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汛後讓人心煩的事情,除了悶溼的天氣,還有進入活躍期的白蟻。
它們一般將巢穴築於房屋建築內、大樹樹幹基部或土中,以木質纖維為食,十分隱蔽、較難察覺,但會造成房屋木結構中空、樹木枯心等問題,遇到大風天氣,脆弱的樹木和建築甚至可能危害公共安全。
近期,就有不少居民通過各種渠道反映,家附近的行道樹上有成群白蟻聚集,擔心自家被殃及。
記者從上海綠化市容部門了解到,近年來上海行道樹的蟻患總體保持在可控狀態,針對常見的數種白蟻,上海在養護行道樹時主要採用三種滅治方法,取得了較好效果。
常見白蟻有三種
成熟的白蟻群體在一定季節(主要在春秋兩季)會成長為有翅成蟲,它們待外界條件適宜時,有集體飛離群體的現象,這也被稱為「白蟻分飛(分群)現象」。
白蟻是社會性昆蟲,多數白蟻具有嚴格的等級劃分。蟻巢內有蟻王、蟻后、工蟻、兵蟻、繁殖蟻等不同的品級,其社會分工也不同,其中只有繁殖蟻具有完整的翅膀。所以,分飛其實是白蟻擴張領地和繁殖後代的一種手段。
環境適合時,工蟻會在巢穴附近打開一個分飛孔,繁殖蟻察覺附近沒有危險後,陸續從巢穴中飛出。它們飛行一段距離後便落到地上,然後將翅膀抖落,開始尋找對象。「看對眼」後,白蟻雙雙鑽入地下開始建造巢穴,然後交配產卵。
上海市綠化管理指導站專家介紹說,通過分飛的時間,大致可以區分上海地區的幾種白蟻。
黃胸散白蟻、黑胸散白蟻一般在三四月分飛,臺灣乳白蟻、黑翅土白蟻一般在五六月分飛。其中,臺灣乳白蟻、黃胸散白蟻和黑胸散白蟻是上海較為常見的白蟻種類。
專業人士還可以通過行道樹上的蛛絲馬跡來區分白蟻。
臺灣乳白蟻、黑翅土白蟻危害園林植物時,會在樹幹表面留下蟻路(泥被)、分飛孔、排洩物、蛀道等外露特徵。其中,蟻路又叫汲水線,是白蟻在獲取水源過程中修築的。蟻路越寬,表明白蟻活動越猖獗。
相比之下,黃胸散白蟻、黑胸散白蟻就很「狡猾」,即使它們已在樹幹內肆虐,卻很難通過樹木表面判斷,專家在樹幹基部埋放監測裝置來發現它們的蹤跡。
白蟻不是螞蟻
很多居民還會將螞蟻誤認為白蟻,專家指出,其實二者區別較為明顯。
白蟻為等翅目昆蟲,有翅成蟲的前後翅等長,翅長遠遠超過身體;工蟻、兵蟻多為淡白色,表皮角質化程度不高;畏光,活動和取食時築有泥路或泥被掩護;取食木材及含纖維素的物質。
螞蟻為膜翅目昆蟲,有翅成蟲的前翅大於後翅,翅長等於或略長於身體;身體多為黃色、褐色、黑色或橘紅色,角質化程度高;不畏光,一般不築泥路;肉食性和雜食性。
對白蟻而言,螞蟻可謂天敵,在較短的時間內,螞蟻就能使白蟻的數量減少到十分之一。
滅蟻主要有三招
記者從上海市綠化管理指導站了解到,園林養護單位目前滅蟻主要有三招。
第一招是噴霧滅治。發現白蟻危害跡象後,行道樹養護工用螺絲刀挑開白蟻的排洩物或泥被、泥線,將藥劑噴灑在白蟻身上,這種方法適合有居民投訴時的應急處理。
第二招是噴粉滅治。行道樹養護工先用樹木周圍埋置的木塊誘集白蟻,再用粉劑「一網打盡」。
第三招是綜合滅治技術,和前兩招比,更像是一劑慢慢調理的「中藥」。
行道樹養護工在白蟻活動區域安裝監測裝置,在裝置內放置對白蟻有引誘力的材料,可促使大量白蟻個體向裝置內積聚。之後,在裝置內投放含有低毒成份的纖維素(一種昆蟲生長調節劑),通過工蟻飼餵其他品級白蟻,使得白蟻取食毒餌量達到致死劑量,從而有效抑制、逐漸消滅整巢白蟻,還能夠減少化學藥劑的投放。
「黃梅天」更要打掃防蟲
專家強調,不管群體大小如何,脫離群體的單個白蟻或少數白蟻在自然條件下是無法生存的。
即使是飛離群體的有翅成蟲,飛行能力也不強,往往在地面試圖抖落翅膀的時候,就淪為了青蛙、鳥、蜘蛛等動物的口糧。
所以,如果居民偶然在家中發現個別有翅白蟻,不用過於擔心,這些白蟻只是誤打誤撞飛入屋內。
但如果居民發現屋內有白蟻聚集、築巢等明顯活動跡象,可撥打962121熱線求助,也可以直接聯繫滬上54家白蟻防治企業上門滅治白蟻。
鑑於「黃梅天」往往是白蟻的活躍期,建議居民採取通風、透光、乾燥等措施保持室內乾燥;勤打掃,消除誘集白蟻的垃圾廢品;樓梯及陰暗角落不堆放雜物;加強裝修中木材、木製品等的檢查;必要時可加裝紗窗,防止白蟻飛入家中。
圖表來源:上海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