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經過眾多朝代的更迭以及戰火硝煙的洗禮。截至2020年底,我國共有293個地級市,在這兩百多個地級市當中有三個城市始終如一,依然傳承至今,成為我國歷史上聲名遠播、地理環境絕佳的地方。這三座城市分別為:陝西省的漢中市、河南省的南陽市和湖北省的襄陽市,如果你仔細觀察就能發現,這三座城市區位相距不遠,互成畸角,不知是純屬巧合還是某種必然的聯繫?下面來具體說說這三座城市。
漢中市位於陝西省西南部,座落在秦嶺和大巴山合圍的漢水谷地當中,秦嶺之陽、巴山之陰,漢江上遊之濱,是秦巴山區地理位置絕佳的城市,也是陝南地區最大的城市。漢中古稱南鄭,是兩漢三國文化的發祥地,也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總面積27096平方公裡,戶籍人口381萬,現下轄2區9縣。這裡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種植水稻和油菜,被稱為魚米之鄉。每年3、4月份,遍地金黃的油菜花海是關中地區遊客必經打卡的地方,也是陝西省最大的油菜種植地區。
南陽市位於河南省西南部,座落在大巴山東首、秦嶺東支伏牛山以及大別山西段桐柏山所形成的南陽盆地當中,地勢呈三面環繞一面向南傾斜的漏鬥型與湖北省襄陽市連接,盆地內以白河、唐河、丹江等多條河流呈扇型向南經襄陽市匯入漢江。南陽古稱宛,有2000多年的建城史,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總面積26509平方公裡,常住人口1003萬,現下轄2區10縣1個縣級市,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因境內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思想家諸葛亮躬耕之地臥龍崗,而使南陽聲名天下。
襄陽市位於湖北省西北部,處於南陽盆地南端的漢江之濱。西有大巴山,東有大別山餘脈大洪山兩山拱衛,又有漢江幹流作天塹的襄陽古城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又是楚文化、漢文化、三國文化主要發源地,並且金庸、古龍等作家的武俠小說都推崇備至,素有「鐵打的襄陽城」之說。襄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漢江流域中心城市,也是這三座城市當中影響力最大的,總面積19774平方公裡,總人口605萬,現下轄3區3縣3縣級市,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境內的古隆中是三國時期劉備三顧茅廬以及商榷「隆中對策」的地方,又是諸葛亮隱居之地,從而名垂青史。
從以上三座城市具體情況當中我們不難看出,這三座城市從地理上都與秦巴山脈和漢江都有莫大的關係,在歷史上又都是漢文化的發祥地以及三國文化的影響之地,從而得知這三座城市不是偶然而是有必然的聯繫。你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