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區域氣象自動站在各縣局的努力下和省裝備中心的指導下,實現了各鄉(鎮)的區域自動氣象站全覆蓋,使得氣象防災減災能力得到不斷提高,全省的預警工作覆蓋面積更加準確,尤其是在汛期,當暴雨和大風這類短時性、破壞性強的災害天氣來臨時尤為突出,要實現對這類天氣的精確預警,除了中尺度的天氣圖分析,還要做好監測的保障工作。但是由於遼寧省的區域氣象站建成已經有8年之久,設備中的線路、電池等硬體已經老化,經常發生一些故障,需要各縣級氣象部門維護人員及時的維護和維修,所以掌握一些基本的排除故障的原理和技巧,以提高排除故障的能力和效率是十分必要的。區域四要素氣象自動站一般是由風速傳感器、風向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和雨量傳感器四個部分組成,連接到採集器上,並通過宏電模塊和GPRS網絡將採集到的數據傳輸到省信息中心的伺服器上,反饋給各個市局,通過網絡可以查找到實時的分鐘數據。本文就這四個傳感器經常出現的故障和排除方法做簡單介紹。
氣溫傳感器的測量一般用鉑電阻傳感器,鉑電阻傳感器是根據鉑電阻的電阻值隨溫度變化的原理來測定溫度的。目前遼寧省氣象局要求兩年更換一次,所以在日常維護中,在沒有發現性能下降之前,一般不用特別的維護。除非是氣溫缺測和最高、最低氣溫與臨近的鄉鎮區域站相差較大,準度失真,使用價值降低;當遇到這類故障時要檢查,如果只有氣溫的分鐘數據不正常,造成溫差較大的原因應是在防雷接地處理或者等電位連接線接地裝置接觸不良所致,或者只有氣溫缺測時,更換一根好的鉑電阻傳感器測試一下是否為傳感器本身故障,還是採集器的故障。我省區域氣象站一般用的是雙翻鬥雨量傳感器,主要是利用翻鬥翻轉時與幹簧管摩擦產生的脈衝信號對雨量計數。在平時的雨量傳感器維護中,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在有降水天氣的過程中,只有雨量沒有數據,這樣一般是翻鬥或者雨量器漏鬥堵塞,通過疏通漏鬥和雨量孔可以解決此故障。
如果沒有堵塞,但是依舊沒有雨量數據的情況下,可將萬用表撥到蜂鳴檔,測量一下雨量器的兩個接線柱,人工翻動翻鬥,查看是否有信號發出。如果沒有,一般是幹簧管損壞,需要更換。如果出現萬用表測量、雨量筒有信號輸出,但是沒有雨量數據的故障,應在採集器斷開雨量線,再次測量,查看雨量線是否為通路。如果不通,證明雨量線中間有斷點。如果只是風向和風速傳感器沒有數據,那麼應是傳感器出現故障。在冬季要注意檢查風向和風速傳感器是否被凍上。
目前大部分的區域氣象自動站是依靠太陽能板供採集器供電,同時也給蓄電池充電,到了沒有陽光的時候,蓄電池再給採集器供電;有時數據缺測或者區域站是上午有數據,到了下午4點鐘左右數據中斷了,這樣時斷時續的情況,又出現-10℃接近-20℃左右時,自動站沒有數據,這樣應考慮蓄電池使用的期限,一般壽命為18~24 個月,說明電池性能已經下降,應考慮更換蓄電池;由於冬季日照時間短,太陽高度角低,陽光很有可能被建築物遮擋,使得太陽能板無法給蓄電池充電,只靠電池供給主板,造成蓄電池虧電,使得數據傳輸極易中斷。遇到這類情況要重新調整太陽能板接收陽光照射的位置,或者再增加太陽能板給電池供電。氣象自動站除了要及時排除故障外,還是要及時維護,做到防患於未然,例如及時更換蓄電池、擦拭太陽能板;防止由停電導致的數據缺測,定期更換排線,防止數據傳輸不穩定;夏季要及時清理雜草,防止草籽和昆蟲落入雨量筒內,預防降水時雨量筒堵塞;要做好備件的儲備,在維修時將工具帶全,提高工作效率,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連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