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對膠帶使用的PP, PET薄膜進行電暈處理。
電暈或火焰處理的結果,是使材料表面形成一層具有氧化集團的化學鍵,從而提高表面的極性及化學反應性。電暈或火焰處理通常由薄膜供應商完成,如果需要自行處理,必須注意電暈的功率和時間。
電暈不夠,則不會有足夠的極性集團產生;電暈過度則會造成材料表面損傷,降低材料表面強度,從而降低終附著力。另外,表面預處理通常都有時效性。
雖然處理後膜的表面張力升高,但這個狀態是個物理上不穩定的狀態,一段時間後材料本體中的油性小分子,如低分子量的樹脂或增塑劑等,及空氣中的油性物質,會遷移到膜的表面,從而使表面張力重新降低。這個現象在所有電暈的材料上都存在,而在玻璃化溫度低於室溫的材料上,如PP,PE等,尤為明顯。
2、在電暈處理的基礎上,塗覆PP, BOPP, PE膠帶用底膠|底塗劑|助粘劑,以提高壓敏膠的粘接性能。
除了材料本身的因素以外,塗布工藝也起著相當大的作用。首先,要保證一定的成膜厚度。通常底塗的膜越厚,對釋放應力的效果越好,當然,成本也會越高,對乾燥/固化的條件也要求越高。
另外,乾燥工藝應按照供應商的提示,根據商家自身的設備條件而確定。原則上應是底塗產品乾燥完全,否則會影響其功能的發揮。不同的薄膜會對乾燥溫度有不同的限制,PET膜耐溫性比PP要高,乾燥溫度也可以相應提高,以提高工效。在調整工藝條件的環節上,供應商的技術服務能力非常重要,必須能夠協助用戶將工藝條件調整到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