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生僻的一個姓氏,僅短短三筆,很多人卻張口就讀錯,你能念對嗎

2020-12-05 文史怪

無論現在還是過去,姓氏可以說是一個人最為重要的象徵之一,過去誕生了林林總總的姓氏,有著「百家姓」之說,實際上中國曆朝歷代以來,見於文獻的姓氏有5662個,其中單姓3484個,複姓2032個,三字姓也有146個。

這些姓氏更是千奇百怪,幾乎什麼字都有,而最為複雜的姓,莫過於爨字了,讀音作cuàn,一共有著30筆。

關於爨姓的起源,出自於周王朝時期官吏爨官,這是周朝時期在宮廷當中為王室成員烹製食物的灶官,也就是俗稱的火頭倌,負責掌管炊火,因此一些爨官的後代,隨即以此為姓氏,同樣,東漢時期班固也有叫做爨的封地,有後人憑此改姓。

說完最複雜的,那我們再來說說構造簡單的,中國就有這樣一個最生僻的姓氏,雖然筆畫只有三筆,然而不少人張口卻讀錯,你是否又能讀對呢?這個姓氏便是「彡」姓。

很多人最初會將其讀作「衫」,實際上這是錯誤的,作為姓氏,它發「xiǎn」音節,這個姓氏究竟出自於哪裡呢?

在最初「彡」出自於象形字,意思是使用羽毛來進行裝飾,清朝曹寅在詩文中寫道:「向晚泉聲偏聒耳,亂雲層石草彡彡」就是這個意思。在漢代的時候,一些隴西地區的羌民,用自己部落的名字作為姓氏,同時為了簡單方便,隨即以這個「彡」字作為姓氏。實際上「彡」字雖然結構簡單,但是很少出現在世人面前,為此「彡」姓也引發過不少故事。

根據明朝的《萬曆野獲編》記載:「天順甲科,有進士彡茂登第,時憲宗新即位,怪其姓罕見,問之首揆李賢,對云:『此字音陝,然而韻書未之見也!』」

在明憲宗天順年間,湖北公安也有一個叫做彡茂的進士成功考取了功名,明憲宗在翻取進士名錄的時候,不由得對這個叫做彡茂的人非常好奇,他也沒有見過這個字,更不知道怎麼讀,於是詢問內閣首相李賢,李賢則告訴陛下,這個字讀「陝」,因為太過於偏僻,因此常見的字典也就沒有收錄了。

明憲宗覺得「彡」太難辨認,因此決定賜彡茂改為「彡」姓氏。這一則故事同樣被記載到湖北的《公安縣誌》中:「陝茂,字一清。少有奇童之目,初姓彡,上問閣臣,以『陝』對,上命即用『陝』字,茂家遂有天朝賜姓額。」

而時間一轉到了現代,在2006年辦理二代身份證的時候,錄入戶口的民警發現,在山東菏澤的高莊村,也生活著200多位彡姓村民,不過當時因為語言庫沒有收錄「彡」這個字,因此系統也無法錄入,當地的派出所也建議這個姓氏的村民統一改名為「冼」姓。而不少人避免交流障礙,和生活中的不方便,不少「彡」姓的小孩,也紛紛改名為「冼」或者是「顯」,「彡」姓的人數也在逐漸減少,它也見證了一段歷史變遷。

相關焦點

  • 中國最生僻的一個姓氏,只有簡單三筆,但大多數人開口就讀錯
    中國是一個擁有著上下五千年歷史傳承的文明古國,孕育了無數特有的文化,其中「姓氏」便是流傳最為久遠,同時又和所有人的息息相關的文化,姓氏最早的起源是人們對於祖先和圖騰的崇拜演化而來,最後成為了一個家族血脈傳承的標誌,可以說每個人在一出生就有了自己的姓氏。
  • 中國最簡單的一個姓氏,只有三筆,卻多數人讀不出來,不信你試試
    其中,在百家姓裡面有一個比較特殊的姓氏,只要短短三筆,卻沒有幾個人能夠讀對,不信你可以試試看。 百家姓流傳上千年,起源於春秋時期,成立於北宋年間。其中,單姓有444個,複姓有60個。其中,「趙錢孫李」這四個姓氏排在前四位,主要是因為百家姓形成於宋朝的吳越地區,而宋朝皇帝趙匡胤和吳國國王錢俶,妃子孫氏,以及南唐國主李氏成為百家姓的前四位。
  • 這幾個稀有姓氏,你見過嗎?千萬別讀錯了!
    我國歷史悠久,可以說,單單一個姓氏,就有數千種,所以,在這個龐大的姓氏庫中,既有常見的「趙錢孫李,周吳鄭王」,也有著極為生僻的「賁蹇乜逄,夔闕隗忻」。因此,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人因為自己的姓氏太過平常而煩惱,也有人因為自己姓氏的生僻而受到困擾,那麼今天起名網就跟大家分享一些不易讀的稀有姓氏,不知道,你見過嗎?逄姓「逄姓」起源於春秋時期,讀作「páng」,由於這個字的構成,其常常也會被誤讀為「逢」或「降」,所以,這個姓氏很有特點,也很生僻,源於3000多年前,炎帝後裔逄伯陵,以國名為氏。
  • 最容易讀錯的5個姓氏,有些姓氏有3個讀音,能全部讀對的不簡單!
    中華姓氏文化源遠流長且博大精深,每一個姓氏的都有幾百年甚至幾千年的歷史,每一個姓氏的來源都是那樣獨特,不僅僅如此,有些姓氏在讀音和讀法上都有別於漢字發音,這些姓氏在上千年的演變中,有著特別的讀音,比如下面要講的這幾個姓氏,都是讀音容易讀錯的姓氏,而且這些姓氏並不是很常見,所以知道的人並不多
  • 姓氏稀有的明星:鹿晗算一個,四千年算一個,她的姓氏一直被讀錯
    每個人出生的時候,父母都會絞盡腦汁的自己的寶寶起名字,起名字的時候呢,還會有很多的講究,不僅要有寓意,還要叫的好聽,還要容易被記住,在以前還會找人給孩子算一算叫這個名字好不好,總之起名字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因為有記憶點的名字就意味著社會上能有更多的機會。
  • 中國最簡單的一個姓氏,只有三筆,專家:認識的人卻很少
    總所周知,中國人向來都是非常的看重姓氏的,這是因為,姓氏是從幾千年前,由先人一代一代的傳承下來的,其代表著的是家族血緣的一種符號。因此,現在也有很多人熱衷於尋根問祖、追根溯源,這些人們就都是想搞清楚,自己的姓氏,究竟起源於何時何地,自己的祖先又有著怎樣的故事,這是血脈的吸引。
  • 最新、最虐常用詞測試:90%的人都讀錯了!
    最新、最虐常用詞測試:90%的人都讀錯了!不服進來看!12月20日,澳門回歸二十周年。提到澳門,你首先想到什麼?很多人的回答可能是「澳門蛋撻」,但你知道「蛋撻」的正確讀音是「蛋撻(tà)」而不是「蛋撻(tǎ)」嗎?
  • 我國生僻的5個漢字,雖說只有短短1筆,但你也不一定能正確讀出來
    對於那些筆畫較多的生僻字,大多數的人呢確實是虎比較地陌生,但是,倘若這漢字只有一筆,你又能否保證都能讀出來呢?今日我們便來看看這5個只有1筆的漢字,雖說筆畫確實是少得可憐,但是,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不一定能讀得出來這些字的正確讀音。
  • 我國最生僻的5個漢字,只有簡單1筆,網友:全認識的都是天才
    而這些字裡,很多又有多個讀音,每個讀音又對應了不同的意思,比如「重」這個字,念「zhòng」表示重量、程度;念「chóng」的時候又表示重疊、重複,或姓氏,簡直讓初學者摸不著頭腦,許多老外都不由得感慨:「好不容易認識了漢字,結果它們組合起來又完全看不懂了!」不過小編接下來要介紹的5個生僻字,別說外國人,就連我們中國人都可能不認識,甚至讀不出來,不信?
  • 中國一姓氏只有三筆,這麼簡單的一個字,卻沒幾個人認識!
    中國一姓氏只有三筆,這麼簡單的一個字,卻沒幾個人認識!秦始皇大家應該都是特別熟悉的,他的名字叫做嬴政,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很久之前一部電視劇叫做《尋秦記》,在這上面秦始皇又被叫做趙政,那麼他到底是姓秦,姓贏還是姓趙呢?
  • 《山海經》中名字最生僻的四大異獸,能認識其中一個就算你厲害
    在網絡上,我們常常能看見關於它們的介紹。但是,有些異獸的名字實在是太過生僻,這讓很多讀者都是直接跳過,其中不乏很多有趣的異獸,不免有些可惜。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山海經》中名字最生僻的四大異獸,能認識其中一個就算你厲害了。第一個名字生僻的異獸叫鵸鵌,讀音是:qi tu,你認識嗎?在古籍中,鵸的解釋是特異、稀罕的鳥,而鵌的解釋是路邊的鳥,通「塗」字。
  • 10個最難認的姓氏,能認出三個的應該就是人才!要沒有你的呢?
    作為姓氏,也是讀dá,笪姓在全國的人口大約10萬人,在全國姓氏人口排名中300位以外,百家姓中的排名第496位。笪姓主要分布在江蘇句容、安徽、江西德興等地。笪姓起源一說源於西漢改姓所得,一說由回族中的答姓更改而來。笪姓名人如笪深,宋朝進士,安徽建平人,古書上有記載著他名字。第二 緱姓
  • 中國一個特殊姓氏,只有寥寥三筆,但大多數人都不認識
    《通志·氏族略》曰:三代以前,姓氏分而為二,男子稱氏,妊人稱姓。氏所以別貴賤,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姓所以別婚姻,故有同姓異姓庶姓之別。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三代之後,姓氏合而為一,皆所以別婚姻而以地望明貴賤。
  • 山東男子因姓氏過於罕見,40歲仍無法辦結婚證,很多人張口就讀錯
    有一個詞語叫落葉歸根,比喻的是事物有一定的歸宿,也有指客居他鄉的人,終究要回到本鄉的意思。其實從另一個層面來說,這是中國的一種傳統精神,便是歸宿感。它是中國人幾千年來文化養成的一種,存在於大多接受傳統教育的人心中,而姓氏也是歸宿感的一種。
  • 連老福州人都會讀錯的地名!看看你認識嗎?
    生活在福州的你,你真的了解福州嗎?以地名為例,福州有很多地方連本地人都會叫錯名字!不信,那你來讀讀看!01、三坊(fāng)七巷作為福州人最熟的地方,你讀對它的名字了嗎?很多人會把迥(jiǒng)字讀成迴(huí)字,就變成了迴(huí) 龍橋,你讀對了麼?04、三叉(chā)街叉有四種讀法「chā、 chá 、chǎ 、chà」,當看到這個字時,大家一定蒙了,這該咋讀?
  • 最新常用詞測試:90%的人都讀錯了,不服進來看
    提到澳門,你首先想到什麼?很多人的回答可能是「澳門蛋撻」,但你知道「蛋撻」的正確讀音是「蛋撻(tà)」而不是「蛋撻(tǎ)」嗎?「撻」是英文「tart」的音譯,意指餡料外露的餡餅。「撻」不是多音字,它只有一個讀音:tà。其實,還有下面這些常用語,也是一讀就錯,來看看你讀對了幾個!
  • 這些最容易被小學生讀錯的字,你讀對了嗎
    愛上學語文,老師拒絕照本宣科,學生拒絕按部就班,讓我們的語文學習總比別人好一點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總有一些看似簡單的字,常常被一些同學讀錯,鬧出笑話,出了洋相,被人取笑,實在太不應該。這些經常被讀錯字的原因,大致有兩個方面。
  • 不讀「擔」,很多人都讀錯了
    這時候,古人便想到了一個新的計量詞:石,這個詞在古代是一個比較大的計量單位,相當於現在的五十公斤了。原因就是很多人都會把它覺得是dan,其實也可以這樣說,因為在唐代便有人將它讀作dan,但這只是有些地方的讀音,也許是家鄉話所造成的吧!因為在唐代shi這個讀音才是主流,我們可以普遍在唐代詩詞中所看出,比如:昨日方為宣城客,掣鈴交通二千石。這裡的石就念shi。但在古文中,想我們的課本中《馬說》中有一句:一食或盡粟一石,此時的石便念dan。
  • 這幾個容易「讀錯」的漢字,有些人讀錯也不知道,你知道讀音嗎?
    這幾個容易「讀錯」的漢字,有些人讀錯也不知道,你知道讀音嗎?中華上下五千年,五千年的文化底蘊使我國的漢字功底造詣非常高,所以我們常常聽到有人說漢字的文化博大精深。不僅一詞多意,還經常有一字多音,不同的讀音就有不同的意思,因此生活中面對多音字我們難免會有讀錯的尷尬事件發生。曾經有一副對聯因為都是多音字組成,因此讀錯的人很多,而成了千古的經典名句。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來聊幾個易讀錯的漢子,希望大家會喜歡。
  • 中國最罕見的姓氏,只有湖南獨有,人口僅300,族人卻想改名換姓
    而在幾千年前,我國主流姓氏僅只有「姬、姜、姚、媯、姒、嬴、姞、妘」這些上古8大姓氏,到了宋朝那會,已經有《百家姓》出現了,到了明朝,《千家姓》裡已出現了1594個姓氏。一直到今天,我國見諸於文獻的姓氏已經達到了5662個,而這些姓氏,絕大部分都是上古8大姓裡衍生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