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他的「異鄉人」是遊子歌吟,
故鄉是難以觸摸的感傷也是永存心中的溫暖火光,
所有正在或曾經遠走的人都成了「異鄉人」,
因懷念而感傷、又在感傷裡得到治癒;
十年後,他繼續追問人生的意義,
繼續尋找存在的價值。
異鄉人最難面對的不是遠去的事實,
而是「坎坷」、「淚流」的離去是否真的有意義,
當他鄉變故鄉、故鄉卻成了他鄉的時候,
追求是否還在行進、離開是否還將繼續,
鄉愁不再是一個固定的地點,
而是所有稱之為夢想和嚮往的東西的起點,
是心中一個溫暖的窗!
《異鄉人》是音樂詩人李健作詞作曲並演唱的一首歌曲,第一版收錄在李健2007年4月發行的專輯《想念你》中,就是我們剛剛聽到的這一版。
李健用詩一樣的情懷、雋永寧靜的音樂喚醒我們關於故鄉、愛人、朋友的種種記憶及美好感念。李健自剖人生中在北京的時間已經超越了故鄉,在北京他是個「異鄉人」,但隨著日子累積,漸漸的家鄉變成了片段和回憶。李健表示,很多人因為需要離鄉背井,因此他寫下《異鄉人》來描述自己頭幾年在首都生活的心情寫照,也送給所有出外打拼的人。
作為業界公認的音樂詩人,李健對待音樂的態度可以用「潔癖」二字來形容,他多次表示不希望創作受到任何限制和束縛,也強調音樂不應該討好和迎合:「好的藝術家,包括文學家,都應該是純自我寫作。」在李健看來,一個歌手的音樂風格,是在一脈相承中又蘊含變化的,可以在對音樂理解的深度與廣度這條路上越走越遠,但這並不意味著自己的音樂會有天翻地覆的改變,相比於旋律的編排,李健更希望通過文字來表達對世界的觀點,以歌詞來展現自己的視角,所以他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文字和敘述,帶領這些音符直達別人的心靈。
2013年李健發行了精選集《拾光》,其中再次收錄《異鄉人》,但經過了一些改編。
細心的朋友都會聽到前奏裡面有喘息聲,這個吉他手叫李愛,當時已經是喉癌晚期,李健說他不願消音想保留他生命最後的氣息,所以又給這個版本平添了一份私人的感情。
清冽的吉他聲讓人非常感動,李愛的英年早逝為這首歌又增加了很多傳奇色彩,而全新的編曲也讓人耳前一亮,體會到歲月和心情緩緩流淌的感覺,尤其在安靜的夜晚聽,讓人震撼不已。
在《異鄉人》面世10年後,也就是2017年。李健在某檔音樂節目中化身成為「記憶通靈者」,以一首翻唱版的老歌《異鄉人》,將聽眾帶回那個熟悉又陌生的家鄉,帶著我們想起記憶中的「那扇窗」。沒有高超的炫技,無關奢華的旋律,舞臺上的李健仿佛武俠小說裡的高手一樣,看似輕輕而來,隨意一唱,卻通過自己的演繹將歌中背井離鄉之情在觀眾的心上劃下一道彩虹,於平淡中扣人心弦。
時隔多年再次演唱,李健還特意改了其中的一部分歌詞,一句「故鄉卻已成他鄉」將時光荏苒、人事全非的感慨宣之於口,用詩意與不忍概括音樂隨時空悄然改變的輪廓,引發無數聽眾的共鳴。重新填詞的《異鄉人》承載著最大的誠意,最多的感動,最深的眷戀,像是弦續了以前的憂愁,落了地的溫暖。
第一次聽《異鄉人》的時候就被這質樸平淡的歌詞所打動,這些簡單到極致的句子總能在不經意間擊中自己心底最柔軟的地方。
也許沒在異鄉一個人生活過的人是不會懂得那種無助和心酸的,當夜晚走在這座城市繁華熱鬧的街道,看別人都開著車拖家帶口地購物聚餐娛樂散步時,自己的形單影隻在路燈的照耀下越發孤獨無助。當猛然抬頭看一棟棟高聳的住宅樓裡萬家燈火的輝煌,卻清醒地知道這其中根本不會有那麼一盞燈是為自己而亮,而自己又不知奮鬥到何時才能擁有其中那最簡單樸實的一扇窗的時候,真的是眼淚只能往心裡流啊。
也許是因為和李健來自同一個故鄉,所以他的歌讓我更有共鳴,而且那個美麗的冰城曾經也有最愛的人,並留下過我們最美好的故事。從《異鄉人》《松花江》《故鄉山川》再到《月光》,每每聽到、輕輕哼起,腦海中的記憶便慢慢回放,融在這歌聲裡、融在這淡淡的月光下。
李健-《異鄉人》
披星戴月地奔波
只為一扇窗
當你迷失在路上
能夠看見那燈光
不知不覺把他鄉
當做了故鄉
只是偶爾難過時
不經意遙望遠方
曾經的鄉音
悄悄地隱藏
說不出的諾言
一直放心上
有許多時候
眼淚就要流
那扇窗是讓我
堅強的理由
小小的門口
還有她的溫柔
給我溫暖陪伴我左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