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頻請一周之內在公眾號留言「媽媽知道怎麼辦」獲得,給您帶來的不便,深感抱歉。
沃爾特·艾薩克森編著的《愛因斯坦傳》是愛因斯坦的所有文稿解密之後問世的第一部有關愛因斯坦的內容詳盡、可讀性極強的傳記。愛因斯坦是如何思考的?這個天才又是如何造就的?《愛因斯坦傳》基於新近披露的愛因斯坦的私人信件,探究了這位富於想像、不拘禮節的專利員領會造物主的心思、揭開原子和宇宙奧秘的過程。無論是那時還是現在,愛因斯坦的人生和個性都對我們有重要的啟發意義。本書榮獲美國國家科學院2008年度科學傳播最佳圖書獎。
沃爾特·艾薩克森:阿斯彭研究所(Aspen Institute)執行總裁,曾任有線新聞電視網(CNN)主席和《時代》(Time)周刊總編。他的著作有《史蒂夫·賈伯斯傳》《富蘭克林傳》(Benjamin Franklin:An American Life)和《基辛格傳》(Kissinger:A Biography)等。
愛因斯坦並不是大眾刻板印象中的科學怪人
實際上他年輕時候相貌英俊,還是很受歡迎的一個人
在蘇黎世上學期間搞定了全班唯一的女生
但是由於這個女生長得不太好看 有點坡腳 比愛因斯坦還大三歲 所以曾經遭到過他母親的強烈反對
他雖然幼年有語言障礙
但是學校成績極好 曾經有一個大學生輔導他的數學,後來發現過了沒多久就沒有能力再輔導愛因斯坦了
但是愛因斯坦在大學期間不太注重數學學習 數學成了他一生的短板,直到晚年還在抱怨自己的數學不太好。
他從小在一個沒有任何宗教氛圍的家庭中長大 ,父母和叔叔都不信教甚至認為宗教儀式是無聊的封建迷信。
但是愛因斯坦幼年的時候倒是對宗教很有興趣 還上過天主教學校
所以一些神棍編造的小愛因斯坦論證上帝存在的故事 還是不完全瞎編的 畢竟愛因斯坦小時候還是信教的
但是從12歲起開始對宗教產生反感 此後一生都遠離任何宗教儀式
從此以後他通常稱自己無宗教信仰
但是為了謀求一份教職 他也曾經在表格中宗教信仰一欄裡填寫猶太教
他可以出色的用小提琴演奏莫扎特的曲子
康德一度成為愛因斯坦最喜歡的哲學家
愛因斯坦是一個內心非常崇尚自由的人
這個自由並不是當今小清新們掛在嘴邊那種可以不工作全世界到處旅遊的自由。
當年的德國是一個非常崇尚集體主義崇尚威權主義的國家
而愛因斯坦從初中起就對這些東西非常反感
威權主義的國家都很崇尚軍隊,當軍隊列隊穿過市區的時候,人們在道路兩邊歡呼,孩子們在一旁學著軍人的步伐。
而愛因斯坦對此極為不屑,認為如此崇尚軍隊的人長了一個大腦純屬是出於誤會。
愛因斯坦曾經因為厭惡德國的專制主義而放棄德國國籍,於1896年成為一個無國籍的人。
而這個沒有國籍的狀態維持了四年。
愛因斯坦由於不尊重權威,所以在學校裡面和老師的關係通常不太好,在大學期間和教授的關係也不太好,還經常逃課,這使得他成為他們班級唯一畢業後找不到工作的人。(他的女朋友也就是後來的妻子米列娃延期一年畢業)
他曾給全歐洲的教授寫求職信,沒人搭理。
在朋友幫他託關係找到專利局的工作之前他還做過家庭教師,被他輔導過的人當時一定不知道這個落魄的青年以後將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
愛因斯坦第一段婚姻並沒有維持太久,離婚的時候他曾經向米列娃許諾他日後一定會獲得諾貝爾獎,而她將得到全部的獎金。
愛因斯坦恐怕是第一個將諾貝爾獎寫入離婚協議的人。
不過愛因斯坦並沒有因為相對論而獲獎 而是因為其對光電效應的貢獻而獲得諾貝爾獎。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評獎過程中許多政治化的因素,以及和當時盛行的反猶主義有關。
愛因斯坦後來與比他大幾歲的表姐結婚。(我一直覺得他擇偶的品味不怎麼樣)
愛因斯坦本來是不想結婚的,不過他表姐那面不同意。
愛因斯坦後來受到普朗克的邀請回到德國做教授
一戰期間德國的科學家們都像普通德國人一樣激動,都覺得德國受到了其它國家的迫害,德國要代表月亮消滅協約國。
這個時候唯獨愛因斯坦比較清醒,還積極的寫文章批評德國的軍國主義,重申其和平主義的立場。
刊登愛因斯坦文章的報社很多時候出於安全原因對愛因斯坦的文章做了不少刪節。
不過愛因斯坦倒是很推崇社會主義,但是這對於一個沒有受過政治經濟學薰陶的人來說是可以理解的。
儘管他推崇社會主義,但是他不會對那種列寧式的政黨有一絲好感。
畢竟總得來說愛因斯坦是一個崇尚自由的人。
愛因斯坦晚年的時候恰逢以色列總統去世,這個時候就有一家報紙提出要愛因斯坦繼任總統,後來這麼說的人越來越多,總理古裡安也架不住輿論的聲音,只好派駐美大使去問愛因斯坦是否願意出任總統。還好愛因斯坦沒有同意,不然總理那面真的不太好辦。
愛因斯坦去世後普林斯頓一位病理學家借著屍檢盜取了愛因斯坦的主要器官以及大腦,後來曾經送過一些樣本給不同的研究者做研究。世界上那些有關愛因斯坦大腦異於常人的說法大多是出於這些研究,並非是愛因斯坦生前覺悟極高捐出了自己的大腦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