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13日,中國雲南撫仙湖水下調查發現,考古人員在湖底發現了一批巨大的古建築遺蹟。調查組發現了許多具有神秘雕刻的石頭。這些發現證明,這座古城的文明程度遠遠超過之前專家的預想。
撫仙湖發現時間其實實在2000年,由一個被當地人稱為水鬼的潛水愛好者耿衛所發現,然而耿衛專家真正組成專業小組進行研究卻是在2006年。

歷史文獻記載西漢王朝撫仙湖地區(206BC-24AD)曾建立了一個名為豫園的城市,但這座城市在唐代(589-907AD)就停止了歷史記錄。當地傳說,豫園及其人民都沉入撫仙湖底部。

於是,早先的撫仙湖考察都是在假設廢墟是屬於豫園或古代滇國的首都的情況下進行的。但在這一次的考察中明顯和專家早期的假設相互矛盾:因為這裡的建築物都是由石頭建造的,而滇池和豫園兩座城市則大部分都是由木材和粘土建造的。
而這次的而調查也給這座水下古城留下了三個巨大的疑問。
一個巨大的城市為何從無歷史記載?
根據聲納調查顯示,撫仙湖底部的建築群佔地約2.4平方公裡,比漢代首都長安還要大。人們不禁要問,為什麼這樣一個大城市在歷史記錄中沒有留下痕跡。
一個水下金字塔可能比埃及金字塔更傳奇
在撫仙湖下的遺蹟中,其中一個建築類似金字塔。這個金字塔似乎比埃及金字塔更加撲朔迷離,因為這些金字塔的石頭上裝飾著各種圖案和符號。
神秘的雕刻
在眾多的石刻中,一塊石頭引起了特別的關注。石頭的右上方刻有一個由七條輻射線環繞的小圓圈,類似於太陽。在石頭的左側刻有一個類似的圓圈,但只有四條放射線。
據專家介紹,一塊石頭上的太陽形凹雕非常罕見。在春秋時期(公元722-481BC)的青銅鼓上發現了四條輻射線的太陽。然而,石頭上的符號則遠遠超過1800年。
目前專家表示,還不可能破譯這些符號。如果水下文物確實遠遠超過1800年的歷史,那麼這座城的構建或許又是一個難解的謎團,不止是文化,還有建造所使用的技術更值得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