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分班組成新班級後開的第一次家長會,我特意安排好時間去參加,主要想見見素未謀面的班主任。
家長會結束後大家陸陸續續就離開了,只剩幾個想跟老師提意見或者想了解孩子在校情況的家長。有家長認為孩子課外閱讀分值容易失分並且還佔了「3分」,每每失分心疼不已。一位家長提議老師可以根據考卷範圍給學生推薦相關的課外讀物,幾個家長應聲附和表示嚴重同意。這聽著怎麼就是「押題」,圈範圍敲重點的感覺。這課外閱讀得分與否真的這麼讓人糾結嗎?既然重視就更要注意平時讓孩子養成多閱讀並逐漸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在習慣養成的過程中,我認為這「3分」我們丟得起,也可以靠努力積累再次從容拾起。
只聽班主任說閱讀要靠積累,我們看的也不應該僅僅是朝夕間考倒我們的幾份課外讀物,現在能圈範圍,那小學之後,初中之後呢?
我認同老師的說法,「授之於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更應該看重的是良好習慣的養成和學習能力的提高,而不僅僅是卷面上一時漂亮的分數。
當初分班的時候聽說學校安排的新班主任剛畢業,沒什麼教學經驗,不由得想起一年級「面面俱到」的班主任,內心還是有些失落的。可今天來參加家長會也算給了自己一顆定心丸,有熱忱並且用心,懂得欣賞並肯定孩子的閃光點,誠然也是一份寶貴的品質。
願意並且努力去成長,是值得敬仰的。成長路上,我們不需要「拔苗助長」的假象;園丁那潤物細無聲的灌注能讓花草享受悠然的陽光,也能抵禦多變的風雨。
我願意相信那默默耕耘後的靜待花開,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