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8 10: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1月24日,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四川省94名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進京接受表彰,其中獲得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的就有成都市郫都區唐昌鎮戰旗村黨總支書記高德敏。高德敏是土生土長的戰旗村人,在家種過田、外出打過工、回鄉辦過企業,是深得村民信賴的致富帶頭人。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他是以身作則的示範人。
▲ 全國勞動模範戰旗村黨支部書記高德敏
位於成都市郫都區唐昌鎮的戰旗村,從前只是個貧窮的小村落。如今的戰旗村,村民住上了漂亮的鄉村別墅,一個個重大產業化項目接踵而來,村民的日子越來越甜蜜。
「胸懷滿腔戰旗夢,想方設法找出路」是高德敏的座右銘。在高德敏的帶領下,戰旗村從川西平原上一個普通村莊,發展成為全國鄉村振興的樣本,曾敲響四川首宗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競拍「第一槌」,榮獲「全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單位」等稱號。
自2002年被全體村民推選為村委會主任後,為了儘快掌握村情,高德敏走東家串西家,田間地頭到處都能看見他的身影。可以說,戰旗村的每家每戶都留下了他的腳印。不懂村務管理,高德敏就虛心請教老幹部、老黨員,很快就掌握了村上的基本情況。為了少走彎路或不走彎路,高德敏還經常到全國很多優秀村莊去學習取經,總結了許多經營村莊的經驗。他常說:「我們經營村莊不能像經營企業一樣,要像經營家庭一樣經營村莊。村莊發展不能落下任何一個人。」
2010年,高德敏當選為戰旗村黨總支書記,戰旗村的重任落在他的肩上。他始終保持著勞動人民的本色,勤勞勇敢,好學善思,敢想敢幹,用經營村莊的理念推動著村莊的發展。
在高德敏的帶領下,戰旗村充分發揮黨總支的引領功能,帶動自治組織、集體經濟組織、便民服務組織、社會組織協同配合,建立「黨建引領,共建共治共享」基層治理機制,制定戰旗村村民自治章程,形成戰旗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界定辦法,制定戰旗村集體資源資產管理辦法及集體經濟組織收益分配辦法,促進自治法治德治有機結合、同向發力,形成了友善淳樸、守望相助、開放包容和諧的村風村貌。
「基層治理只是打基礎,要想為村莊、為村民謀發展,產業興旺是根本。」高德敏說,要想集體產業興旺,僅僅土地改革還不夠,高德敏以多年的創業經驗,找到了一條屬於戰旗村的發展道路。
戰旗村通過「一統、兩制、三集中」統一村莊的規劃,建立村莊發展和村民利益聯繫兩種機制,村上集中劃定宅基地、村上集中土地所有權、村上集中土地管理經營權,努力帶領全村村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戰旗村創新土地經營方式,引導農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村集體注入資金的方式,組建戰旗土地股份合作社;採取入股保底、二次分紅的方式,提升村民人均年收益;引入榕珍菌業等產業化企業,解決本村及周邊剩餘勞動力就業問題;引入社會資金,建成佔地薰衣草基地、藍莓基地、草莓基地等,通過舉辦薰衣草等節會活動,打造「一三聯動、以旅助農」典型樣板,實現傳統農民向旅遊從業者轉變,傳統農業向休閒旅遊業轉變,傳統農村向精品景區轉變。
值得一提的是,黨組織和黨員的凝聚力對戰旗村的發展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高德敏把整個戰旗村團結在一起,而「鄉村振興」成了這個大家庭共同探討和思索的課題。
在高德敏的帶領下,戰旗村各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鄉村振興取得了明顯的成績。戰旗村從一個普通的農業村莊發展為全國聞名的鄉村振興示範村。
高德敏意識到,一個村的資源,肯定是有限的,要實現持續繁榮,需要拓展新的產業和業態,發揮戰旗村的品牌效應成為共識。如今的戰旗村,成立了綠色戰旗品牌創新中心,為四川各地農副產品提供品牌策劃、推廣和電商營銷服務,還將戰旗村的經驗做法複製推廣到周邊村,帶動周邊村一起發展,共同致富。
原標題:《【致敬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高德敏:村莊發展不能落下任何一個人》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