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疑與同事聚會喝酒,醉倒在小區門口、身體凍僵,或將面臨著截肢的嚴重後果……1月3日以來,這樣一段視頻登上了各大媒體平臺的熱榜,全網流量超過5000萬次。視頻稱,事情發生在大連市。1月4日以來,經記者多方核實,確定事情發生在河北張家口。這起輿情事件中,各平臺大量帳號未經核實即發布不實消息,網絡語境下「人云亦云」的現狀值得反思。
網傳
男子聚會醉酒凍僵或將截肢
網傳視頻聲稱,事發地點位於大連市,時間是1月3日。視頻顯示,在一家醫院的急診大廳,急救人員剛剛把一名男子送來搶救。男子身體非常虛弱,全身無法動彈,連睜開眼睛都很吃力。
「別動,全身都僵著呢,腳上一點溫度都沒有,比冰棍還涼呢,有可能保不住了……」視頻中,傳來了疑似醫護人員的聲音。男子的兩隻手分別舉在胸前和腹部,由於全身已經凍僵,已無法脫下衣服。醫護人員建議把衣服剪掉,儘快實施搶救。
視頻中,一名女子情緒激動地叫喊著男子的名字,帶著哭腔說:「你怎麼成這樣了,嚇死我了,這可怎麼辦啊?」病床旁,有人稱呼女子為「嫂子」,試圖安撫她。女子則表示:「讓你們單位同事過來一個吧,昨天你們一起喝的酒……」
根據視頻所述,男子疑與同事聚會喝酒,未料醉倒在小區門口,導致身體凍僵、嚴重受傷,面臨著「雙手雙腳可能保不住」的後果。
核實
事情並非發生在大連 實際上是張家口
1月3日以來,這段視頻陸續登上了各大媒體平臺的熱榜。以某視頻平臺為例,截至1月5日13時,視頻播放量已近2300萬次。由於當下正值全國大範圍降溫,且事件中男子的遭遇令人扼腕痛惜,網傳消息引來了網友的極大關注。不少人紛紛留言,「有後續嗎,真的截肢了嗎?」
然而,就在視頻被熱轉的時候,也有少數大連網友提出了質疑。疑點主要有三個:一是聽口音,不太像大連當地口音;二是視頻中急救人員衣服上的標識與大連的並不相符;三是目前大連並沒有多人一起聚餐的氛圍。有網友認為,事情不一定發生在大連市。
視頻中,男子醉倒的位置位於「城市花園小區」附近。實際上,在全國多地,均有小區的名稱為「城市花園小區」。為了核實此事,1月4日以來,記者以帶有「城市花園」字樣的小區為半徑,根據就近送醫原則聯繫了大連市、瓦房店市、蓋州市等多家醫院,均得到了未收治當事患者的答覆。
河北省張家口市也有帶「城市花園」字樣的小區。1月5日,記者聯繫了張家口當地的多家醫院,最終在其中一家醫院得到了肯定答覆。醫院值班的工作人員稱,事情就發生在最近,患者是被急救車送來的。對於患者的救治情況,工作人員表示不方便透露。就網傳的事發原因是否屬實的問題,他並未過多回應。通過他的描述,言外之意為,網傳消息的部分細節的準確性值得商榷。
根據當地氣象數據,元旦前後,張家口遭遇大風降溫天氣,最低氣溫已低至—10℃以下。
對於這起事件的前因後果,還應以官方調查結論為準。
反思
大量帳號何以「人云亦云」
記者發現,這起輿情事件中,各平臺大量帳號未經核實即轉發不實消息,或把視頻下載後重新製作、發布,導致一起發生在外地的事件,被掛上了大連的「幌子」。
「網友和平臺帳號發布信息要真實、準確,這是最基本的原則。在當前的網絡語境下,『人云亦云』的情況並不少見,屢有引爆全網的事件最後反轉,令人大跌眼鏡。」對此,一位網絡人士表示,這種情況值得反思。
事實上,在2020年發生的多起輿情事件,都經歷了「單方面發布不實消息——大量網友指責另一方——真相出現——闢謠和道歉」的過程。以「羅冠軍社會性死亡」事件為例,因被一名女子曝出涉嫌強姦,帶著情緒的網絡大軍直奔羅冠軍而來,短短幾天內全網流量就超過了10億次。背負惡名的羅冠軍丟了工作,親朋好友與他絕交;全家人都受到連累,遭遇了數不清的威脅和謾罵,羅冠軍陷入了「社會性死亡」的殘酷境地。後經證實,強姦一事系前女友因對分手不滿,在網上編造的不實信息。但是,事情真相大白後,極少有網友和平臺帳號為當初發布的不實消息致歉。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媒體平臺,已經成為百姓獲取和發布信息的重要渠道。「要發布一則事件消息,應該提前核實其準確性;無法核實或是沒有能力核實的,在沒有搞清楚真相之前,儘量不要跟風追逐熱點、博取眼球。」這位人士建議。
醫生
嚴重凍傷真有可能會截肢
嚴重凍傷真的會有截肢的風險嗎?大連市中心醫院骨科主任任長樂表示,較輕的凍傷可造成皮膚紅腫、局部血液流通不暢,並會產生發癢、刺痛、麻木等感覺,嚴重的凍傷可致永久性功能障礙,甚至危及生命,需要緊急搶救。
「喝酒後睡到室外被凍傷,類似的案例在大連每年都有偶發。」 任長樂說,在酒精作用下,人體會產生燥熱的感覺,空氣中的寒意反而會讓飲酒者覺得涼爽。醉酒者在無意識狀態下,長時間處於低溫環境中,如果沒有被及時喚醒、轉移到溫暖的環境裡,就有可能會被嚴重凍傷;個別情況下,傷者會面臨著截肢的後果,國外也屢有醉酒者被凍死在街頭的報導。因此,這就需要一起聚餐的朋友把醉酒者送回家,避免發生類似的悲劇。
「對於普通市民而言,所受的凍傷多數都是輕度,不必過於擔心。」 任長樂說,按照凍傷程度的不同,凍傷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度凍傷,可產生紅紫色的紅斑。例如,市民在嚴寒天氣,發現暴露的皮膚出現了紅色或紫色的斑,就要注意了,這有可能是凍傷發出的訊號。第二度凍傷,是出現水泡。第三度凍傷,則是細胞組織凍死後出現潰爛,即壞死的症狀。
任長樂表示,人體有四個部位最容易被凍傷,包括耳部、手部、腳部和面部。當發生輕微凍傷時,可以採取溫和的方式,讓凍傷部位回暖,使之恢復正常;發生二度及以上凍傷時,要儘快到醫院由專業醫生進行治療。
半島晨報、39度視頻首席記者滿文飛 圖片由網友提供