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的印象裡,浣熊是一種毛茸茸的既可愛又乖巧的小動物。這種印象來源於它們在一些影視作品裡呈現的形象。然而,浣熊在現實世界裡可並非如此。
科學家們一直在研究浣熊的習性和活動,以及環境變化對它們的影響。據《國家地理中文網》的相關報導,浣熊實際上是一種適應力強,易泛濫擴張,又貪吃的雜食動物。
強大的環境適應力
浣熊最適應河流環境。
浣熊的學名為「Procyon lotor」,「Procyon」源自希臘語,意為「在犬的前面」,拉丁文「 lotor」意為「洗衣人」,指的是它們有在河流和水體中捕捉和清洗食物的習慣。在德語、義大利語和日語中,它們的名字大致都直譯為「洗東西的熊」。
除了河流,適宜浣熊生活的環境還有許多。科學家表示:「這個物種能夠適應高度多樣化的環境和生物氣候條件,從加勒比海紅樹林到歐洲溫帶森林,再到寒冷多雪的美國北部森林。」
世界各地都有適合它們生活的氣候條件,而它們的棲息地預計還將向北不斷擴張。
不挑食,垃圾都吃
除了適應力強,對食物不挑剔也是浣熊的一個特性。
小型無脊椎動物、青蛙、鳥蛋、鳥類、小型哺乳動物等,都可能成為他們的食物。浣熊將生態平衡破壞是常有的事,只是少有研究和報導。
浣熊還愛在城市裡翻垃圾吃。他們也因此有了「垃圾浣熊」的暱稱。
國家地理學會探險家MacDonald表示:「在多倫多,每天晚上你都會在後院看到浣熊。不是某些晚上而已,而是每天晚上。」她特別擔心它們會傳播疾病,比如狂犬病。「我經常為這些事失眠。」
正是因為浣熊幾乎什麼都吃,並且環境適應力又強,所以它們的擴散速度很快。
引進的國家很頭疼
如今,浣熊已經擴散到歐洲大部分地區以及中亞和東亞地區。
浣熊在20世紀30年代首次被引入德國,現在已經擴散到所有周邊國家,西至西班牙,南至義大利,東至波蘭。上世紀60年代,日本也出現了浣熊,從那之後,它們就一直在各個島嶼間穿梭。在日本的47個縣中,至少有42個縣發現了它們的蹤跡。伊朗和亞塞拜然也生活著大量浣熊。
這種哺乳動物之所以成為令日本頭痛的難題,一定程度上歸因於《浣熊拉斯卡爾》(Rascal)這部改編自美國小說的動畫片,上世紀70年代,動畫片裡的可愛浣熊風靡了日本。這一度刺激了浣熊的進口,最多時每月可達1500隻。儘管後來日本政府禁止了浣熊進口,但為時已晚。
後來人們發現,浣熊其實是很糟糕的寵物,所以它們中的許多被放歸到了野外。
正如Macdonald所說:「它們很可愛,但也很狡猾。人們不知道引入浣熊會帶來什麼後果,對還沒準備好迎接它們的國家來說,本國的動物可能會因此遭殃。」
原來,可愛的浣熊只是看上去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