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屏幕逐漸成了市場的主流,從智能機到電視,液晶屏幕正在退出。幾乎所有品牌的旗艦產品都採用了OLED屏幕。在2018年全球OLED電視面板銷量攻擊400萬片大關,保持著高速增長的趨勢。
卓越的顯示效果是OLED屏幕廣受歡迎的主要原因,得益於其自發光屬性,OLED屏幕能夠提供更寬廣的可視角度。除此之外,OLED屏幕還能帶來幾乎無限的對比度,色域也更為寬廣,相較於液晶屏幕的清淡,OLED屏幕的豔麗更讓人喜歡。
即使OLED屏幕有千般好,市場中仍然有眾多消費者支持液晶屏幕,有很大一部分消費者在長時間觀看OLED屏幕後,會出現眼睛不適的症狀,這種症狀在換回液晶屏幕設備之後,就會消失。
但是OLED屏幕傷害眼睛並不是普遍現象,有專業人士經過調研後發現,這取決於個人體質,也有大量消費者表示毫無影響。那到底是什麼讓眼睛感覺不適呢?
按照一般經歷,頻閃會造成視覺疲勞偏頭疼以及光敏性癲癇等疾病。OLED屏幕越亮,頻閃便越高,屏幕越暗,頻閃則越低。但是OLED屏幕的頻閃基本維持在200Hz-500Hz之間,遠遠低於IEEE給出的1250Hz以上的標準。提升亮度可以提高頻閃,但是以手機屏幕為例,日常工作的最大亮度也不會超過300nits。所以說我們的眼睛不是被頻閃傷害的,而是被高亮度傷害的。
這種說法只是一種假設行結論,是否傷害眼睛還在研究之中,更不要說具體機制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頻閃的影響是存在個體差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