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0 20: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近期冷空氣的消極怠工使濱城的秋日顯得格外溫暖,市區連續幾天的最高氣溫均在20℃上下,和煦的陽光襯託著那些紅黃相間的樹影,感受其間儘是一派歲月靜好。 然而受西風槽東移影響,雲層正在逐漸靠近我市,明早開始全市範圍內將迎來一場秋雨。目前來看降雨量普遍不大,包括市區在內的多數地方以小雨為主,但存在伴隨雷電的可能,此外西南風轉西北風風力較大,需要注意防範。
受陰雨天氣影響,明天升溫條件不利,各地最高氣溫在17—18℃。預計明天傍晚隨著降雨結束,天空有望逐漸放晴,但由於冷空氣的南下,大範圍的降溫過程在所難免,明晚市區最低氣溫將降至8℃。如果說白天體感是溼涼,那晚間就是明顯轉冷了,建議晚歸人群尤其要注意添衣保暖。
本輪冷空氣也是恰好踩著節氣轉換的節奏,周四周五市區全天氣溫都只有7—13℃,北部地區最低氣溫可降至0℃附近,「霜降」節氣大概率會第一時間「降霜」,建議北部還未收穫的農作物要加快收穫進度。目前來看這個雙休日天氣不錯,以晴到多云為主,風力和緩,市區白天會回升至17—18℃。
天氣小貼士
1. 21日我市有陣雨或雷陣雨,瓦房店、普蘭店、莊河北部部分地區雨量可達中雨,市區及其它地區小雨,降雨主要集中在上午至中午,傍晚結束。
2. 20 日傍晚至 21 日上午南到西南風較大,21日中午至23日白天北到西北風較大,陸地陣風均可達7~8 級。風力最強時段為 21 日傍晚至 22 日早晨、22 日夜間至 23 日白天,請公眾注意防範。23 日夜間風力減弱。
3. 21 日至 23 日最低氣溫將下降 8~10℃、北部地區局部達 12℃以上。22 日夜間至 23 日夜間各地氣溫陸續降至最低,南部地區 5~7℃,北部地區0~2℃、有霜,公眾需注意及時增添衣物,預防感冒。24 日氣溫逐漸回升。
近日
一則「今冬將現60年來最寒冷冬天
這一切都與拉尼娜有關」的消息在網上瘋傳
加上多地氣溫驟降
甚至迎來今秋第一場降雪
很多民眾對其信以為真
事實究竟如何呢?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預測室研究員袁媛說
實際上,10月上旬,我國北方地區特別是其中典型代表內蒙古和東北地區,氣溫降至冰點、出現降雪實屬正常。
在氣候態上,我國北方地區9月中下旬就開始出現初霜凍,條件就是地面最低氣溫降至冰點。
此次降溫過程主要是受大尺度大氣環流異常的影響,這一天氣現象與拉尼娜並沒有必然的聯繫。但冬季天氣如何,拉尼娜就逃脫不了干係了。
拉尼娜的出現
常常與整體「更冷的冬天」連在一起
那麼,究竟什麼是拉尼娜?
拉尼娜狀態(事件)
指的是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水表面溫度與常年同期相比出現大範圍偏冷,並且強度和持續時間達到一定條件的現象。
袁媛表示
根據監測,今年8月份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已經進入了拉尼娜狀態。國家氣候中心預測,秋季會繼續維持拉尼娜狀態,預計到今年冬季會達到峰值,也就是到今年冬季會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
一般而言,在多數拉尼娜事件盛行的冬季,歐亞中高緯大氣環流經向度可能加大,影響我國的冷空氣活動比常年更加頻繁,我國中東部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的概率較大。2000年以來,我國發生了5次拉尼娜事件,總體來講,冬季內蒙古東部、東北地區、華北部分地區平均氣溫比常年同期偏低1—2℃,部分地區偏低2℃以上。
袁媛強調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每次拉尼娜事件的影響其實不盡相同,不是每個拉尼娜年的冬季我國平均氣溫都偏低。而且在全球變暖的氣候背景下,影響我國冬季氣候的因素更加複雜,北極海冰融化、歐亞積雪變化等因素都會影響東亞冬季風環流的變率,進而影響我國冬季的氣候異常。
因此
今年冬天會偏冷還是偏暖
需要在科學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綜合研判
具體氣候預測意見
國家氣候中心將會在10月底正式發布
來源:大觀新聞綜合科技日報、新華社客戶端、大連氣象
圖片:環球網、中國天氣網
原標題:《陰雨到,氣溫降!今年冬天60年來最寒冷?》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