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喬治亞島,位於大西洋南部,環境獨特、與世隔絕,有陡峭險峻、連綿不絕的高山雪峰、壯觀的冰河、粗獷原始的峽谷瀑布,素有野生動物天堂的美譽。不過自1675年首次被發現後,在100年的時間內,島上的象海豹、海狗被捕殺殆盡,接著這裡更是成為「血腥」的捕鯨站,變成了南大西洋的捕鯨天堂。隨著島上血腥屠殺的消逝,如今島上的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有所回升,現在每年春季都會有數十萬的南象海豹為了完成使命而在這裡聚集。
由於象海豹體型巨大,脂肪深厚,遭到大量捕殺用來煉油。數據顯示,僅倫敦一年就曾使用了20000噸象海豹油。在19世紀末,很多科學家都假設這種體型巨大的象海豹(指的是北象海豹)已經滅絕了,幸好在1910年,發現了一小群的幸運者,目前現存的種群都是當年倖存者的後代。
南喬治亞島的大塊頭,世界上體型最大的鰭足類動物!
象海豹(學名:Mirounga leonina,英文名:sea elephant),屬於鰭足亞目、海豹科、僧海豹亞科、象海豹屬動物。根據分布區域不同,象海豹又分為南象海豹(Southern sea elephant)和北象海豹。南象海豹又南象海豹主要棲息在南喬治亞、凱爾蓋朗群島和麥覺理島及周邊地區,因地理位置分為南大西洋亞群、印度洋亞群和次南極太平洋亞群。而北象海豹的分布僅局限於北美洲西海岸,美國和墨西哥西部沿海地區。
其中南象海豹是最大的鰭足類動物,也是食肉目中體型最大的陸地肉食動物,遠遠看去就是一座「肉山」。同時南象海豹也創造了哺乳動物雌雄最大的體重差距。其雄性平均體重約2.2噸—4噸,體長平均為4.5-5.8米。目前吉尼斯紀錄到最重的象海豹是5噸,體長可達6.85米。而雌性體重只有400–800公斤,體長不超3米。而對比北部象海豹,雌雄情況相似,但沒有那麼極端。北象海豹雄性平均體重約2噸、雌性體重約700-800公斤。老實說,看到雄性南象海豹壓在雌性南象海豹身上還真替後者擔心......
Tips:因象海豹的英文名「sea elephant」翻譯起來叫「海象」,所以很多粗心的同學直接翻譯成海象(海象的英文名為『walrus』)。雖然海象和象海豹都有一個「海」字,但是它們屬於不同科的物種。而海象的雌性和雄性在成年後都長有兩顆長長的「象牙」。
由於體型巨大,陸地上又沒有北極熊,所以南象海豹在南極洲的陸地上基本是「橫著走」的存在。只有在下海時,虎鯨才會威脅到它們。別看南象海豹經常像座肉山一樣躺在海灘附近休息,體型臃腫、移動速度非常費勁(速度約為5-10公裡/小時),但是只有下水,它們就會變得非常靈活,因為其四肢呈魚鰭狀。根據科學觀察,南象海豹可以一次潛入400到1000米(1300到3300英尺)的深海,每次潛水時長20-40分鐘。記錄到最深的深度是2388米,刷新了哺乳動物的下海深度。
有著史詩級的潛水技能,南象海豹會用來做什麼?抓魷魚。由於沒有回聲定位,南象海豹通常利用敏銳的視力和鬍鬚來感知附近海水的情況,吃一些魚、磷蝦和甲殼類動物。但科學家通過對死亡的標本解剖後統計發現,南象海豹最喜歡吃的食物是魷魚。
後宮佳麗三千?最強者後宮佳麗數量達270隻!
南象海豹奉行的「一夫多妻」制度,算是哺乳動物中的一個典型。每年的繁殖季,每年成群的雌性南象海豹都會回到海岸上,與鬥爭中獲勝的雄性南象海豹交配。
南象海豹大部分時間都在海上度過,只有在繁殖期或蛻皮的時候才回到岸上。到了每年的繁殖季初期(12月-1月),成群的成年雄性南象海豹首先抵達海灘,大家相互「秀肌肉」,進行霸權爭奪戰。一片海灘通常只產生一個「海灘主」,不過海灘主的位置是隨時可以被挑戰的。
而象海豹的名字源自於它那巨大高隆的鼻子,形狀跟大象有點類似,但只有雄性象海豹才有,主要功能是發出聲音。雄性象海豹有很強的領地性,若有其他雄性象海豹入侵它的領土,它會毫不猶豫先來一個『獅吼功』警告(鬥嗓門大,據說在電影《指環王》一些洞穴傳出的詭異聲音是來自象海豹),理想情況下能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若無效,便只有訴諸武力,結局通常是流血收場。雙方先是高難度瑜伽動作(立起身體)互相來個肉彈撞擊,然後你咬一口,我咬一口。比到最後看的就是誰胖,誰越胖,殺傷力不就越強,耐力也越強。不過雄性南象海豹天生已準備好這樣的打鬥,頸部脂肪特別厚,一般不會引致死亡或重傷。因此見過野生南象海豹的人,都一定會見識過它們那份粗魯和暴躁。
在伴隨著驚天動地的吼聲,雙方撕咬得遍體鱗傷,隨後漸漸決出了地位的高低。鬥爭中勝出的王者,可以將登陸該片海灘發情期的雌性納入後宮,通常為40-50隻,最多時可達270隻。由於巨大的利益誘惑,所以在整個繁殖季節,所有的雄性南象海豹都處在挑戰和被挑戰中。其中「海灘主」最繁忙,除了要完成任務外,還要面臨各路人馬的挑戰及驅趕其他雄性(失敗者在海灘邊緣徘徊,試圖在被驅趕前快速和雌性配對,如果運氣好的話也可以傳下自己的基因)。因事情太多,「海灘主」根本沒時間去覓食,所以在短短一個月內,只能靠體內龐大的脂肪儲備熬過去。
研究數據顯示,每年實際上只有2-3%雄性南象海豹有機會把自己的基因遺傳下去。在一次大規模的親子鑑定表明,科學家研究了福克蘭群島的一個海灘上族群,發現2年內共誕生了125隻後代(現記錄到一隻雄性的後代最多是500隻),其中有110個後代同屬一個父親。另外有72%的雄性沒有發生過一次交配現象,甚至部分個體老死一生都沒有(單身至死)。可以說旱的旱死,澇的澇死。而恰恰正因這種鬥爭產生巨大的資源分配差距,從而導致了雄性往體型巨大的方向發展。
出生時重約50公斤,一個月內體重翻了四倍!
雌性南象海豹的孕期一般是9個月,但也可以懷12個月之後才生。其幼崽一出生體重就約50公斤,但經過一個月內,幼崽的體重可翻4倍。主要原因在於雌性南象海豹在哺乳時含有大量的油脂。
當南象海豹幼崽剛出生時,雌性南象海豹分泌的乳汁大約含有12%的脂肪。兩周後,該數字增加到55%以上,使液體具有類似布丁的稠度。相比之下,人類的僅佔3.5%。所以在短短30天內,幼崽的體重蹭蹭地往上漲,而雌性南象海豹的體重蹭蹭地往下掉,體重至少減少了三分之一。而幼崽通常也出生在繁殖季的海灘上,因此幼崽經常有遭到雄性鬥爭被碾壓致死的現象。
結語:
從歷史上看,南象海豹曾被人類捕殺到瀕危滅絕的一步。後來因為數量太少,與去一趟南極的費用不值得一提,所以自1964年起,南象海豹種群得以休養生息。自那時以來,其種群數量迅速反彈,南部象海豹被認為是最不用擔心的物種。不過由於南極水域遭到過度捕撈、海洋汙染及氣候變化的影響,南象海豹的未來還是受到了影響。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