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健全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在這裡,風摧寒棕帶你了解三農信息。
文/風摧寒棕響【原創首發,禁止複製抄襲,違者必究】
小編是一個比較喜歡養花的人,各種各樣的花都喜歡,今天就來和大家說一下蘭花。蘭花的葉片分為苞葉和正常葉兩種,從假球莖上簇生出的葉稱為正常葉片,呈絨毛形或帶形,無明顯的葉柄,著生處有一小段葉柄稱為葉鞘。葉束3-7片有的多達10片以上,如送春、虎頭蘭等。葉束都一次長成,全緣或邊緣有細鋸齒脈紋平行。
常綠硬性革質葉面大多為暗綠色,葉背色淡葉梢尖銳或圓鈍。春蘭葉幅闊0.4-0.8釐米,長20~25釐米;建蘭、寒蘭的葉片又寬又長;報歲蘭更寬,一般都在1.5釐米以上,另一類的葉片短闊呈橢圓形具長柄,如兔耳蘭等。葉片中央的中脈和葉背凸出或微凸,以支撐蘭葉向上生長,雖受風吹飄搖仍不易折斷,葉的表面有氣孔。
蘭花的葉片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葉片由表皮、葉肉、葉脈組成。葉肉是整個葉片最基本的組織,它通過輸導組織吸收水分和養分,葉肉細胞內含有葉綠素,表面承受陽光照射,通過氣孔從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製造自身需要的養料,促進新陳代謝,使蘭花植株健壯生長。
葉片表面的氣孔,能使葉肉內的氧氣和外界氣體進行正常的交換,水分隨之蒸發,從而使環境空氣新鮮、溼潤。蘭花的花朵,蘭花的花在植物界的所有類群中,是進化最早的。花除了保持一般花所具備的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外,花柱、花葯和花粉粒都發生了特殊的變化,它們組合成為各種樣式的花。
就其結構來說,蘭科植物的花屬於不完整花;從花的形態、特徵來講,常為單生或多生,具有長短略等的花柄,花蕾著生在一根花葶上,被萼狀薄膜包圍著,依次排列成總狀花序。萼片中的花瓣有蠶蛾兜捧心,花瓣邊緣捲縮成兜,兩片花瓣在蕊柱左右,彎曲相互靠近如蠶蛾初生蛹時之態。
觀音兜捧心,花瓣邊緣捲縮成兜,兩片花瓣連接在一起,像觀音頭上的額故稱觀音兜捧心;蚌殼捧心,兩片花瓣彎曲在蕊柱的兩邊像蚌殼;剪刀捧心,兩片花瓣長而尖像剪刀一樣,這是常見的形狀蘭花花瓣的排列分為兩輪,外面一輪為三片萼瓣,上方一片為頂瓣兩側為副瓣;內輪一層為三片花瓣,上方兩片為捧瓣也稱捧心,下方一片為舌俗稱唇瓣。
蘭花的果實,蘭花的果實為蒴果,俗稱蘭蓀、蘭鬥。蘭花雌蕊一經授粉,花瓣便逐漸凋萎,而子房壁逐漸膨大增厚,形成果皮果皮包被著種子。綠色棍棒狀的果實,大約要經過6-12個月的時間,種子才能成熟,果皮由綠色轉為褐色。果實為柱形具有三個稜或六個稜,果實的形態因種類不同而異,這有助於鑑別和分類。
春蘭、秋蘭的果實較短,一般只有3~4釐米。蕙蘭、建蘭的果實稍長粗壯些。蘭花的種子細如塵粒,一般呈長紡錘形,其形態用肉眼幾乎看不清。由於蘭花種子微小數量多,每一個蒴果內包藏數萬至數十萬,甚至上百萬粒種子。蘭花種子發芽率低又不易保存,所以一般都是隨採。
蘭屬植物可分為地生蘭和氣生蘭兩大類。地生蘭是塊莖、假球莖或根莖,在地下生長繁衍,它們除了在密林樹蔭下的腐殖土中生長外還可在潮溼的巖石縫隙裡生長;氣生蘭,也稱附生蘭,因為這類蘭花主要是附生在大樹的腐皮上,對環境要求相當苛刻,在生長几十年的樹林中是找不到的,只有在上百年、上千年的原始森林的大樹腐皮上才能長出。
我國地生蘭品種繁多,在藝蘭巧匠和文人雅士長期的馴化、栽培和選育下,目前繁衍出許多具有較高觀賞價值的名品和珍品。園藝界習慣按其花期的先後,對眾多的蘭花進行了分類:把2-3月份開花的一葶花者稱為春蘭;仲春開花的一葶數花者稱氣生蘭為蕙蘭;6-7月份開花的稱為夏蘭;9-10月份開花的一蘋多花者稱秋蘭寒冬臘月開花的稱為寒蘭;農曆正月開花的稱為報歲蘭。
聲明:【圖片來自網絡,圖文無關,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作者簡介:風摧寒棕,喜歡三農,喜歡探索三農文化。熱愛生活,愛好寫作,用文字來描述三農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