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0月31日訊 這個大男孩課餘熱衷在「貼吧」上寫東西,吸引了一批「粉絲」,發連載時還常有人催他更新。寫科幻似乎有些不務正業,但家裡的爸爸媽媽很支持他。雖然要忙著準備高考,但他表示會堅持寫下去。
近日,諸暨市牌頭中學誕生了一位「科幻小作家」。高三(4)班的時禹行到北京參加了全國中學生科普科幻現場作文大賽,從將近1000人的參賽者中脫穎而出,榮獲一等獎。
寫人工智慧
時禹行獲獎作文是《伊甸園》。因為是現場作文,沒有底稿,時禹行給記者簡單回顧了文章內容。他寫的男主角謝天是一名學生,通過一次偶然的機會發現人工智慧即將取代現有的教育系統,學生上課、升學等將不由自己把控,大數據決定了他們的人生方向。漸漸地,謝天發現人工智慧的統治會給人類帶來滅頂之災,於是進行一系列反抗,最終取得勝利。
在該次作文比賽,學生可以從科普和科幻兩個角度入手。時禹行選擇了科幻角度,圍繞「未來的學校」展開描寫。比賽時間規定為3個小時,而時禹行從構思到寫作,大概只用了兩個小時便完成了3000字的作文。
電影和寫作
這個男孩是如何積累科幻小說的素材的呢?他平時會在「貼吧」上寫東西,吸引了一批「粉絲」,連載時還會有粉絲跟帖催他更新。
時禹行是個不折不扣的「電影迷」,假期裡最愛幹的事就是「泡」電影院看各種電影,一天能「刷」完三四部。「寫作和電影是相通的,不同題材的電影能為我的科幻小說寫作帶來幫助。他說,科幻類電影能帶去靈感,並增強寫作的邏輯性;情感類電影則能教會他對人物情感的拿捏。
克里斯多福·諾蘭是時禹行最喜歡的電影導演,因為「他不僅僅是一個導演,也是一個擁有奇想能力的人」。「設計敘事迷宮是諾蘭的最強項,通常讓觀眾在看到最後一塊拼圖時,還得反覆研究幾遍,才能知道每個細節有什麼含義,這也正是科幻小說帶給讀者的感覺。」時禹行說,像《盜夢空間》《記憶碎片》在這方面都表現得特別明顯,這種把懸念留到最後的非線性敘事手法,非常值得他學習。
家人的支持
時禹行正在讀高三,寫科幻、參加比賽需要時間和精力,家裡人非常支持他。「父母一直都很開明,尤其是我的爸爸。」時禹行說,父親從來沒有把他當成一個小孩看待,文學、電影、歷史、地理、時政……兩人天南地北啥都能聊。
「我最早看電影,是在四五歲時。」時禹行說,在別人都質疑一個小孩哪能看懂電影時,父親卻認為,不懂也可以接觸一下。小學時,他的語文作文得分很低,「我經常一不小心就偏題,可父親總表揚我富有想像力。」
因為父母均從事傳媒工作,家裡有各式各樣的書籍,時禹行閱讀面比較廣。讀到《三體》後,劉慈欣就成了他的偶像。「科幻文章比拼想像力,是科學的想像,而不是胡思亂想。」時禹行說,劉慈欣的《三體》完美結合了「硬科學」,這種「硬科學」不僅表現在書中涉及了對物理學中三體問題的探討,還包括了宇宙和物理學的其他重要知識,「劉慈欣老師無論是在學識還是寫作手法上,都很值得我學習,在這些方面我還有很多功課要做。」
對於未來的打算,時禹行表示,最近忙著應對高考,但還是會堅持寫。因為當寫作的念頭迸發的時候,自己實在「忍不住」。「我會繼續寫下去,無論會不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