能力不是太強,冬季可將花盆理在室外避風向陽處越冬,也可在光照充足、不低於0C的冷室內越冬,適當減少澆水,但盆土也不能過於乾燥。每3年換盆一次,對土壤要求不嚴,但在疏鬆肥沃、含腐殖質豐富的土壤中生長更好,可用園土、腐殖上、摻少量腐熟的餅肥等有機肥混合配製,並放幾塊碎骨等磷鉀肥做基肥。
胡頹了頂芽的抽生能力較弱,但側枝的萌發能力很強,其果實也多著生於隔年枝條的葉腋,因此每年的秋分前後進行一次重剪,萌芽後多施磷鉀肥,適當控水,以避免新芽過分生長,促進節間短密,以保持疏朗的樹形。第二年立春前後再進行一次小的修剪,把過長的枝條剪短,萌牙後注意摘心。生長期也要適當摘心,及時除去樹幹上萌芽,對於過長的枝條或其他影響樹形的枝條、新芽也要剪除,以避免消耗過多的養分,影響生長。秋芽萌發時注意控制澆水,多施磷鉀肥,以促進花芽分化,以使多開花,多坐果。養護中如果見樹勢衰弱,可將花朵摘除,勿使結果,使植株旺長一年,以促進樹勢的恢復。
聲明:圖片來源於網絡,關注我不走丟,更多精彩內容絕不讓你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